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卓越员工的第一本书
17617900000028

第28章 平衡游走职场之间(1)

1. 做个适应环境的变色龙

变色龙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怪石嶙峋、寸草不生的险峰,还是酷日当头、干旱无比的沙漠,都有他们的踪影。“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这些变色龙的生存法宝。

自然界有这种能力并不只是变色龙,如枯叶蝶停在树枝上时,它褐色的身体就象一片枯叶,让人分辨不出来;火狐狸在冬天毛皮就会褪换成雪白色,以便在冰天雪地里不易被天敌发现。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凭借这种本领得以繁衍生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更是一部不断适应环境的历史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必须适应环境,才能取得不凡的成就,才可能在变化、发展的企业里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那些适应能力差的员工往往,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职场中的适应就是顺应的意思,即员工为了生存和发展须随时调整和改善自己,并使自己与工作环境之间产生和谐、互动和依赖。

从英国一所名校博士毕业的杰斐逊在找工作时却四处碰壁,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杰斐逊陷入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几次碰壁后的他开始意识到,必须先让自己适应职场,而不是等职场来适应自己。于是,他降低择业标准,决定从最低层干起。

他收起博士文凭,以一种普通人的身份去菲亚特公司参加一般员工的应聘,结果,他被录用了,他一名最基层的普通员工。虽然这与他博士生的身份明显不符,但杰斐逊仍然干得认认真真、兴趣盎然。

没过多久,主管就发现了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因为一个杰斐逊竟然能看出公司程序中的错误,这对一个普通员工来说是很难的。当主管找到杰斐逊时,他才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主管马上给他安排了一个与本科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主管发现他在这个岗位上依然干得游刃有余,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这是一般大学生所无法企及的,这也让公司高层开始注意到了他。有一天,公司的一位副总找他谈话,这时他拿出了自己的硕士文凭。杰斐逊又获得了一次提升。

因为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公司的高层主管也就格外地注意观察他,发现在这个新岗位上,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一个硕士生所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于是,公司总裁亲自找他谈话。

这时,杰斐逊才拿出自己的博士毕业证书,并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对于这种适应能力很强的人才,公司总裁当然很高兴为他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很多员工在职场上处处碰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准,把一些游戏规则弄颠倒了:任何时候,都是公司在制定规则,如果你不能适应,你可以不玩,但老板不会为了个别人而改变。

王一新是一家美国著名网络公司的亚洲区销售总监,曾经深受前任老总的重用,可眼下老总换了人,新老总试图在公司推行一个新的改革方案。王一新对此持抵触情绪,双方的冲突也日益增多,终于在一天,忍无可忍的老总在公司大会宣布了撤销他销售总监的职务。

面对新的环境,与其抱怨或逃避,倒不如让自己去主动适应它。身为员工,职场上的许多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你的手中,作为一名服从和执行者,你不存在过多的选择。当迎接你的是心仪已久的工作或职位时,你尽可绽开笑脸,伸出双臂去紧紧拥抱它;但当你遇上不如意时,坐上冷板凳,或是被同事误会,你是愤然离去,还是端正态度,静下心来,用发自内心的热情改变这一切。

这需要你自己来决定。每一个员工都要明白,世界不是为你定做的,你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当你无法改变别人或改变环境的时候,试着去改变自己吧,你会发现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

2. 八面玲珑社交术

工作不是单打独斗,你必须要学会与人相处,它考验的是你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是员工适应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职场中,任何人都不能避免与他人的接触,人际交往是每天都会发生的职场必修功课,因此你必须要掌握它。如何与人协作共事,获取同事、客户的认同是衡量人际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他们刚刚明明在说笑,怎么我一过来就不说了,肯定是在说我!”

“他早不吐痰,晚不吐痰,偏偏从我身边过时就吐了一口,肯定是对我有意见!”

“只要我在公共场合吃饭就会有人看着我,肯定是我哪出了问题!”

“如果我上台讲话,别人肯定会笑话我,因为我紧张的丑态肯定会被人看出来!”……

在职场中也许你会产生类似的想法,也会因此而不能自拔,整天处在焦虑当中。在人际关系受到影响的同时,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有许多职场人士都会患上上述表现的“社交恐惧症”,这种心理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害怕别人会对自己做出不好的评价,所以他们会不停捕捉别人的表情和语言。要知道,人的先天性格,成长环境及后天经历是造成社交恐惧症的三大主要因素。天生内向,安静的人在生理上就不太愿意跟人打交道,封闭的成长环境会影响人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人则是因为自身生理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跟人交往过程中受到过伤害,从而影响了自己以后的人际交往。

而那些优秀员工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是健康的、充满了信任和活力的,他们使自己在暖暖的氛围中感觉到人生的美好、工作的满足,从而激励自己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一家著名的磨具生产企业有一个分工厂一直是该企业头疼的地方,它因管理混乱,而濒临倒闭。后来总公司派去了一位能干的经理范特西斯。在范特西斯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偌大的厂房里,一道道流水线如同一道道屏障隔断了工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机器的轰鸣声更使人们关于工作的信息交流越发难以实现。

由于工厂濒临倒闭,过去的领导一个劲地要生产任务,而将大家一同聚餐、厂外共同娱乐时间压缩到了最低线。所有这些,使得员工们彼此谈心、交往的机会微乎其微,工厂的凄凉景象很快使他们工作的热情大减,人际关系的冷漠也使员工本来很坏的心情雪上加霜。组织内出现了混乱,人们口角不断,不必要的争议也开始增多。

范特西斯在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后,果断地决定以后员工的午餐费由厂里负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留下来聚餐,共渡难关。在员工看来,工厂可能到了最后关头,需要大干一番了,所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实范特西斯的真实意图就在于给员工们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机会,以建立信任空间,使组织的人际关系有所改观。

