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咸口味心理学
17591000000043

第43章 百年何惧再“疯癫”(2)

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原因是:一方面,生理上的变化主要包括卵巢功能的衰退,分泌雌激素和排卵逐渐减少并失去周期性,直至停止排卵;垂体分泌促使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素过多。雌激素的靶器官如阴道、子宫、乳房、尿道等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在围绝经期出现月经不规则、潮热、多汗、心悸、尿频、尿失禁、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睡眠差、骨质疏松及身体发胖等一系列生理现象。随着生理的改变妇女还可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反应,如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多疑、多虑和抑郁等。另一方面,在社会关系方面,围绝经期妇女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如职业困难、离婚、父母疾病或死亡、孩子长大离开身边等,这一切都给她们带来精神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她们的生活、工作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她们常觉得自己变老了,不喜欢参加公共活动,对家人容易发脾气。出现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理解,很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甚至危及妇女的健康。

女性在进入更年期之后,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最多见的症状是多疑,一些妇女在年轻时的个性特点并非如此,但到了更年期却会逐渐出现。妇女的多疑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人际关系。为此,这些妇女也很苦恼,周围的人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多疑心态的表现多种多样,在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感知觉过敏。过分的敏感,把发生在周围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强行与自己联系,听风就是雨。听说同龄妇女生病去世,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可能也会有同样的不幸;在家里,孩子放学后晚归,会联想起路上是否发生意外;有女人往家里挂电话或爱人晚归,怀疑是否出现了第三者。

2. 特别关注流言蜚语。在一些单位里,总有一些人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或是流言蜚语,某些更年期妇女就是这些流言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和受害者。流言蜚语被夸大、失实,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时,对更年期妇女来说,又是一种恶性刺激。

3. 行为动作关系。即对别人的某些行为和动作,作盲目联系。有时别的几个人在一起轻轻地议论某件事,正巧某位更年期妇女走过,他们停止了议论或突然发笑,尽管这些人议论这事与她毫无关系,但她马上会敏感地怀疑“他们背后议论我”。心中的不平衡马上膨胀,情绪立即会激昂起来。

4. 盲目怀疑。尤其对一些涉及到其本身利益的事无端地盲目怀疑,如关于晋级、加薪、福利中的一些决策没有满足其本人的愿望时,她就会盲目怀疑,既可能怀疑领导班子、人事部门中有什么人在背后作怪,甚至扳着手指将这些人逐个“排队”,也可能怀疑同一部门的人员,是否他们中有人在背后打过小报告,“搅掉了我的好事”,一旦认定,愤恨之心就会急剧上升。

而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男子从中年向老年过渡阶段中,部分人出现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头痛失眠、性欲减退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男性也有更年期,通常在48~60岁之间发生。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由性腺发生退行性改变,使雄性激素如睾酮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这种改变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则因为肌体的调节不平衡和适应能力较差及雄性激素减少,表现出以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为特征的一系列症状,如抑郁、焦虑、猜疑、心悸、心律失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多梦、健忘、易激动、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遗精、体胖、发白稀疏、齿松易脱等。

已有大量证据表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男性,有抽烟、酗酒、夜生活过多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以及缺乏体育锻炼、工作压力大的男性,都较其他男性更容易提前进入“男性更年期”。

据医学研究表明,更年期综合征发作症状较为明显的人群中,男女人数比例约为1.5∶8,其中女性人数又占同龄期女性的10%~30%。因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要注意自身保健,均可安然度过更年期。

心理诊所

处方一、在心理上,要认识到更年期只是一个人生的必然阶段,因此要调整好心态、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建立和睦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同时要积极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处方二、在饮食上,要提倡合理营养,饮食以低盐低糖及低脂肪食物为主,但又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足量的纤维素及矿物质的摄入。

处方三、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处方四、要坚持锻炼,以保持骨骼韧带的弹性和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同时,还要保持适度的性生活,这有利于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防止早衰。

处方五、另外,家人也应该了解中老年人的更年期症状。对他们的行为或情绪上的异常变化要充分理解,及时给予安慰并避免无谓的争吵。

退休综合征:老了就是一个废人吗

半年前,老李退休了,他原是某国企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刚退休时,老李很兴奋,立即组织亲朋们出去游山玩水。但是,自从旅游回来以后,老李越来越感觉不适应。由大忙人变成大闲人,他不知干什么好,整天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看到孩子们也没个笑脸。

老李和妻子的感情一向很好,没想到,等他退休后两人可以整天在家厮守,反倒增添了不少口舌之争。老李开始坐卧不安,做事犹豫不决,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老李平素颇有修养,此时却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现在他退休后才过了半年,就像老了好几岁。

所谓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离休和退休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由此,当事者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适应不了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

据统计,约有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患者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总之,其行为举止明显不同于以往,给人的印象是离退休前后判若两人。这种性情和行为方面的改变往往可以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原来身体健康的人会萌生某些疾病,原来有慢性病的则会加重病情。有心理学者曾对某市20位同一年从处级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退休时身体并无大碍的老年人,两年内竟有5位去世,还有6位重病缠身。可见,离退休真是一道“事故多发”的坎。

上述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一些人从几十年有规律和有节奏感、责任感的在职生活,变成无约束的自由支配时间的退休生活,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空虚、焦虑或忧愁等心理的或生理的症候群。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退休以及退休后应干点什么好。

退休是顺应人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因为这时人的生理机能开始衰退,体力和智力都明显不及过去,许多疾病已经或正在产生,故到了法定年龄,理当高高兴兴地退休。退休后也绝不是无事可做,应根据自己的体力、精力情况,确立一个目标,订出一个计划,或继续关心过去所从事的事业,出主意,当参谋;或系统总结自己的经验,著书立说,写回忆录;或参加各种协会,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但不管干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强自我保健,积极学习养生之道,避免、减少疾病的发生;若已患有疾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努力康复。此外,中医养生学认为,离退休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情志病,应组织和鼓励离退体的老年人学些中医精神养生的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不正常的精神状态会加速他们的衰老。

离退休综合征的表现与特征为:

1. 无力感

许多老人不愿离开工作岗位,认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社会要新陈代谢,必须把机会让给年轻一代,离退休对于老年人实际上是一种牺牲。面对“岁月不饶人”的现实,老年人常感无奈和无力。

2. 无用感

在离退休前,一些人事业有成,受人尊敬,掌声、喝彩、赞扬不断,一旦退休,一切烟消云散,退休成了“失败”,由有用转为无用,如此反差,老年人心理上便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

3. 无助感

离退休后,老年人离开了原有的社会圈子,社交范围狭窄了,朋友变少了,孤独感油然而生,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往往使老年人感到不安、无助和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