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神秘文化
17616900000022

第22章 天生五材,命之五行——五行说

阴阳、五行等学说和理论,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在风水、中医等领域中。五行作为一种文化,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元素。而这五种元素之间又是相互滋生、依存、制约的运动变化规律。

五行的历史渊源

五行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周武王和箕子之间的一段对话中。在那段对话里,他们不仅谈到了五行是什么: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还分别阐述了它们的作用: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以及它们各自的表现: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水往下走,滋润万物;火向上升,产生炎热;树木有曲有折;用金铸器,精益求精;土壤用来耕种,喂养百姓。《尚书》为战国时代所著,人们由此可以推测,早在战国晚期,就已经有了相当完备的五行说。人们不只清楚五行具体为何,还明白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滋生的道理。五行说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人已经意识到万物之间存在矛盾统一的联系,并能够通过认识事物自身的内部结构,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多人认为五行说不过是穿凿附会的无稽之谈,一种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迷信。且不提金、木、水、火、土是否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将偌大的大自然归结为这五个物质,明显是荒谬的。但是,这种看法却是对五行说的极大误解。

五行说是关于自然运作规律的学说,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意旨金属、树木、流水、烈火、土壤这五种物质。事实上,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土是指五种气。古人将它们说成五种物质,不过是在运用形象的修辞方法罢了。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是以五者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所产生的运动变化规律。其中,凡是具有生长、生发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结为木;凡是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结为火;凡是能够起承载、生化以及受纳作用的事物,都被归结为土;而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都被归结为金;归属为水的,则是那些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五行说用这五种各异的物之间生克的关系来阐释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它们都是不断地相生相克,在运动中维持着这个世界的协调与平衡。五行之间的基本规律有两种:相乘相侮和相生相克。所谓相乘相侮,就是指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侵袭、凌弱等不正常现象。相生相克则是指互相滋生、促进、助长,而同时又互相制约、克服和抑制。具体说来:钻木可以取火,所以木生火;火焚木而成灰,灰即为土,所以火生土;金在山中傍石而生,所以土生金;少阴之气熔金为水,所以金生水;水滋润草木繁盛,所以水生木。至于五行的相克关系,在典籍《白虎通义》中有所解释:“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也;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也。”其中的“胜”即“克”的意思。

五行与中医

阴阳五行的道理蕴涵在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东方哲学的基础。中医作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也受到了它的指导,阴阳五行的理论自古都是被巧妙地运用到医学的领域,通过它们之间互相生克的辩证关系,来解释和认识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同时也将用五行说来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古人在观察人体时,最初是从单一的形体出发,但后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就不再以简单的脏器实体作为区分,而是试图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从很早时候就具备了高超的人体解剖技术。古代医学著作《难经》中就有对人体各个器官非常精当的描述,还有关于这些器官位置、大小、轻重等多方面情况的详细记录。可见当时的人对人体的观察极其仔细。但,人们并未就此满足,而是通过对天地自然的观察,意识到物质蕴涵着无限的可分性,并试图摸索出人体运转的规律。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人最终将阴阳五行的理念和医学融为一体。在阴阳五行的理念中,天为阳,在持续不断地运动着;地为阴,它长期处于安静的状态——地球本身的运动不为古人所觉。因此,人的身体也会与之相对应,一些器官“仿效”着天的活动,通过不断运动传输着物质和能量。

另一些器官则像大地一样,宽厚安静,储藏着人的精气。古代的医学家,将这些和“天”的功能类似的人体器官统称为“六腑”,归属于“阳”。将那些和“地”的功能类似的器官统称为“五脏”,归属于“阴”。阴阳就这样和人的生理构造联系到一起。古代的医学家进而又用阴阳五行的原理分析人体器官,即肝、心、脾、肺、肾的运行规律。人体的肝色青,如同草木郁郁葱葱的春之色彩,又如同人生机勃勃的少年时代,所以肝属木。人体的心色赤,是人体热能的源泉,如同万物繁茂的炎炎夏日,又如同人健壮有力,热情奔放的成年时代,所以心属火。人体的脾色黄,如同庄稼成熟,四处黄澄澄一片的长夏,又如同人事业有成,自强自立的壮年时代。所以脾属土。人体的肺色白,如同一派萧瑟景象的秋天,又如同体弱色衰的老年时代,所以肺属金。

人体的肾色黑,如同昼短夜长,常为黑暗笼罩的冬日,又如同人生命垂垂欲绝的垂暮之年,所以肾属水。在五行原理的影响下,人的生理机能和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时令巧妙配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人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因此,在中医的理念里,人的身体和大自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人绝非单一的生物体,而是包含着自然之法,参照自然之法运行生息的“小宇宙”,是物质与精神紧密结合的生命体。在很多人将中医定义为一种经验医学的时候,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贯彻让它走向了成熟,证明了中医辨证、哲学的色彩,也使中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成熟学科。

