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17624500000023

第23章 为什么小朋友要掰手指数数

The time is passing。

(时间在流逝。)

——哈佛大学图书馆名言

妈妈:汤姆,为什么你只能从1数到20?

汤姆:因为,因为……把脚趾头也算上的话,我只有20个指头。

——童话剧《艾米与汤姆》

只要留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园的小朋友总是一边数数一边掰着手指。如果离开了手指的帮助,他们就不会数数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思维的发展过程。

思维的发展过程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问世标志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此后,各国心理学家们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进行了大量观察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且影响力最大的当属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理论。

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名儿童进行观察,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的差异,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3岁的儿童处于这种思维阶段。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个体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此阶段,儿童所具备的是动作思维,他们通过动作不断地与周围环境相接触,以这些行动和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外部世界。也就是说,儿童仅靠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3岁以下儿童的主动性很弱,只能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他们不能计划自己的动作,更不能预测动作的后果。例如,如果儿童身旁有个皮球,他就会不断碰触它,并在此过程中认识该物体,一旦皮球被拿走了,思维也就停止了。其实,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

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物体永久性的概念。物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如爸爸妈妈)在他面前时,孩子知道他的存在,当这个物体不在眼前时,他能认识到尽管此物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了,但仍然是存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物体永久性之前,婴儿只有爸爸妈妈在眼前的时候才能知道他们是存在的,一旦离开就不知道了。

前运算阶段。3~7岁的儿童处于这种思维阶段。这是一个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新的活动中,所接触事物的范围不断扩大,感性经验不断增加,言语能力不断提高,这就为儿童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特点表现为具体形象性。在这一阶段早期,儿童依然处于动作思维模式,随后,儿童的思维逐渐从直接的感知和行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凭借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儿童可以凭借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具体表象来体现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在这一阶段后期,儿童也初步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即他们以自己为参照系来看待每件事物,他的心理世界是唯一存在的心理世界。他们不能意识到,这件对他们来说是快乐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也许是糟糕的,例如这个阶段的儿童可能会去折磨小动物或小昆虫,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这会对小动物造成伤害。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的儿童处于这一时期。这是进入小学开始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儿童将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所谓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学校里,他们渐渐学会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各种概念和概念系统,而且能精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把它和类似的概念区别开来。

在这一阶段早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举了这样的例子: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的头发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的头发黑些,接着问儿童“三个人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果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正确回答。但如果拿来三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分别命名为爱迪丝、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然后再将布娃娃藏起来,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

到了后期,儿童才发展出较为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并能摆脱具体事物来进行思考。他们掌握的概念逐步精确化、丰富化和系统化,并初步具备了推理能力。

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的少年处于这一阶段。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他们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这个阶段的少年再也不必借助于娃娃的具体形象就能回答出谁的头发更黑。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形式运算的产生标志着少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除了利用语言文字外,形式运算阶段的少年甚至可以根据概念、假设等为前提,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他们的思维也开始带有预见性,即有计划、有策略地解决问题。

从皮亚杰的理论来看,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的种类

除了前面提到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我们再来看看心理学对思维的其他分类。

(1)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经验思维是指人们依靠日常经验认识外部世界的思维活动。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又或者科学研究比较少的领域,经验思维占据着主要地位。经验思维当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而由于我们经验的片面性,这种思维方式也很容易产生谬误。例如,由于古代科学水平较低,有人依靠自己的经验认为“凡是鸟儿都会飞”,却不能覆盖到鸵鸟、企鹅等不会飞的鸟类。又例如,在近代量子物理领域,一些科学家用古典力学的视角来看待粒子的运动,也得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

与经验思维相对,理论思维是指人们依靠科学的概念和理论来认识外部世界的思维活动。由于科学的概念和理论是得到证实的,因此这类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面对日食时我们并不会像古人一样恐惧惊奇,而是根据已有的自然知识将其解释为天体运行的正常结果。

(2)复制式思维和创造式思维

复制式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用已有的模板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创造式思维是指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高斯小时候,高斯的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在其他小朋友都认真地拿起笔从1加到100的时候,高斯立马举起手说出了答案5050.原来高斯用了一个简单的乘法公式:

(1 100) (2 99) (3 98) …… (50 51)=101×50=5050这里,其他小朋友的思维就是复制式思维,而高斯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

(3)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是指将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或者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者一个最优的方案。我们平常解数学题时运用的就是这种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者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者假说。我们在进行发明创造时运用的就是这种思维。

事实上,各种思维并没有好坏之分,并不是经验思维就一定是错的,理论思维就一定是对的,也并不是复制式思维就是坏的,创造式思维就一定是好的,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运用,灵活地将各种思维模式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