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的第一本书
17617900000023

第23章 点燃工作的激情(2)

首先,要寻找消极情绪出现的原因。只有了解了你为什么烦恼,你才能解决这些让你烦恼的问题。

27岁的萨拉尔是一名广告公司职员,她一向心平气和,可有一阵子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同事和丈夫都没好脸色,后来她发现扰乱她心境的是担心自己会在一次最重要的公司人事安排中失去职位。“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她说,“但我心里仍对此隐隐不安”。一旦萨拉尔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她似乎就觉得轻松了许多。她说:“我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找出问题症结后,萨拉尔便集中精力对付它。“我开始充实自己,工作上也更加卖力”。结果,萨拉尔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委以更重要的职务。

其次,你要学会注重生活规律。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说:“我们许多人都仅仅是将自己的情绪变化归之于外部发生的事,却忽视了它们很可能也与你身体内在的生物节奏有关。我们吃的食物,健康水平及精力状况,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都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塞伊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可能情绪不佳。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

那么,一个成年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才足够呢?达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14名被试者每晚在黑暗中呆14个小时,第一晚,他们每人几乎睡了11个小时,仿佛是要补回以前没睡够的时间,此后,他们的睡觉时间满满地稳定在每晚8小时左右。

在此期间,达尔教授还让被试者一天两次记录他们的心情状态,所有的人都说在他们睡眠充足后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乐观。

再次,不要忘记去接近大自然。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一个人心情愉快开朗,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

假如你并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在工作之余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一个喧闹的停车场,结果他发现,前者比后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更少出现不良心境,其效率也高得多。

同时,你还不能忘记要经常进行运动。它是另一个极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手段。哪怕只是散步十分钟,对克服坏心境都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研究人员发现,健身运动能使人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功效与那些能提神醒脑的药物类似。但比药物更胜一筹的是,健身运动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过,要做到效果明显,你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比如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他有一定强度的运动。

想要控制好情绪,你还需要特别注意合理饮食。大脑活动的所有能量都能来自于人们所吃的食物,因此情绪波动也常常与人们所吃的东西有关。因此要确保你心情愉快,你应养成一些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就餐,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水等。

据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马萨诸塞州的营养生化学家詹狄斯·瓦特曼认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确含量,而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最后,你还要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情。“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霍德斯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看,其中一组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这个姿势就仿佛在微笑一样;另一组人员则必须将笔用嘴唇衔着,显然,这种姿势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可笑。这个实验表明人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他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细节百分百30: 如何控制愤怒

在工作中,总有些事会让你感到愤怒,无法自制,而很多时候,愤怒有百害而无一益。这时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如果你开始愤怒,你应该:

①承认自己的愤怒。

②查明愤怒的根源,是哪件具体的事件或行为使你感到愤怒(切记:愤怒的对象不能针对某个人),想出能摆平它的办法。

③试着做深呼吸,再从一数到十,然后尽可能冷静地做出反应。

④暂时先离开,直到你感觉到能够冷静而理性地对待此事时再回来处理。

⑤和与此无关的第三者谈话交流。

⑥把自己的愤怒写下来,但注意不要让他人看到,而是要等到24小时之后再重新浏览自己所写的内容。

(2)如果对方愤怒,你应该:

①仔细聆听。

②模仿对方的行为,与对方保持一致的姿势,如果对方是坐着的,你也应该坐下,如果对方是站着的,你也应该站起来。

③不要在中间打断对方的说话,让他有机会倾吐心中的不快。

④承认对方的愤怒是应当的,并表示理解。

⑤承认对方的立场,使他明白你的意见同他一致以及你对这次事件的理解。

⑥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对方的愤怒升级的语言。

⑦保持冷静而又从容的心态。

⑧使用平静的声调(可以从语音和语速上判断出来)同对方交流。

⑨帮助对方解决困难,以免发生类似情况。

⑩看看对方还有没有更多的难题,限定解决所有这些困难的时间。

4. 别为私情影响工作

“公私分明”是一句名言,同样也是一个坐标。

优秀员工会特别注意在工作时间不谈私人事情,也不因私人事情影响自己的工作。这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有调查显示办公室白领表示在工作时间不会联系私人事情的最高比例也仅有60%。由此可见,以公谋私的情况十分普遍,它往往会给员工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瓦斯蒂安是一家贸易公司极普通的一名员工,她和许多女孩子一样,渴望做一个让人羡慕的白领。瓦斯蒂安很现实,她知道努力工作是她的现阶段必须也是唯一能做的事。但她也不会委屈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她会尽情地放松自己,如今瓦斯蒂安恪守“公私分明”的职业信条是十分明智的。

