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咸口味心理学
17591000000039

第39章 就这么傻傻地长大了(4)

厌学症指的是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情绪、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及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不愿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学习消极被动,思维缓慢;学习效率低,知识脱节无系统;考试及作业错误率提高,学习成绩较差。严重者,还可能有逃学、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据一次调查显示,“喜欢学习”的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7%,而高中生仅为4.3%。可见厌学是在学生中间广泛存在的现象。

长期的厌学,会使学生成绩下降,还会带来逃学、吸烟、沉溺网络等品行障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厌学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 客观原因

从客观原因说,与我国国情有关。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足,升学压力极大。大多数学校施行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材内容陈旧单调,教学方式死板机械,以应试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使学生超负荷运转,长时间的疲劳过度,使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

2. 主观原因

一些学生由于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经常遇到挫折,考试失利、成绩不高,努力却无济于事,加上父母的批评、老师的训斥、同学的歧视,使他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认为自己笨,不是块学习的材料。越不想学越学习不好,越学习不好越不想学,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厌学情绪加重。

3. 教育因素

厌学症的产生与教育因素也不无关系。一些学习内容和方法与儿童年龄不相适应使儿童厌学。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大,从而厌学,老师对差生的歧视和另眼相看,使孩子不愿学习。

另外,与家长、老师或同学关系不良也会造成孩子情绪不稳,从而学习时不能专心致志,记忆力差,思维缓慢,导致厌学。

4. 迷恋网络游戏或电视等

近年来,随着电脑及网络的普及,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数量显著增加。游戏画面跳跃,五彩缤纷,刺激性强,长时间玩游戏,使孩子大脑疲乏倦怠,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呆板”的知识激不起大脑的运转,所以学习差,厌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心理诊所

处方一、培养学习兴趣

其实孩子不是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学习进入高能状态。研究显示,当人心情愉快乐观时,脑波是α波,α波是大脑处于最佳状态的标志,这时学习效率非常高。要想学习好,必须调动起学习的兴趣来。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呢?

1. 找回成就感

大多厌学的孩子,都是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如果他有成就感,就会不断地努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经常受到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指责,很少受到表扬的话,就会挫伤他的学习信心。这时家长可以分析一下孩子没有成就感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困难还是家长要求太高。如果是学习困难,家长可以多指导孩子的学习,请家教辅导以提高成绩,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松绑”,降低要求,少打击孩子,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来。

2. 多鼓励,少打击

要多鼓励孩子。许多父母过于看重分数和名次,常常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一而再、再而三地数落孩子,成天在孩子耳边说“你学习不好要抓紧”之类的话,说来说去他倒害怕学习了。父母要多鼓励,少批评数落,才能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父母要改变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努力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对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与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与表扬。要让孩子认识到,他通过努力可以学习好,家长对他有信心,有耐心。对孩子成绩的提高不要急于求成,一位教授总结出了教育12字箴言:“低起点,小坡度,勤奋到,大发展”。所以要给孩子一个低起点,让他把基础的知识学好,上好课,把基础打牢。小坡度,就是让他从小进步中尝到甜头。所以,家长不应只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关键是看到孩子向上的样子,只要孩子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就应积极地鼓励。

处方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对抵制厌学的情绪也大有帮助。

1. 学习要有始有终

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都不会成功,学习更是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学习好的,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对低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要通过办法纠正,这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

2. 严把时间关

父母要教会孩子合理地安排和遵守学习时间。要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生活时间表,将每天起床、运动、吃饭、学习、游戏的时间安排好,并严格按时间表去做,就会节省时间,从而克服孩子无规律的拖拉习惯。

3. 学会聚精会神地学习

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一定要防止孩子有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者边做作业边玩的习惯。

父母对孩子消极对付的学习习惯,要制定具体的计划来帮助孩子克服。可以通过检查作业等强有力的外在力量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的情形就会大大改变。

青春期叛逆心:偏偏喜欢对着干

张阳是一名15岁的高中生。最近一年来他成绩退步了,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他性格倔强,自尊心强,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学校常因为头发不符合学校要求,不按时完成作业及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总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顶嘴,坚决不承认错误。甚至因为有的老师对他说了一些过激的话,于是他就不上那门课,或是干脆上课睡觉,不听讲,不写作业。

张阳的父母工作较忙,对他要求严格,说一不二,对他缺乏关心和理解。张阳小时候不敢跟父母顶嘴,现在一听到父母唠叨就发脾气,甚至一回家就进自己的房间,打个招呼都不愿意。问个什么,也都是“是”或“不是”,多问一下学习上的情况,他就不高兴地大声嚷嚷:“说个没完没了的,烦不烦啊。”别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总之,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

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那些内容,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出于维护自尊的目的,对他人的要求偏偏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逆反心理作用下,人们常与要求者“顶牛”、“对着干”,常做出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逆反心理的客观条件有两个,即主体和客体。可以说,有思维能力的人存在于社会就会有逆反心理、逆反现象的存在,人的一生都存在着逆反心理。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时期,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因此,逆反心理在成年前呈上升状态。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当逆反心理得不到合理调适就会呈现消极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进而转化为矛盾,严重者会造成事故,甚至酿成悲剧。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因此,积极的逆反心理是一面明镜,如能加以正确的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学校和家长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因而,面对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科学地分析,做到扬长避短。

青少年逆反心理常有如下多种表现:对宣传做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声喝彩;对思想教育蔑视对抗等等。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青少年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2. 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认识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满足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青年人不会满足于适应社会,他们还希望社会承认他们的价值和地位。因此他们往往有意采取逆反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3. 教育的不足。教师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更容易引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当今,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家长为了让孩子打好基础,教师为了让学生出成绩,家长和教师多方加压,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失当。这样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压力很大,成长历程被压变了形,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童趣。当压力超过青少年学生的承受能力时,矛盾必然产生,就会产生出逆反行为,甚至敌视父母、教师。

4. 不良精神刺激。有的人遭受过种种挫折,受到了不良精神刺激,逆反心理变得十分严重。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恋,便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如果谁说爱情美,他们就会大加否定。还有,当青少年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反驳对方,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如:老师在教室里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某个学生;家长在朋友家或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都是引发孩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正常心理,也是问题心理。在社会中,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逆反心理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形态。同时逆反心理也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

心理诊所

处方一、作为家长和教育者

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了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子女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度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1. 教育者要了解、顺应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有了爱心的同时更应具有童心,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教育者应适当给孩子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孩子而阻击其好奇心,孩子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要老是采用抚育婴幼儿的那种包办、监护的方式,留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

2. 教育者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孩子,真诚地做好孩子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孩子对大人提出一些要求、见解时,家长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

3. 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特别是家长和教师,要看到孩子的长处,要多体谅孩子的难处,善于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加压,不要老是以榜样与孩子作比较,如果榜样起不到作用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欲速则不达。让孩子有愉快轻松的心境,这样孩子才能正常健康成长。

处方二、作为青少年自己

逆反心理虽然算不上一种变态心理,但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会使人出现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深一步发展还可能使人出现犯罪心理。所以,很有必要对逆反心理适时施以防治。

1. 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提倡自我教育,要求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会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的未来,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

2. 自我完善,提高文化素质,丰富生活阅历。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广闻博见能使我们避免固执和偏激。一个广闻博见的人,会很理智地处理问题,不会一味逆反。此外,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3. 培养想象力。逆反者通常缺乏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想象力。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愚蠢。逆反心理使我们无法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十分必要。它有助于开阔思路、摆脱偏执。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可以通过自我思维训练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