在每天中午大家就餐时,范特西斯还亲自在食堂的一角架起了烤肉架,免费为每位员工烤肉。范特西斯的一番良苦用心终于没有白费,在那段日子,员工们餐桌上谈论的话题都是有关组织未来走向的问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并就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拿出来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在很短的时间里,所有的成员又都回到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尽管机器的噪音还是不曾停止,但已经挡不住人们内心深处的交流了。两个月后,企业业绩回转,最终终于走出了濒临破产的阴影。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能够窥见员工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甚至是生死攸关的。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人际适应力强的员呢?你可以这样做:

在工作中要善于倾听多方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要时刻非常关注各方对自己工作行为的反馈,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内、外客户的负反馈信息,把它作为提高工作水准的契机;

要能够和各种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人一起协作共事,灵活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适应自己的上级、同事的工作风格和客户的服务要求。

除此之外,富有适应力的员工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能力,新到一个部门,他能快速了解该部门的工作氛围、工作目标和协作方式,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积极顺应。新到—个公司,他会细心体察公司文化、战略目标和价值理念,挑战白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融人组织当中,新到异域他乡,他能尊重当地习俗,和持不同价值观的人和谐共处,协作共事。做到了上述这些,你就会彻底融入企业,融入团队,自己的工作才会畅通无阻,突飞猛进。

细节百分百34: 社交的10条禁忌

在同他人进行交流,商讨工作事宜时,要注意以下禁忌:

①不要在根本不必要的情况下吹捧别人,或者故意使用一种非常尊重的口吻来抬高对方。

②不要使用笼统含糊的言词,如“你的态度不好,”或者“你的工作很难令人满意。”

③给别人下一些不好的定义,如“你是神经病”或者“你是窝囊废”,这只会激化矛盾的冲突,无助于解决问题。

④不要采取讽刺挖苦的说话方式。

⑤没有人希望你把他们当成小孩子来对待,因此最好不要用命令的口气。

⑥不要试图用毫无说服力的逻辑来威吓同事,或者利用职务之便迫使他们接受你的观点。

⑦如果你想要和对方维持长期的关系,最好不要用下最后通牒的方式。

⑧如果你对某人有意见,要在征求对方同意之后再提出来。

⑨要把所说内容具体化,不要泛泛而谈。告诉听话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频率。

⑩使用“总是”或“从来没有”之类的字眼可能容易说明是否存在问题,但这样却可能使问题更糟糕,结果导致你惹恼其他人,使他们站在敌对的立场上反对你的观点或提出其他的要求。

3. 婉转的拒绝才能

“拒绝”代表的是开动脑筋后对问题的衡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有许多人在面对亲人、朋友、同学提出的一些要求时,虽然从心底不愿去做,可又碍于情面不便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当然这种碍于情面的苦痛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你也许有充分的理由,比如“我根本无法拒绝他,因为我从来没有说过‘不’字”、“如果我拒绝了他,他会不喜欢我”……

这样的理由虽然值得同情,但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长此以往,最终你便会习惯于不令别人失望,而对于自己却会越来越苛刻。不懂拒绝会使你成了一个不愉快、受约束的人,既怕被人拒绝又怕与人亲近,最终使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位老总想提拔一位部门经理当副总,但当他们一块吃饭后,却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很简单,老总在席间故意把自己的杯子放在让这位经理十分不舒服的地方,但这位经理却对此没有任何表示,老总认为一个不能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人,也不可能会为公司争取利益。

那些不成熟的职场人士不管是对上司还是同事,常常说“是”,而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则学会了说“不”。一个只会拒绝别人的人会招致大家的排斥,而一个只会向别人妥协的人不但会被认为是不堪大任的老好人,还会让自己不堪重负,甚至导致严重的身心崩溃。正如有位心理学教授所说:“我们可以把生活看作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点上,同时会有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消极的选择。你有可能采取防御的、可靠的、战战兢兢的行为,但同时还有一种积极的选择,有可能使你自我实现!”选择保守的行为,没有勇气拒绝,也许你就与自我实现擦肩而过。因为,你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偏离真正需要实现的目标,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你允许别人不断地利用你,你心中所怀的不满日积月累,当你最终失去耐心,便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发泄心中的积虑;你和别人缺乏交流,别人不知道你在做这件事情的真实感受。那么,你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方式来婉转地拒绝职场中的那些多如牛毛的请求呢?

首先要倾听,然后再说“不”。当同事向你提出要求时,他们心中通常也会有某些困扰或担忧,担心你会马上拒绝,担心你会给他脸色看。因此,在你决定拒绝之前,首先要注意倾听他的诉说,比较好的办法是,请对方把处境与需要,讲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帮他。接着向他表示你了解他的难处。

“倾听”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比较能避免伤害他的感觉、或避免让人觉得你在应付。如果你的拒绝是因为工作负荷过重,倾听可以让你清楚地界定对方的要求是不是你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否包含在自己目前重点工作范围内。或许你仔细听了他的意见后,会发现协助他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经验。这时候,在兼顾目前工作原则下,牺牲一点自己的休闲时间来协助对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绝对有帮助的。

“倾听”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虽然拒绝他,却可以针对他的情况,建议如何取得适当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议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适当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倾听之后,你就要坚定地说“不”了。当你仔细倾听了同事的要求、并认为自己应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必须是温和而坚定的。要知道委婉表达拒绝比直接说“不”让人容易接受。比如,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或部门规定时,你就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权限让对方知道,并暗示他如果自己帮了这个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违反了公司的有关规定。在自己工作已经排满而爱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让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并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对公司与自己产生较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