其实瓦斯蒂安的恪守也是“被迫”。当初,瓦斯蒂安被该公司的客户部录用,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她急于炫耀,所以和同学、朋友打电话聊天成为她一天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节奏紧张的贸易公司,瓦斯蒂安的行为让很多人不满。没多久,她的工作由原来的客户服务换成了门口的接待,理由是现在工作更适合她。面对这样的变化,瓦斯蒂安无法接受,原有炫耀的资本瞬间化为乌有。直到几个月后,在同事施莱特的点拨下,瓦斯蒂安才明白其中的原由,好在她不是个冲动的人,冷静思考后的瓦斯蒂安,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从那天起,她调整好心态,尽心尽责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接待工作是琐碎、烦杂的,面对“不公平”的待遇,瓦斯蒂安毫无怨言,虽然她还年轻,但已经成年,所以对自己的行为应该负责,今天的结果,是她自己造成,也应该由她自己用加倍付出来改变。经过一年的磨练,现在的瓦斯蒂安已不再是当初青涩的小女孩,她工作出色,越发成熟,去年,瓦斯蒂安终于调回了原来的客户服务部,并赢得了公司同仁和老板的认可。

这段经历,给瓦斯蒂安留下深刻的影响,也让她明白了“公私分明”的重要性。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是否严谨,从某种角度来讲会直接影响到她的工作业绩和责任心。瓦斯蒂安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快乐,工作时认真负责全心投入,工作外则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职场中的很多人无拘无束惯了,以为既然定了岗位,就可以高枕无忧,尤其是在完成了手上的工作后,他们常常利用上班的时间做些“私事”,如看一些与业务无关的书刊,与旧友聊电话,或在网上聊天。这些都是妨碍他们进步的大忌。

一个忠于职守的员工做事应多为企业考虑,大到出差,小到复印资料,在保证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能省则省,一个处处为企业考虑的员工任何老板都会喜欢。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工作不久,这山望见那山高,给老板提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干脆辞职走人相要挟,这肯定会招致老板的反感。应该制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光讲索取,不讲奉献,朝三暮四,做事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样的员工谁会喜欢?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踏实地做好手上的工作,这才是立业之本。说到底,天下没有那么好端的饭碗。与其东奔西跳,还不如就地成才,开花结果。而上述这些都是优秀员工所深知的,他们明白想要成为老板青睐的对象,就必须把自己当成火鸟,热情工作同时也严于律己。

5. 职场压力的自我放松

压力无处不在,如何从高强度的负荷中获得知识、技能,改变和改善工作方式,做好情绪管理,从而使自己获得成长和提高,是每个职场中人所要考虑的问题。

职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职业危机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白领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财富》中文版曾对1576名高级管理人员作过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的人认为自己的压力极大。而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了很多社会精英不堪重负,甚至发生了本可预防的悲剧:

2003年8月25日,戴尔中国公司员工郑杰在加班时腹痛昏迷,10月18日在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死亡,年仅25岁;

2005年1月22日晚,博士毕业后留校、36岁的清华大学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抢救无效后死亡。此前,焦连伟一直身体十分健康。亲属及同事们认为,这与他长期被忽略的超负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压力过大有关。

……

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的种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代谢综合症等职业病正在侵蚀着职业人士的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而减压,也已经不再是员工个人的事,也已经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压力无处不在,如何从高强度的负荷中获得知识、技能,改变和改善工作方式,做好情绪管理,从而使自己获得成长和提高,是每个职场中人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