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股市晴雨表
17625000000012

第12章 操纵行为与专业性交易行为(2)

读者们不难看出,利弗莫尔的观点与道那番表达上更加完善的严格定义是多么类似。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伯纳德·M·巴鲁克曾向国会委员会提供证据,证明在一次他获利颇丰的市场操作中,他只不过是分析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信息,然后清晰地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市场效应。他说自己并没有所谓的“内幕信息”,也没有任何华盛顿政府部门的雇员曾向他出卖过任何机密,这一点是任何熟识他的人都不会怀疑的。华尔街一直认为那些所谓的“秘密”其实并没有什么价值。如果从个股来看,这些“秘密”或许能带来一些优势,不过即使忽略这些“秘密”其损失也是微不足道的。

优秀的输家

詹姆斯·R·基恩、杰伊·古尔德于、爱迪生·柯马克盂或者其他一些股市名人们都曾在股市上有过了不起的作为。他们取得的成就即使是很多有着同等智慧的人,愿意付出同等代价去努力学习成功之道也无法通过最公正的方式来实现。

那么他们究竟曾在市场上做过些什么呢?而杰西·利弗莫尔和伯纳德·M·巴鲁克又做了什么,以致招来公众的指责呢?他们在交易中也同样是按照卖主的出价进行交割的,不过他们绝不购买“带着条件”出售的股票。股票卖主在出售他们的股票时,会既考虑到自己出售的理由,又考虑到买主买进股票的理由。例如一个羊毛股票经纪人,在出售他在美国羊毛股票上的投资时,或者一个银行家,当他认为自己预测到美国钢铁公司将遭遇激烈的国外竞争,而决定出售美国钢铁公司的普通股时,他会认为自己的信息来源比投机商们的信息来源更为可靠、精准。卖主与投机商承担了同样的风险。投机交易商们也会判断失误,但他们从不因此而悲嗥。我认识很多这样的投机商,他们从不因自己的损失而悲号,也不因自己的盈利而自吹自擂。

糟糕的输家

但是那些小赌徒们却对华尔街有着很狭隘的看法,他们试图以自己的小聪明与华尔街那些大智慧们相抗衡。那些大智慧不仅包括证券交易所场内的投机商、职业股票交易员,还包括那些出于商业目的而常常研究商业行情的人。这种小赌徒们是很糟糕的输家,他们总是大谈特谈、口若悬河。如果他们在第一次参与华尔街的经历中就尝到了苦头,并因此指责华尔街是个赌博地狱,从此与华尔街划清界限,那么对于他本人以及那些依仗他的人来说可真是万幸了。因为像这样的人注定会在华尔街中吃尽苦头,对于他们来说早一天离开华尔街就等于少一分损失。如果股票市场中全是这样的人,或者全是和他们类似的人,那么股票市场就真的成了一个十足的地狱。从美国股票市场持久以来的美誉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幸好事实并非如此。

拒绝与杰伊·古尔德合伙

查尔斯·道熟识杰伊·古尔德,并且同时代的很多新闻记者一样,道也十分欣赏杰伊·古尔德的那份自信,因为他的那份自信是来源于自身的独立精神。道曾经在一篇评论中说到,古尔德之所以能够取得他今天在股市中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专注于价值。古尔德会通过买进一定数量的股票来测试市场。他会通过观察公众的反应来判断公众是否和他一样肯定某些股票的价值,并进一步以此判断他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如果公众的反馈与他的预期不一致,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在损失了大约一个点之后就全盘抛出,以使自己可以从一个更加公正客观的角度来重新考虑自己的头寸。几年前,在新街这个令人生厌的边缘性投机市场中,有一个可怜的落魄者,不过他曾经受到过杰伊·古尔德的合伙邀请。近几年来,我已经有点想不起他的样子了,不过我记得不久之前,他还是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里一名年轻且大有前途的经纪人。他把在场内执行交易的工作做得非常棒。其实,执行股票交易是一个很难做好,并且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它需要果断的判断力与执行力,就像棒球联盟里的那些一流超级球星所表现出来的那样。

杰伊·古尔德的很多买卖单都委托给了这位年轻的经纪人。不过,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经纪人能够看到杰伊·古尔德的所有交易单据。杰伊·古尔德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工作非常满意,并因此发出邀请想让这位年轻人和自己成为有限合伙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年轻人拒绝了杰伊·古尔德的邀请。他回绝道:“杰伊·古尔德先生,我执行过很多您的交易,却发现其中的损失多过了盈利。所以我可不想参与到这样输多赢少的生意中。”这位年轻的经纪人没有发现其实他只看到了杰伊·古尔德多面活动中的一面而已。机会来敲他的门,甚至已经试图破门而入,但是这位年轻人却表示他不能胜任这个机会。从之后的事实来看,这位年轻人的执行判断力应该也没什么价值的。因为他从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流落到了新街,而且据我估计,之后应该也就如此湮没无闻了。机会叩响过很多人的门,但是只会选择其中寥寥几个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聪明的交易员

