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穿越:文坛行走30年
17619400000037

第37章 尾声

两部史书

在我的这部著作的自序前言中,开宗明义,我讲述了写作本书的主要意图。依据经验,我料定官版历史会是别一种样子。会在言之凿凿、言必有据的记录中,突出一些什么、忽略别的一些什么。我希望能够从个人的角度,写出一部自己认为的信史。至少,它应该显得真切,有血有肉,而不是那么冷着面孔,干巴僵板。

仿佛是为着呼应我的这部著作,前不久我们山西作协出版了一部名曰《山西省作家协会55年》的书。

那本书发到手中,我随便翻看一回,果然发现若干纰漏。

其一,对于晋军崛起时代,即西戎、胡正主政时代的工作实绩,多有疏漏。我所统计的、人所共知的,当时大家拿回的十项全国奖,没有全面记载。只记录了1978年成一的一项,1984年张平和郑义的两项。其他七项,其中包括笔者拿回两项全国奖,没有任何记载。

其二,从1988年到2000年,作协多数驻会作家被排斥在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以外,记载各项活动,当然可以没有这些作家的影子。但是,对于大家在这十年中的艰苦创作、取得的创作实绩,也没有记载。

《山西省作家协会55年》由作协党组书记周振义和作协主席张平担任主编。我相信,他两位大概不会亲自编写具体章节,甚至不会严格通读审看全文。西戎胡正当政时代、焦祖尧当政时代,他们也都没有来到作协工作。纰漏疏漏,都是有原因的吧。

仿佛是为着呼应那部官方史书,我的这部著作几乎与其同时完稿。

我不禁有些欣慰:叙述历史可以有多种角度,民间史官照样可以记录历史。

在历史的深处,会有一丝别的声音,个性化的呐喊,穿透厚厚的被覆岩层,传达到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