五行和生辰八字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人体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它是一个小天地,蕴涵着无数的变化,就像天地万物一样,不但统摄于阴阳五行中,受到了宇宙中阴阳五行变化规律的约束,自身也同样存在着阴阳五行,并且时刻不停地按照五行规律发生变化。人们试图用阴阳五行说来阐释无常的命运,而在古人看来,命运天定,要想拨开蒙在人类命运之上的迷雾,就需要将时间上溯至生命的起点。然而受制于有限的科技,人们又无法精确得知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确切时间。于是,人从母体中分娩出的时间便变得格外重要。这个时间就是俗话说的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包括人降生时的年、月、日和时辰。在古代,人们使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时间。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相配产生六十甲子,每六十年算一个轮回。而如果用天干、地支记录人出生的年、月、时、日,刚好需要八个字。比如一个出生于公历1985年3月1日凌晨3点的人,他的生辰八字就是“乙丑、戊寅、己亥、丙寅”。其中乙丑代表他出生的年份,戊寅代表他出生的月,己亥是他出生的日,丙寅则是他出生的时间。生辰八字里蕴含着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为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在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戌、丑、未属土。还以出生于1985年3月1日凌晨3点的人为例,如果将他的生辰八字用五行表示,就是“木土、土木、火水、火木”。可见他的命中土、木、火较多,水少,缺金。古人认为,正如天地具五行而生生不息一样,人的命理也应五行俱全。但人们很难掌控自己出生的时辰,所以先天不完美的五行,就需要靠后天来补救。最常见的补救办法就是取名。因为姓名中也包含金、木、水、火、土。只是具体到实际中,姓名的五行就比生辰中难算一些。因为姓名不仅涉及名字的“字”,还涉及名字的“音”和“义”,要综合考虑各种状况。

一般而言,人们要通过计算字的笔画来确定字的五行,如果字的笔画尾数是1、2就认为该字属木,如果是3、4则属火,如果为5、6则属土,如果为7、8就属金,如果是9、0就属水。但是,遇到诸如“水”、“柳”这样五行很明显的字就会出现问题。水在五行里当然要属水,可水的笔画尾数却是4,如果按照数字推算法,就又属了火。同理,柳从造字上看属木,但其笔画的尾数却是9,从笔画上看又属了水。此外还有一些字,在字形上就很让人困惑,比如“灶”,既包含火又包含土。而就算数字推算法运用起来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在起名时人也不免会受到限制。人的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改,也很有可能和生辰八字相冲。人在起名时能充分发挥的只有“名”。这个名既要起得动听悦耳,意义深远,又被希望能化解生辰和姓氏上的不足。于是,在民间,起名就成了一门大学问,还有专门人士靠给人起名为生。

阴阳五行中所传递个人命理信息,要求“中和”才是最好的,也就是一种综合力量平衡,流通舒畅。如果可以达到这一状态,则表示其命运平安顺畅,吉祥如意。当然,阴阳五行“中和”也只是一种期盼而已。

五行与生死

五行说将天地万物汇为一体。在天空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着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面上,则对应着西方、东方、北方、南方、中央。而在人的生理上,对应的则是脾、肝、肺、心、肾。除此之外,还对应着人的品质的义、仁、智、礼、信。天地人在五行说的世界里,相互联系,彼此呼应,在相生相克的规律下,维持着运动的平衡,互相滋生。

天地万物都处在五行的循环中,无时无刻不在做周而往复的运动,五行的变化难以捕捉,但总体上可分成旺、相、休、囚、死等五个状态。其中,旺即指“旺盛”、相则指“次旺”、休是“休然无事”之意,囚则指“衰落”,至于死不是指生命的终结,而是指“被彻底克制、生气杳无”。五行的旺、相、休、囚、死和四季的变化联系紧密。春天,草木荣生,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天天气炎热,所以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秋季草木叶落一片萧瑟,所以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季天气寒冷,可天寒地冻之际又孕育新生,所以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要记住五行和旺、相、休、囚、死的关系,人们只要大胆地想象春、夏、秋、冬的四季特点。一年有四季,一年又有十二个月。一个合格的命理师不仅要懂得五行在四季中的变化,还要看到五行在每个月中的变化。古人又将五行在十二个月中的生长、旺盛、停滞、消退、死亡的过程细分成寄生十二宫,即绝、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典籍《三命通会》对这十二宫做了详尽的解释:绝,寓意生命尚未成形,但是灵气已注入其中。胎,即受胎,类似于人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养,则是孕育,好比人在母亲的腹内成形。长生则象征生命萌发,犹如人降生于世。沐浴,指万物初生,体态柔弱。冠带,指万物俊秀,如同英姿少年。临官,则象征人入仕途,前途无量。帝旺,则喻示生命的成熟,人的功成名就。

衰,则指盛极而衰,人逐渐步入老年。病,则喻示年老之人,体衰病生。死,即生命的终结。墓,则是生命死后的归宿。从绝到墓,五行所经历的十二个月就宛若人的一生。从阴阳五行里,人们即可看到古人对生命的感悟,万物从孕育出生,到衰退病死是谁也无法遏止的过程。而古人又用一个圆环将五行圈起,亦意味着死绝非绝对的终结——人死之后,躯体重回大地,大地又在其上孕育新的生命。古人用五行解释世界,无非是在讲述万物彼此相通,生命永不休止的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