书城心理学咸口味心理学
17591000000016

第16章 你以为正常的就是正常的吗(6)

猜疑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为避免猜疑,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做到这两点,我们就能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害羞过度:一到公共场合脸就发红

袁武从小内向,害羞,不敢大声说话,特别怕与别人的眼睛对视。如果他偶尔说句什么,成为大家目光聚焦点的时候,他就羞得要命,不仅面红耳赤,连手心都汗淋淋的,说话也语无伦次,想马上躲开,否则双腿就抖个不停,连迈步都艰难。高中阶段,袁武过得很安稳,大家忙着学习,谁也不会和他主动搭讪,老师上课也不会抽问他。而现在上了大学,袁武发现自己的害羞越发严重了,每次上课被老师抽中回答问题时,他就无异于小死一回。他躲避所有的眼神,开始只是对女性,现在对男性也是如此,可是又情不自禁地用眼睛的余光扫视对方,给对方以很不舒服的感觉,说他这人很“不正经”。袁武也特别恨自己的眼睛,有时甚至都想把它们挖掉。

羞怯既指害羞,也指胆怯。人们总以为那是未成年人的心理或心理特征,随着年龄、阅历的不断增长,会自然地被克服。然而根据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所做的调查,在抽样调查的一万多名成人中,约40%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且男女人数比例基本持平。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或曾经有过某种程度的羞涩和胆怯,不过有些人表现得特别严重而已。羞怯心理较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话未说脸先红、话语低沉心发跳,遇到困难,宁可憋在肚子里,也不好意思向他人请教。羞怯心理会影响人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适应社会环境。

羞怯心理的产生有3方面的原因:

1. 青春期生理变化引起的感应性反应。人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最旺盛,激素分泌较多,外界刺激时会打破体内的平衡而变得紧张,表现为冒汗、脸红、心慌等感应性反应。

2. 自卑心理的影响。具有羞怯心理的人羞于与他人交往,特别是不敢与陌生人交往,是因为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害怕出错。

3. 成长中的环境影响。如果在童年、少年期交往中曾经受到过他人的训斥、嘲笑或戏弄,心里会形成阴影,以后进入类似环境或新环境就会出现胆怯反应。

人的害羞心态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某些情况来看,害羞并不一定是一个贬义的词,有人甚至认为“适当的害羞是一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能遇到十分害羞的人,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喜欢公开亮相,无意与他人竞争,遇事犹豫不决,表现得很不善于交际,另一方面又往往勤于思考,凡事多为人着想。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不太害羞的人,他们一方面对自己十分自信,很少拘谨,另一方面,也可能太过冒失,容易与人发生争执,得罪和伤害别人。因此,害羞与不害羞究竟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但它们都不能超过一个有限的“度”,过度的害羞会使人消极保守,沉溺在自我的小圈子里,不利于一个人的成功,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美国心理学家沃伦·琼斯博士认为,害羞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弱点,但这弱点并非有害无益,恰恰相反,它也可变成许多优点。假如你是害羞人士,不妨认识它,并尽量发挥:

1. 害羞人士比较聪明。由于他们通常少说话,多动作,所以他们勤于思考,比较机警。

2. 害羞人士比较可靠。许多人都比较信任害羞人士,因为他们不会说人长道人短或搬弄是非。

3. 害羞人士是较好的搭档。因为害羞者在群体中往往不爱出头,会替他人设想。

4. 害羞女士比较令人喜欢,因为她们比较贤淑拘谨,而不会叽叽喳喳。同时,多数男士认为,羞答答的女士会给人带来一种神秘感,更有魅力。

5. 害羞人士通常受教育较多,她们喜欢阅读和记录。

6. 害羞人士更能体谅别人,了解别人。在交谈时,他们会细心听你倾诉,不会随意打断你的话。

7. 害羞人士通常可以与人成为知心朋友。当对方可靠并待人心诚时,他会忠心耿耿,很努力去维系这种友谊。

据统计,害羞人士的婚姻能维持更长时间。害羞人士往往会努力去维系婚姻,对丈夫(妻子)和家庭比较关心和爱护。

当然,对于过分的不正常的害羞还是要努力去克服。克服害羞,使自己能存活于社会中的方法是要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加果敢。果敢是指适时地为自己辩护、直言无畏并懂得表达自己的意见、需求和不满,而不会让人觉得暧昧不明,更要懂得如何请求原谅或道歉。要变得果敢,你尤其需要学习大胆、爽朗地提出你的需求,勇于说“不”,有效地应付蛮横无礼的人。想保持你的自尊且获致成功,学着如何处理以上几种情形是很重要的。

