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17611500000011

第11章 代号“鹰袭”

8月2日,戈林回到了他在东普鲁士的豪华别墅——卡琳庄园。这是戈林为了纪念死去的前妻而建的一所宅第,戈林就像封建领主一样,照管着这处10万英亩的地产。在庄园四周,有一片巨大的森林,戈林把这里圈起来,当他私人的狩猎场。每年秋季,当落叶满地之时,人们总会看到一位身着古代条顿服装的伟岸胖子,手提一杆金光闪闪的猎枪,在这里猎鹿。

在一次访问罗马期间,戈林看见墨索里尼坐在狭小的办公室里批示文件。他惊呼道:“啊!如此伟大的领袖,怎么会在这样狭小的地方办公呢?”

似乎在戈林眼中,伟大的领袖就要匹配巨大的办公室。对戈林而言,空军总参谋部的那间会议室太小了,完全体现不出自己的“伟大”。于是,他又在卡琳庄园建造了一间960平方米的会议室——比希特勒总理府那间还大上一倍。从此之后,戈林就开始在自个儿家里举行空军会议,倒也十分方便。

这天,戈林心情很好,可谓“红光满面”。他召集了一批空军高级将领至卡琳厅开会,会议的主题是空军第二阶段所要负责的任务。当时,前来参加会议的主要将领有第2航空大队总司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以及第3航空大队的雨果·斯比埃尔元帅。这两位空军元帅共有2422架各式战机,为进攻英国的主力军团。

可是,这两位元帅脾气都很倔犟,谁也不服谁,属于一见面就要吵架的那种。

这一次,也不例外。

起初,是戈林的独白,他照着稿子,絮絮叨叨地交代第二阶段的进攻目标。他宣布:“这次战役主要是攻击英国炼油厂、飞机制造厂、英国空军指挥部,以及英国南部所有的机场……”换句话说,一切与空军沾边的设施,都要归于攻击之列。

由于希特勒事先宣布,如若第二阶段不能获得成功,就取消登陆行动。因此,一向不太管事的戈林突然有一丝紧张,开始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堆废话。他每说一句,斯比埃尔元帅就点头支持。而凯塞林元帅却窝了一肚子火。因为,他压根儿就不赞成所谓的“彻底消灭英国皇家空军”。

当时,德国空军被定性为“战术空军”,是用来掩护陆军进攻的。而且,第2、第3航空大队的轰炸机数量非常有限(共有949架),远程战斗机更为缺乏(268架ME110)。因此,凯塞林元帅认定,仅凭这点飞机去搞所谓的“战略轰炸”,来迫使英国屈服,实在是一种天真的神话。

可是,凯塞林又无法对着戈林发火,他只好捏着平级的斯比埃尔元帅开炮。

在这里,我顺便简单地介绍一下凯塞林元帅。我想,对北非战役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对他不陌生。他与隆美尔元帅在北非的军事配合可谓完美;在意大利的防御战也是登峰造极之作。可是,他偏偏就不如隆美尔元帅那般出名。很有可能,这与他长相有关——这位元帅长得很胖,脸上一团赘肉,还是龅牙,看起来很像一个杀猪的屠夫,而不是堂堂德国元帅。而且,他很爱笑,属于先天乐观派。甚至在北非战役后期,隆美尔元帅陷入绝望之际,凯塞林仍旧乐观异常,还不住给隆美尔打气,让他恢复信心。因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也被人送上一个雅号,叫做“微笑的阿尔伯特”。

不过这一次,“微笑的阿尔伯特”微笑不起来了。他眼见斯比埃尔元帅与戈林串通一气,就气不打一处来地狂怒道:“什么消灭英国空军?要我说,应该把所有的空军力量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即伦敦。等我们炸死几千个伦敦佬时,英国人肯定会跪着喊求饶!”

凯塞林元帅突然发难,让斯比埃尔元帅大为光火。本来,他一直都在听戈林说,自己连屁都未曾放一个,可凯塞林却独独冲着他大嚷大叫。其用意,用脚指头都能猜到。

“轰炸伦敦?”斯比埃尔做出一副听了天方夜谭的表情,“如果全部力量都用于伦敦,那皇家空军怎么办?敌人肯定会把所有战斗机集中在首都周围,以阻击我们的攻势,这是自投罗网的打法!”

斯比埃尔的参谋长也在一旁帮着自己首长说话,他宣称:“飞入伦敦很危险,轰炸机将会超出ME109战斗机的护航范围。”

凯塞林反唇相讥:“以我们的实力,你认为能消灭英国空军吗?”

就这样,双方吵吵嚷嚷地闹成一团,搬出一大堆技术性的问题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戈林实在听不下去了,他提醒凯塞林:“元首特别叮嘱,伦敦在轰炸范围之外。”

一听是元首的意思,凯塞林立即转移话题——他不服气地提出:“空军的进攻应集中在别的大城市,而不应该分散力量。对于皇家空军的基地和制造厂,可以放在以后的时间进行摧毁。”

但是,凯塞林的观点明显与希特勒的想法背道而驰。因此,这个不受欢迎的建议戈林不予采纳。

为了缓和会议的紧张气氛,戈林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去游泳。(戈林这么胖,他浮得起来吗?)

可是,这三位脱得赤条条的元帅还未下水,凯塞林又和斯比埃尔在游泳池边激烈争吵起来。

只见那位仅着游泳裤的凯塞林元帅脚跳老高,火冒三丈道:“我从未主张这样打英国。我一直认为,要想打败英国,就应该让西班牙参战,封锁直布罗陀海峡,把英国佬堵在地中海之外,这样他们才会屈膝求饶!”

凯塞林无疑是受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影响,包括以后的隆美尔,都很赞成这种战略。后来史学家曾把这种想法称为“中东战略”,甚至有些西方战史学家声称,如果希特勒采用这种战略,德国就会取胜。因为,封锁直布罗陀就会切断英国与北非及中东的通道,德国可以获得伊拉克以及伊朗的大片油田。说远一点,德国可以与日本在印度会师,共同绞杀大英帝国。

可是,希特勒并未采纳这个意见。消灭苏联的想法已经让他走火入魔。因此,对于英国,希特勒只给一年时间,如果1940年无法解决问题,他宁肯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所以,凯塞林提出的建议无人理会,戈林依旧维持原判——消灭英国空军一切潜在实力。

凯塞林眼见自己的建议无人采纳,气呼呼地走了。这位元帅先生应该很郁闷,他提出的三个建议都被无情地否决掉了。由于他的不配合,一直到8月6日,戈林才最终确定全面袭击英国的日期。时间将定在4天之后,即8月10日。

起初,德国空军参谋部把这次行动的代号定为“大满贯”。戈林嫌这名字起得太俗套,遂改名为“鹰袭”。

为了确保成功,戈林甚至调来了驻挪威的第5航空大队一并投入战斗。这样,德国最终投入的航空大队为3个,共计3021架各式战机。可是,戈林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在8月6日发出的命令内容,已被英国情报机关一一截获——在伦敦郊外一个不起眼的庄园内,200多名来自英伦三岛的各色人才,正围着一台高约3米、重约1吨的大型机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窃听。

这正是丘吉尔手中的一张超级王牌——“超级密码机”。“超级密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