任何领域的人才都会获得很高的报酬或奖赏,因为他们是如此的稀缺。那些将股市看做是赌场的门外汉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当出现亏损时,他们就持股惜售,等稍一出现利好行情时便急于抛出赚取蝇头小利;而后当他们发现市场持续利好时又会后悔不已,埋怨太早出售。于是,他们嫉恨投机商,指责那些投机商在股市这个赌场中耍诈、“抽老千”。而事实上,投机商们只不过刚好实行了和他们相反的交易策略。不论这些投机商们多么深信自己的看法,只要他们发现市场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或者市场没有支持他们的推理,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脱手离开。就像古尔德一样,这些精明的投机商总是抢在市场的前面。我在华尔街认识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不久前才刚刚去世,他以前是一名教师,一个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后来,他主要从事股票投机交易,业余时喜欢收集稀有硬币。他并不通过与证券交易所的合伙关系收取任何经纪人佣金。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投机商,每天坐在客户服务柜台前,或者坐在股票价格收报机旁边。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每年的股票收益从未低于3万美元。这一成就基于他敏锐的判断力、对股市的研究、谨慎的操作、必要的勇气,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愿意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在他去世之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和价值不菲的稀有硬币。

他一直根据自己分析的价值以及自己对股市波动的研究来挑选股票。他也会满怀信心地买入股票,不过金额总是限于自身可以控制的财力之内。一旦市场出现与他预期不同的走势时,他宁愿赔上2个点,也会毫不犹豫地脱手全部的1000股。在这种情形下,他说如果不退出股市的话,那他将无法客观地看待股市,也因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他最初的资金大概只够支付一名医生或律师在大学里的学费,或者让他们开始执业的费用。他全身心地专注于股票投机交易,而且毫无自私自利的念头。他总是在主要多头市场的初期买入大量股票,而在主要多头市场的末期选择去欧洲旅行、收集稀有硬币。不过,他绝不是唯一的例子,我还认识不少这样的人。我在这里提到他的例子,并不是建议符合相同条件的人也去参与股票投机交易。如果你现在有一份事业,这份事业能够让你过得很舒适,同时还能为未来突发事件稍有存余,那你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来进行股票投机交易呢?至少我就不会这么做。

锅炉上的标度盘

从一开始的讨论到现在,读者们向我提出了很多富有才智的问题和一些并不相关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同时兼具这两种性质,那就是关于投机商经济必然性的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并不想在这里讨论经济学学术问题,也不想过多涉及抽象的道德伦理问题。我只是想根据客观事实,描述出以及其出色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去解释一下它那其实并不复杂的构造。它既不像粗糙的三脚水银晴雨表那样简陋,也不像高度完善的无液晴雨表一样复杂。关于我本人是否想要成为一名职业投机商的问题,我觉得这有些跑题了,所以就暂不做回答。因为我们不必回到2400年前的希腊去学习逻辑课程就能明白,人各有志,无谓对错,也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分配”同“生产”同等重要,华尔街最大的功能就是配置资本。职业投机商就像你家地下室里蒸汽加热机上的那块压力测量器一样不可或缺。华尔街是美国强大的金融动力室,必须随时监控美国经济,了解何时蒸汽压力可能超出锅炉可以承受的范围。读者们不要在这里弄混了我的比喻。我猜此刻大家可能都想到了安全阀门,不过股票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安全阀门,它还有更多的功能。不论那些职业投机商们的动机是多么卑鄙或者物质,他们确实是整个金融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金融系统的运转过程中,这些投机商们可能的确会获得大量财富,但我认为这与我们的主题并不相关,除非我们坚信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信条,认为私有财产是邪恶的。我知道社会上还广为流传着另一种更为危险的信条,认为财富及其所带来的力量只能激发忌妒而不是竞争。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立法使得每个人都富裕起来,那么说明立法只可能使得每个人都继续贫穷下去。

所以解决问题的一个捷径就是取缔所有证券交易所。不过现在看来,只要证券交易所还存在一天,我们就应当去了解它。也许在这一加深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为改进以及扩展它的用途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