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打开心理学之门
17628700000013

第13章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前几章我们是为大家介绍心理学的大致概况,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每一章节的介绍中都穿插了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也许你今后不会专门学习心理学,那么最后这一章,让我们回到生活中大家关心的话题,看几个我们身边和心理学有关的现象和话题。一、血型、星座与性格“你是处女座的吧?”、“那个老师肯定是AB型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星座、血型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相信有不少人认为,不同星座、不同血型的人具有某些典型的性格特征。比如处女座的人挑剔、有洁癖,AB血型的人不合群,等等。如果心理学家说“事实上,血型、星座与性格并没有什么关系”,你会赞同吗?

拿血型与性格举例,1927年,日本的教育学家古川竹二向日本心理学会杂志投了一篇名为“心理学研究”的论文,声称自己用心理学方法发现了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还被评价为是卓越的心理学研究。但是大约5年之后,这种学说以解释过于粗糙被完全否定。虽然后来这个学说被占卜师拿来利用,再次受到很多人的吹捧,可是到目前仍没有任何研究成果能证明血型与性格之间存在联系。最终,血型性格说变成了心理学上的反面教材。

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讲到性格的时候,性格是在先天和后天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理智地想一想,如果仅凭血型和生日就能决定我们的性格未免有些荒谬。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愿意接受并热衷于和他人谈论血型或者星座呢?

心理学家认为,有的时候我们对知识的正确性并不是那么的关注。把血型或者星座这种大众的东西当作话题更加有利于人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相对于“你是狮子座的?我也是耶!”,大概没有人会愿意听你说“我的卡特尔人格特质是×××”。

有时候,你似乎会觉得星座好像很准。回想一下你第一次接触星座的时候,是不是会马上关注自己是哪个星座、这个星座有什么样的特征?还记得我们提过人们总是会关注和记忆那些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事吗?其实仔细看看其他星座,你也许会发现你同时还有一点其他星座的特征,但是你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只关注自己那个星座。同时,我们也不能低估自我暗示的作用,当你很多次看到星座解说是这样描述你的,只要你愿意相信,那么你就会真的越来越像那个星座的人,而不容易接受自我暗示的人表现可能就不那么明显。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血型或者星座有多不好,而是希望大家了解心理学的原理之后,不要太当真。当然,如果你能把血型或者星座运用得很好,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比如你可能一直在做的,将星座的优点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变成有利于自己学习、工作的行为特征。

二、商家的把戏

我们在前面讲过你可能不知不觉在商场买了很贵的东西,那么你是否有过想去买一件T恤,结果买回来一套衣服甚至鞋子的经历?当你说你想买一件T恤的时候,售货员通常还会这么说:“这件夹克搭配这件T恤很好看的,你要不要试一下?”当你穿上夹克美滋滋地在镜子面前晃悠的时候,售货员可能又会说:“哎呀,真的很配啊,如果搭这条裤子会更有型的”……不久之后你可能就满载而归了。

售货员先让你答应一个小请求,然后让你逐步答应更大的请求,你也答应了,叫作“登门槛效应”,如果你有比较难做的事要拜托别人帮忙,从微不足道的请求开始,可以减少对方的负担,不知不觉中,对方就答应了你希望的请求。知道了这个效应,有的时候你还是要看住自己的“门槛”的,该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拒绝。

再来看看超市里还有哪些商家的把戏吧。大型超市里打着打折旗号的黄色标签商品可以立即吸引推着购物车的你,有了比原价低廉很多的价格对比,我们在购物时更容易发生冲动的行为。因为你可能瞬间意识到的不是“我花了多少钱”,而是“我省了多少钱”。

有的时候,超市还会推出“每人限购×个”的限制措施。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超市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在没有任何价格介绍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会作出“要不然我买1个试试看”的行为,当消费者看到“每人限购4个”的字样时,平均会购买3个,当看到“每人限购12个”的时候,平均购买量可能达到10个。也就是说一旦限定了每人可购买量的时候,销售量会随着限定数量的增长而增长,人们会无意识地随着超市设定的“标准”,调整自己的购物数量。

还有的商场会推出限时打折活动,当限定了时间或数量时,我们会因为商品的紧俏而感到焦虑和不安,以至于高估商品的价值。心理学家在实验中让一组被试在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品尝10块饼干中的1块,另一组则让他们得到本来有10块饼干,现在只有2块的消息,并品尝2块饼干中的1块,结果后者的评价和对饼干的估价明显高于前者。

在便利店和超市,商品的摆放也是经过了商家的仔细考量,比如饮料永远放在便利店的最里面,因为人们在去拿销路最好的饮料时必须经过其他商品的货架,自然而然地逛上一下,有可能就会增加消费。超市的生活用品也肯定是放在里面或者角落,这些商品你总会用得着,即使放在角落也不担心卖不出去,而你在去找生活用品的途中自然会经过摆放其他物品的区域,说不定就会买点这个买点那个。

由此可见,商家的各种销售技巧其实就是利用了我们的心理特点,那么为了避免受商家心理战的摆布,在购物前列好购物清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冲动购买的行为,同时,在购物的时候多考虑商品的必要性和价格,做一个快乐又精明的购物者吧。

三、冷漠的围观者

我们经常听到哪里发生了案件,但围观者无一伸出援手这种让人心痛的消息。是因为现代人丧失了人性吗?没有同情心吗?国民素质太差吗?

20世纪60年代,纽约一个住宅区内,一名20多岁的年轻女子凯萨琳·吉诺维斯深夜被人用尖刀袭击致死。这名女子的哭喊呼救声一直持续了30多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有38人听到了呼救声并打开了窗户向外看,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人伸出援手或是报警。当此事被报道时,舆论一片哗然,媒体纷纷指责这些麻木不仁的群众,而目击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想到事态那么严重,或者做出“我以为已经有人报警了”之类看似不负责任的回答。

后来,心理学家达利和拉坦纳设计了模拟该事件的实验。实验表面上叫作测试都市生活适应度的调查。被试被要求分别坐在装有麦克风和扬声器的独立房间里,并用2分钟倾诉在纽约大学生活的不便之处。被试能够通过扬声器听见隔壁房间学生的发言。这时,事先录制好的录音播放了一个学生的发言后,传来癫痫发作的声音,持续6分钟之后传来咽气的声音,随后就悄然无声了。你认为会有多少被试冲出自己的房间去救人呢?

实验结果证明,当被试意识到只有癫痫患者和自己2个人在场时,85%的被试3分钟内冲出房间为患者挺身而出。而当觉察到除了自己还有4个以上能够提供帮助的人在场时,70%的被试仍然待在房间里无动于衷。这种现象叫作旁观者效应,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的社会抑制,当人们觉察到旁观者越多,责任就越分散,伸出援手的时间也越长。当帮助别人的责任扩散到所有旁观者身上,被试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最终只会把责任推卸给别人。

所以并非人性冷漠了,也不是这些人的性格如此,而是社会让人产生了冷漠的行为。当发生紧急状况时,如果大家都抱着“会有人来帮忙吧”的想法干等,只能徒增围观者的人数,延误救人的时机。如果你不小心遇到紧急情况,与其向多数人呼救,不如立即明确一个施援者,直截了当地请其伸出援手,也许能更加迅速地获救。

生活中与心理学有关的事件随处可见,希望我们列举的几个话题,能够让你觉得心理学不只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也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希望通过这五章简短的介绍,能够让你觉得你与心理学更近了一些,心理学也离你的生活更近了。如果感兴趣,欢迎你走进心理学的世界,探索更多未知且能够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