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17624500000035

第35章 测谎仪真的有效吗

某人的儿子爱说谎,于是他买了个测谎仪。

一日儿子晚归。父:“去哪儿了?”儿:“去图书馆看书。”机器人一巴掌拍了过去。

父:“敢骗你老爸,太不像话了!你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从没撒过谎。”话没说完,机器人给了父亲一巴掌。

母怒斥:“活该,对儿子这么苛刻。怎么说他都是你亲生的啊。”啪!机器人又给母亲一大耳光。

——网络笑话

在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能见到测谎仪的身影。测谎仪通常是侦探和警察们用到的道具,他们通过各种奇怪的探测线将测谎仪与罪犯相连,然后询问罪犯相关的问题,罪犯一旦撒谎,测谎仪便会给出相应的信号。这让我想起了匹诺曹的鼻子,一旦匹诺曹撒谎,它的鼻子就会长长。从测谎的角度来讲,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匹诺曹毕竟是童话故事里的人物,那测谎仪也是虚构出来的吗?如果不是,测谎仪是如何测谎的呢?它又是否真的有效呢?

要想了解测谎仪,先让我们看看情绪的生理反应是怎样的。

情绪的生理反应

我们知道,情绪的产生总是伴随着生理的变化。有些反应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例如,当你在观看恐怖片时,你会明显地感觉到心跳加快、口干舌燥、肌肉紧张。但是大多数的生理反应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在不同的情绪下,我们的血压、皮肤温度、内脏、瞳孔等都会产生变化。但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这些生理变化都是非常迅速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生理学家们对这些生理反应的机制早有研究。在这些生理反应的背后,是人类的自主神经系统在起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体温、睡眠和血压等。

在自主神经系统里,交感神经系统负责机体的应激反应。当我们面对各种情绪化的刺激时,我们的交感神经通过刺激肾上腺,控制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控制心跳、血压、呼吸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我们应对外部刺激。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则相反,它会抑制身体各个器官,不让它们过度兴奋,保证我们必要的休息。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说“吓死人了”,而在医学上有不少人是真的被吓死的,医生们对此的解释是,在恐惧的作用下,死者的副交感神经做出了过度反应,使死者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各项生理变化。

心理学家们指出,大多数的情绪状态在生理变化上是具有独特性的,即不同的情绪会对应不同的生理变化,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对呼吸、皮肤、心跳、瞳孔、消化等心理指标进行有效的测量,我们就可以区分出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

当然也有一些特例的存在,比如,研究者们发现,恐惧、愤怒和性欲之间有着类似的生理变化,我们很难通过生理指标的测量来对它们进行区分。

测谎仪

191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马斯顿经过大量心理实验研究认为,正常人说谎一定会在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上多消耗一些精力,从而引起血压、呼吸的变化。他的工作为现代“测谎器”的产生提供了统计基础。192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吉勒发明了一种可连续测定嫌疑人呼吸、脉搏和血压的精密仪器,被认为是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测谎仪。

测谎仪原名多导仪,或者多参量心理测试仪,多用于刑侦、司法和国家安全工作,其目的是对实验参与者是否说谎进行判定。上文我们提到了情绪在生理变化上具有独特性,测谎仪之所以能“测谎”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当人们撒谎时,会呈现出特异的生理变化,通过对这些生理变化的测量我们便能确定个体是否撒谎。现代的测谎仪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测定一个人的生理变化,即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其中皮肤电阻最敏感,是测谎的主要根据。

测谎仪的使用要求极其严格,对环境与提问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环境上,为确保测试的准确性,测试房间除桌椅外,不应该有其他陈设和装饰物品,四周墙壁为白色,灯源也应选择能令人安静下来的蓝色光。房间温度要保持在21℃~25℃,否则被测试者的人体反应不明显。

测谎过程中的问题则应该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事先编好,然后逐一向被测人提问。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与调查事件无关的中性问题,与调查事件有关的问题,与调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而被测人又肯定会说谎的准绳或对照问题。使用者将这三种问题下实验参与者的生理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实验参与者是否撒谎的结论。

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台测谎仪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发明了。一位印度的牧师将嫌疑人和一头“魔驴”关入一间封闭的房间里,并让嫌疑人一边回答问题一边拉住“魔驴”的尾巴。如果驴子开始叫,那表示这名嫌疑犯是在说谎;如果驴子保持沉默,那么嫌疑人说的就是真话。其实,这个看起来魔幻的故事跟测谎仪原理相似,也就是利用嫌疑人紧张的心理,可能会拉痛驴子的尾巴而引发叫声。

