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懂蔡元培
17628900000013

第13章 蔡元培小传(5)

蔡元培主张学术多元化,学术上的不同派别,都会让它们共存。因此,北大的教师都出自不同的学派,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各式各样。李大钊、陈独秀推崇共产主义,王宠惠则提倡三民主义,李璜信奉国家主义,辜鸿铭赞成君主立宪,刘师培幻想恢复帝制,胡适、钱玄同、吴虞等人大力鼓吹新文学……由于各位教授的学术观点不同,北大校园里天天大唱学术对台戏。假如有教授对同一学术问题看法相持,蔡元培干脆让他们各开一课,由学生自己去辨别,自己去思考。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确实是一座民主自由的学术殿堂。教授在课堂上授课的内容,可以随他的研究而自己设定。学生选择听哪位教授的课,完全凭兴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士,不论是商店营业员还是工人,只要在教室门口索要一份讲义,都可以走进教室听课。

北京大学还开创了“五公开”,图书馆、浴室、运动场、食堂、课堂均向社会开放。因此,北大课堂里坐着的不仅有正式生,还有旁听生和偷听生。北大教师从不排斥他们,偷听生不但能大胆地听课,还可以追着教授提问,甚至还可以写出长篇论文请求他指正。蔡元培还增开夜校班和平民学校,以大学术服务社会,扩大社会上受教育的人数。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的带动下,走在了中国大学的前沿,所实行的各项改革纷纷被其他高校效仿。随着学校名声的扩大,慕名来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蔡元培不断收到让女子进北大就读的申请。1920年2月,蔡元培又收到来自本校学生王昆仑的申请,说自己的姐姐王兰非常希望来北大就读。由于已过录取考试的时间,经蔡元培批准,允许王兰进学堂旁听,此后陆续吸纳了9位女学生,在全国首度开放“女禁”。这一消息轰动了整个北京。1920年,王兰等9位学生参加北大录取考试,蔡元培批准同意,录取合格者注册为北京大学正式学生,从此开创了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当天北大有十几名学生被逮捕。消息传来,蔡元培心急似火。他奔走四方,到处求情,希望能救出那些学生。为迫使警察局释放学生,蔡元培制造舆论,联系北京各大高校校长组成“校长团”齐聚警察厅,强烈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

学生们都安全回归了,蔡元培却向教育部提交了辞职书,悄然离开北京。他不得不走,传闻景山上的大炮口对准了北大,暗杀他的谣言四起。

蔡元培辞职,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北京大学离不开蔡元培,北大的学生们更不舍得他走,就连北京各校都认为,蔡元培不能离开。于是,他们策划了一系列挽留蔡元培的活动。首先,由北大学生集体向北洋政府请愿,假如政府不愿意挽留蔡元培,北京各校就与北大联合起来,以集体罢课的手段对政府施加压力。北大教师推选李大钊、徐宝璜等人,前往教育部请求挽留蔡元培,如果教育部不答应,那么北大全体教师将集体辞职。同时北大学生还向全国发出通电,请求给予声援。

5月10日,由北京各校组成的代表团,乘火车去天津寻找蔡元培,结果无功而返。但他们并不因此罢休,再将矛头指向政府,不久,北京各专科学校教师联名上书要求政府出面挽留蔡元培,随即教育部也收到了北京中等学校学生的联名请愿信,一致恳求大总统出面挽留蔡元培。徐世昌迫于社会压力,不得不在5月14日下达命令,恢复蔡元培的北大校长一职,但对学生继续采取强硬态度,还对曹汝霖等官员表示挽留。蔡元培看不惯这样的行径,并且担心政府这样做,不过是引蛇出洞,至于后来是杀是禁,都难以预料。最终,蔡元培为保全自己,以“政府毫无挽留诚意”为由,又从天津转到上海。

这时,北大却迎来了新任命的校长胡仁源。新校长一上任,就意味着蔡元培不可能再回来,这让北大的全体师生都不能接受。于是又一轮“拒绝胡仁源,挽留蔡元培”的运动拉开了序幕,学生们派代表拜访胡仁源的府邸,当面警告他假如赴任,整个北大都将与他过不去。而在北大教员的发动下,社会各界又一次掀起了挽留蔡元培的请愿巨浪。北洋政府为稳定局面,只好撤掉胡仁源的校长职务,同时致电蔡元培,请他快回北京主持北京大学的工作。没想到蔡元培却发出了《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弄得政府好不尴尬。