果敢并不等于蛮横、凶悍或粗暴,那是好斗挑衅的特征,果敢的意思是以礼貌但很自信的方式提出你的需求及为自己辩护,在保住对方和你自己的面子的同时赢得别人的好感。

不果敢的人只是有一种过度的移情作用,他们太在意别人的感觉和需求,以至于他们会常有内疚感或不好意思向任何人要求任何事。你可能认为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但这样的情况常会让不够果敢的人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并常让別人有机会利用他们。

如果你不开口说,别人怎么知道你要什么?如果你有能力而且你也愿意,帮别人忙或借钱给别人是没什么不好,但很多不够果敢的人会帮助别人、借钱给别人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婉拒别人,或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你是这种人吗?如果你在帮助别人之后感到心里不爽,就可以确定你帮了一个你不想帮的忙。害羞的人因为喜欢讨好别人,期待别人会喜欢他们,久了之后,挫折、愤怒、焦虑和忧郁就会油然而生。

害羞的人倾向于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他们很容易把别人的需求摆在自己的需求之前。为了要交到朋友,他们会很努力地让别人对他们另眼看待,并期待别人会因此喜欢他们。他们相信如果别人不喜爱他们,至少可以让别人需要他们,所以结果呢?他们变得很难去拒绝别人,而别人也常发现他们很容易欺负。

心理诊所

处方一、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你必须先试着打破那完美主义(它根本不存在)的迷思,不要再做出想成为神一样的举动,好好地做一位凡人,勇于当个普通人。

接着,你必须对那些会使你害羞的场合感到麻木,有些人可能会对你说:“勇敢地面对嘛!你很快就能适应了!”大错特错!如果有某个场合把你吓得半死,你的恐惧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使得你的情况变得更糟。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渐进方式让你接触各种社交场合,让你的恐惧慢慢上升、到达顶点、再下降,就在恐惧快要消失之际时离开。基本上,这可以训练你的身体在面临那些场合时能由你的意志来控制。

把那些让你害怕的场合列出来,在必要时可将它们分成更细的步骤,然后按重要程度依序排好,接着,选出某个场合,在你的脑海中开始想象并排演你在那个场合中的一切行为,让你有恐惧提高、到顶点、再下降的感觉。当恐惧几乎要消失时,就停下来并奖励自己一下,慢慢地从最简单的场合演练到最困难的场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你的恐惧降低之后才能让你的想象离开那个场合。

处方二、成为健谈的人

克服害羞的方法是成为一位健谈的人,学习如何让对话持续,改善对话的技巧有助于减轻一般害羞所造成的紧张,你可以培养经常思考谈话内容的习惯,不断地累积一些话题以供而后之需。在参与一些需要对谈的场合或活动之前,可事先想出一些有可能会谈论到的话题,这通常会很有帮助,思考一下你周边的人和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如何才能变成好话题,如在排队或洗碗的时候,想象一下自己突然巧遇一位你曾见过的人以及你们可能会讨论的话题。

你可以和一些人闲聊他们的兴趣或爱好,平时多阅读报刊书籍会让你得到多方面的知识,如此累积资讯有助于你开始并维持一段有趣的谈话。

做个有心人,记下你感到不安的事情,你会觉得这些害怕和担心不可思议,而且完全没有必要,从而预先做好克服它们的准备。比如去面试,也许你担心交谈当中会缺乏应变能力,那么你不妨在交谈前先猜想对方将怎样提问,把要回答的话想好,甚至自言自语地进行不懈的练习。这样就能临场不惧,应付自如。

处方三、多交朋友

如果你还在求学,接受有关教育课程、参加社团,或在公司里上班或加入一些组织,你应该已认识很多人了,但要如何把这些人变成你的朋友呢?

