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邱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17592000000018

第18章 中低产田的类型及改良利用(1)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世界人口,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农业基础脆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由于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低产田土壤约占总耕地的60%。关于中低产田的概念,主要基于土壤的障碍因素和改造措施两方面来认识:从土壤障碍因素的角度,国内多数学者认为,中低产田是指土壤环境因素不良或土体内存在一种或几种障碍因子,影响了土壤生产力发挥,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一类耕地土壤。或者说中低产田是指那些环境条件不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包括农田水利设计、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施肥措施等)不高,农作物全部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降水、地形地貌、作物布局、土壤属性等)配合不相协调、产量水平低的耕地。从改造的角度出发,也有人认为,中低产田改造是指人为采取各种可操作性措施,改善生态条件,提高生产水平,调整种植结构,有针对地解决或减轻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使低产田逐步为中产田,中产田逐步为高产田。改造中低产田,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不但具有保证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双重意义,而且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邱县总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6.8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邱县中低产田类型主要分为灌溉改良型、瘠薄培肥型和盐碱改良型三个类型。

§§§第一节灌溉改良型

灌溉改良型土壤是指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季节分配不合理,缺少必要的调蓄工程,以及由于地形、土壤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缺陷等原因,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正常水分需要,同时又具备水资源开发条件,可以通过发展灌溉加以改造的耕地。

一、面积与分布

该区位于邱县西部,西与曲周县接壤。地势西高东低。全区有:南贺卜、北贺堡、东贺堡、李二庄、恒庄、温庄、鞠辛庄、布路店、北大街、孟街、南大街、王街、冯街、韩东固、韩西固、布固后街、布固前街、布固河东、陈一村、陈二村、陈三村、陈四村、杨二庄共23个村,面积54753亩。该区水利条件较差,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得力措施。地下淡水位一般较深,开发利用较困难,每眼机井负担235亩,为全县最多,尚有旱地13000亩。

二、主要障碍因素及存在问题

影响邱县灌溉改良型土壤的障碍因素主要有:

(一)年降水量不足,季节分配不合理

邱县地处华北平原干旱中心,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29.6mm,而年蒸发量为1343.9-2323.6mm,是降水量的3-4倍,并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7-9月份,全年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天然降水远远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二)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

邱县农田灌溉主要靠抽取地下水,地下水年开采量为4495万m2,致使地下水位连年下降,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成为农业种植增产增效最大的制约因素,严重影响了粮食种植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土壤结构不佳,蓄水、供水能力差

1.长期浅耕,造成土壤耕层浅薄(仅有15cm左右),而犁底层逐年加厚,使土壤容重增大、空隙度降低,影响了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对深层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

2.近年来只重视化肥的投入,忽视了有机肥投入,造成部分土壤结构板结,土壤肥沃度不高,结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不良。

三、改良利用措施

水是农业的命脉,大部分的作物都必须靠它们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就不会旺盛,当土壤中水分缺乏到一定程度,农作物就会凋萎死亡,造成减产或绝收。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提高灌溉水、土壤水和降水利用率为中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土壤的供、蓄水能力,科学用水,充分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一)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节水农业

邱县的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为此要从发展节水农业中寻求出路,在加大节水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上求突破,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目标是通过大力推广定额用水,实施工艺节水、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优化农业用水配置,全面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实现粮食用水额每亩控制在240-260m3,具体抓好以下措施:

1.发展管道输水防渗系统。管道输水是利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真正做到高效用水。水的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95(传统的土渠输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节电20%-30%;省地2%-3%;增产幅度10%。常用的管材有混凝土管、塑料硬(软)管及金属管等。邱县应大力推广,以此来提高地下水的利用率。

2.建立喷灌、滴灌、地下滴灌配套设施。

(1)喷灌。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式,取消了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15%-20%的播种面积,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喷灌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的工作量,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水的利用率达80%,作物增产幅度可达20%-40%。

(2)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应积极发展滴灌。按接管道的固定程度,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灌水效果好。半固定式滴灌,其干、支管固定,毛管由人工移动。移动式滴灌,其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投资,但用工较多。半固定式、移动式滴灌系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滴灌在大田作物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

(3)地下滴灌。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有的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地下滴灌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等优点,果树、棉花、粮食作物等均可采用。其缺点是,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

(二)发展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1.平整土地。土地平整,可使灌水均匀,达到节水的目的;也可有效接纳雨水,避免地面径流,使降水全部进入土壤水库,蓄以待用。

2.小畦灌溉。小畦灌溉是邱县一项行之有效的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小畦灌溉的特点是水流流程短,灌水均匀,只要管理好,可显著减少深层渗漏,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田间水利用率,减小灌水定额,达到节水和增产的目的。大畦大水漫灌不但造成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还引起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和地下水位上升,甚至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生。推广小畦灌溉投入小,收效显著。

3.长畦短灌。长畦短灌又称长畦分段灌溉,是将长畦划分为若干不打横向畦埂的小段,用软管或纵向输水沟将水送入各段灌溉,采用软管输水时灌水通常由远及近,采用输水沟输水时灌水则由近及远。长畦分段灌溉可以达到小畦灌溉同样的节水效果,而且减少了田间渠道,节约了耕地,也便于农机作业,易为农民接受。

4.膜上灌溉。膜上灌溉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膜侧行水改为膜上行水,通过放苗孔直接向作物供水的一项田间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它类似滴灌,是一种局部灌溉,可有效地防止深层渗漏,地膜覆盖也大大减少了棵间无效蒸发。

(三)实施农业节水技术

1.农艺节水技术。所谓农艺节水就是利用农业综合技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它是众多节水环节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是节水农业的主导地位。

(1)增施有机肥和水肥耦合技术。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它可把单粒分散的土壤胶结成团粒结构的土壤,使土壤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能使雨水和地表径流水渗入土层中。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把入渗土壤中的水变成毛管水保存起来,以减少蒸发。因此,增施有机肥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增强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达到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效果。

(2)深耕蓄水技术。深耕蓄水技术是指分期分层逐年加深耕层,或推广深松耕,深松深度可达40cm以上,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厚度,增加土壤蓄水容量的土地翻耕方法。深耕后底层土壤容重由1.5g/cm3降到1.35g/cm3,孔隙度由45%增加到54%。深耕后底层土壤根系下扎,增加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量。深耕地根系深入到1.5m以下,而浅耕地根系分布在1m土层。作物根量深耕地比浅耕地增加30%以上。试验表明,采用“上翻下松”的深松耕作法,在一定深度内,作物增产幅度为20%-50%,土壤蓄水增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