真正第一个发明科学测谎仪的人是西萨重·隆布索。1895年,他研制出一种仪器,可以通过测量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来判断嫌疑人是否说谎。他还依靠这种仪器成功地侦破了几起案件。

到了1945年,约翰·里德设计出能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变化及肌肉活动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称为里德多谱描记议。该仪器为现代测谎仪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0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设计出了现代测谎仪——多导仪。这种仪器由放大器、滤波器、换能器和电磁式记录笔构成,性能优异,测量灵敏,抗干扰能力很强,从而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以美国为例,测谎技术最先被运用到警察和保安部门,后来逐步扩展到对联邦政府雇员和军队内部人员定期进行测谎。到了20世纪70年代,测谎仪更是得到了重用,机关、企业招收雇员用到它,定期考核雇员也运用它,侦破内盗案件还用它,甚至还有人成立了专业的测谎公司、测谎事务所。

测谎仪有效吗

测谎仪没能帮助我们抓住一个间谍。

——2002美国科学学会的报道

在现代测谎仪刚刚被发明的时候,人们对其准确性深信不疑,有些国家甚至将其作为刑事案件判定的作用依据。但随着一系列冤案错案的发生,研究者们对其可靠性产生了怀疑。

美国的心理学家查尔斯·邦德和贝拉·德保罗对253个测谎仪案例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这数百个样本的平均准确率仅有53%——和胡乱猜测的概率差不多。

在另一项调查中,克兰芒茨和肖克欧让法官对50名有罪的罪犯和50名无辜的嫌疑人进行测谎,结果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无辜者会被判有罪,而近四分之一的罪犯会被判无罪。

(1)测谎仪在原理上的弊端

心理学家莱肯和萨克斯指出,罪犯在被问到与罪行相关的问题时,他们通常会感到焦虑,但焦虑、激怒和内疚这些情绪的生理反应相类似,测谎仪难以区分这三者的区别,因而测谎仪理论上的准确率只有三分之一。

此外,部分人也会因为对问题的不适性而产生焦虑情绪。

在英国的一起案件中,被告被指控对女儿进行了性侵犯,并接受了多导仪的测试。在测试中,当被问到“你是否插入过女儿的下体”时,被告回答了“没有”。此时,多导仪呈现出了被告撒谎的信号,这意味着被告是有罪的,但随后的一系列铁证表明,被告的确没有性侵犯他的女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合适的提问方式也会带来错误。

(2)测谎仪对部分人不起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部分人对测谎仪存在着“免疫”。

第一类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实验参与者进行了培训,让他们在测谎时咬着舌头,压着脚趾,结果有70%的人通过测谎仪的测试。这种“反测谎培训”在间谍中尤其盛行,美国FBI曾花数百万美元对其雇员进行忠诚测验,结果一名间谍都没有发现。后来通过别的渠道,人们在这些通过测试的人中发现了不少的间谍。

第二类就是精神病患者及患有皮肤疾病等生理疾病的人。精神病患者在逻辑思考上与常人不同,难以沟通,他们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无迹可寻。而皮肤病患者也不适合使用测谎仪,因为测谎仪的外接装置需要与人类的皮肤相连接,皮肤病会对此产生干扰,使得结果难以确定。

第三类是惯犯和一些高智商的罪犯。惯犯因为犯罪过多已经麻木了,很难在提问时产生情绪波动,测谎仪当然就无法使用。高智商罪犯一般都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他们在面对测谎仪时也并不一定会出现常人在撒谎时的种种表现。

此外,在测谎中,只有在被测者有说谎的主观意图时才有效,如果受测人未意识到在说谎,而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相,那测谎实验也就不起作用了。当然,这种情况还是很少见的。

总之,测谎仪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商榷,我们在测谎仪的使用上应该更加谨慎和规范。作为最早大规模使用测谎仪的国家,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1988年就专门颁布了法律,禁止在非政府领域使用测谎仪。德国政府也在2001年禁止了测谎仪在司法领域的运用。

因此,我们应该将测谎仪当做一种重要的参考和辅助手段,切莫把它作为测谎的“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