首先,记得不要把所有的友情都倾注在一个人身上,应该试着和几位不同个性的人交往,你应该可以直觉判断哪些人可以成为你的好友。举例来说,如果你和对方交谈甚欢,彼此都很高兴找到趣味相投的朋友,你们之间的友谊就可以马上建立。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友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交谈过好几次后才成为朋友,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学校、社团、机构、活动组织都是结交朋友的好地方的原因。

如何知道哪些不太熟识的人喜欢你呢?他(她)大概会主动找你聊天,如此一来,恭喜你,你可能已交到一位朋友了,在学校或工作地点附近约他出来吃个饭、散散步或一起看书,如果感觉还不错,就再邀请一次。如果对方也找你一起出去做些事,这就是好现象,但不要期待过多,有可能对方和你一样害羞!而他(她)可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也许他(她)因为太过害羞而不敢邀请你。

再者,你可以和对方一起去一些地方,你们可以去逛商场、游泳或去听音乐会,如果感觉都不错,那么你应该已快交到一位好朋友了。记得要多交几位好朋友。

要让你生活周围所遇见的人都成为朋友的机率很小,但你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找到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也说明为什么克服害羞是有好处的。如果你觉得和陌生人交谈很困难,你则会发现要交到朋友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就放心大胆地去做吧!

悲观:活着是一种痛苦

圣诞节来临前,父亲为了考验两个儿子,分别送给他们完全不同的礼物。第二天早上,小兄弟俩起床一看,哥哥的圣诞树上礼物很多,有气枪、崭新的自行车,还有一个足球。哥哥把自己的礼物一件一件地取下来,并不是很高兴,反而忧心忡忡的样子。父亲问他:“是礼物不好吗?”哥哥拿起气枪说:“看吧,这支气枪我如果拿出去玩,没准会把邻居的窗户打碎,那样一定会招来一顿责骂。还有,这辆自行车,我骑出去倒是高兴,但说不定会撞到树上,会把自己碰伤。而这个足球,我总是会把它踢爆的。”父亲听了没有说话。

而弟弟的圣诞树上除了一个纸包外,什么也没有。他把纸包打开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在屋子里到处找。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说:“我的圣诞礼物是一包马粪,这说明肯定就有一匹小马驹就在我们家里。”最后,他果然在屋后面找到了一匹小马驹。父亲也跟着他笑起来:“真是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啊!”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乐观情绪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

什么是悲观心理?一般而言,容易悲观的人是与世无争的“好人”。他们表现为心地善良,洁身自好,习惯在处理事务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怯懦,他们不仅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甚至对别人的过错也“负责”。

心理学上观点认为,悲观情绪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不安全感和对未来恐惧的几种心理的混合物。这种情绪还会影响到组织器官,引起相关的一些心理及生理疾病如焦虑、神经衰弱、气喘不接等等。

极端悲观的人越是怕出错,越是将眼睛盯在过错上。常常会为了一句话后悔半天,对别人并未介意的事也会神经过敏。他们对人际冲突极为恐惧,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也很奇怪,比如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打了,他们还跟着打自己的孩子,因为生怕孩子给自己惹是生非。像这种极端的悲观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进行适当调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这个著名的实验是:让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以放血的方式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他用事实告诉了世界: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人有悲观心理是正常的事情,但让悲观成为习惯却并不是件好事。如果悲观太甚,就有麻烦了。有的人长时间感到悲伤、忧郁,有很凄凉和痛苦的感觉,常常唉声叹气、焦虑不安;感到处处不如意,遇到亲友、同事不想打招呼,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看见别人高兴、嬉笑,自己反觉更加痛苦,而且自卑感相当严重。甚至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有自杀的念头或行动。这样的人悲观心理很严重,已经严重妨碍了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需要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