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17611500000045

第45章 下定决心

此时此刻,希特勒已不再犹豫。他甚至怀疑,苏联人如此不愿意南下印度,难道是与丘吉尔政府有某种秘密协定?

此后不久,希特勒私下对纳粹党秘书马丁·鲍曼说的一番话就更加露骨了。他说:“莫洛托夫来访使我相信,斯大林迟早会抛弃我们,投靠敌人。在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问题上,我绝不会在苏联的讹诈面前屈服。”另一方面,作为欧洲守卫者和保护者的第三帝国,怎么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日耳曼友邦,白白牺牲在共产主义的祭坛上呢?希特勒最后得出结论:“不管怎么说,与苏联交战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在苏联重工业体系形成之前,将其击败!”下定决心从这一点来说,希特勒头脑清醒,看清了问题本质。的确,苏联实乃英国“潜在的盟友”。道理很简单,假如德国执意不肯在东欧问题上让步,斯大林必会恼羞成怒,用武力讨来。希特勒认清了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敌人要逐个逐个消灭”。至少,一定要在美国参战前,解决苏联问题。只要夺得了苏联的资源,就算美国参战也不怕了。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要跳起脚来骂了,希特勒进攻苏联是个昏招,希特勒是个傻子。作者居然说希特勒攻苏是对的,完全是在满嘴跑火车。

没错,希特勒的确是个傻子,假如希特勒仅仅是为了罗马尼亚石油及芬兰木材资源不肯放手东欧的话,其实他完全可以不这样做。因为,英国控制下的中东石油比罗马尼亚石油多上许多许多。

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说不堪一点儿,希特勒完全可以放开东欧的利益,与斯大林狼狈为奸,结成真正的“四国联盟”。可是,他极不愿意看到东欧小伙伴被苏联蚕食。用他自己的话说:“绝不会让这些友邦白白牺牲在共产主义的祭坛上。这种行径是无耻的;若这样做,我们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战略上,这都是一着臭棋。”直到很久之后,希特勒还做着这种白日梦,正如一个英国作家所形容的那样,“像一个不愿承认自己害着单相思病的恋人那样,徒劳无益地抱着这种幻想”。当1941年12月7日,日本参战时,这种幻想仍然在脑际徘徊,希特勒忧伤地悲叹道:“多么奇怪啊,在日本帮助下,我们摧毁了白种人的远东阵地(新加坡、香港)——而英国却和那些猪猡布尔什维克联合起来毁灭欧洲!”

无论如何,对希特勒来说,决心已下,就无后退余地。这应该是个最大的讽刺——他原拟消灭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并以此作为奉献给欧洲文明的厚礼。但是最后反倒把他自己拖入了地狱。

可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他承认,自己从未后悔。

11月下旬,希特勒向陆军总参谋部下令,正式启动攻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