南下杭州恳请蔡元培回校的代表源源不断。昔日的学生蒋梦麟带着孙中山的意见来了,他也认为不仅是北大需要蔡元培,而是整个中国都迫切需要蔡元培这样的教育家。这下,蔡元培突然醒悟过来,他怎么就忘了年轻时代教育救国的梦想了呢,于是他毅然决定重回北大。

9月20日,北京大学一片欢腾,他们终于迎来盼望已久的蔡元培。

然而,有些东西真的回不来了,例如蔡元培最初改革北大的热情,以及对教育救国的希望。经历过五四运动的学生,越来越热衷频频参与运动,而政府则始终认为蔡元培就是背后的推手。

蔡元培听从朋友的劝说,接受了再次担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的安排,率北京教育团赴欧美考察,北大校务全由蒋梦麟代理。

就在从巴黎去日内瓦的路上,蔡元培突然收到紧急电报,这才知道夫人黄仲玉已于1921年1月2日病逝。

考察归来,蔡元培与北京教育界联合发起教育独立运动,在相关报纸、杂志上发表《教育独立议》,向社会呼吁教育独立的必要。

“教育独立”论让北洋政府既愤怒又害怕,多次下批文恐吓教育部,禁止学校发表关于教育独立的言论,并扬言要拿蔡元培问罪。这时又发生了所谓的财政总长罗文干贪污一事,原来,政府已经拖欠北大教师工资很久,罗文干后来拨款给教育部发放了北大教师的薪水,就此遭到政府其他势力的诬陷。这让蔡元培看透了政府的作风,于1923年1月17日提交辞职信,愤然离去发誓再也不回来了,他对中国被这样的政府领导感到非常绝望。

蔡元培在《晨报》上刊登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的声明后,悄悄从北京去天津。和上次离职一样,北京城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挽留蔡元培的运动,由于遭到军阀政府的残酷镇压,导致北京教育界与政府的矛盾加剧,引来全国学界一片愤怒的谴责声。蔡元培不久在《申报》上发表了《蔡元培之不合作宣言》,一再声明坚决不再与这种腐败政府合作。这次,不管如何挽留,再也唤不回深深失望的蔡元培。

第九节 生命余光,主持中央研究院工作

此番离开北大,蔡元培将届六旬,他决定带子女远赴欧洲,专心研究学问。可是,当他从天津南下到上海时,当地名流却关心起蔡元培的婚事来,不断为他介绍对象。夫人黄仲玉逝世后,蔡元培独自当家,既要钻研学问,又要照顾几个孩子,实有焦头烂额之感,于是他再次贴出条件奇特的征婚条件,最终接受了好友徐仲可为他介绍的周养浩。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与周养浩举办了简朴的传统婚礼。婚后十天,蔡元培一家踏上去往欧洲的轮船,最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居住下来。他将夫人周养浩和女儿蔡威廉送入国立美术学院,然后一心编著《哲学纲要》。

第二年,蔡元培又携家属移居法国。听说英国准备正式将庚子赔款还给中国,为确定退款用途,打算成立调查委员会,蔡元培立刻前往伦敦拜访牛津大学校长,频繁结交有影响力的议员,借此向英国政府提出个人建议,希望他们派遣教育界名士前往中国调查,同时也可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1928年,孙中山遗留下的国民党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新的国民政府成立后,再次聘请蔡元培担任国立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的院长。

因孙中山的渊源,曾发誓与政府势不两立的蔡元培欣然赴任,只手建设一穷二白的中央研究院。在他的协助下,中央研究院一共建成中国地质学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等九个研究所,还有一个自然博物馆。

蔡元培专心致志地经营着中央研究院,可国内形势变化剧烈。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日益紧密,国民政府内部却有不少人步步退缩。为此,蔡元培带病参加政府宴会,在酒桌上当着所有客人的面劝汪精卫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同时,国民党的专制手段也渐渐显现,肆意捕捉持不同意见的人。蔡元培与宋庆龄组建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目的是保护国民的人权。

1936年,蔡元培将70岁生日时,教育界的朋友痛心他如此廉洁奉公,到老了还身无定所,蒋梦麟等人发起了筹款为他建屋祝寿的建议,得到了全国数百人的响应。可是,随着“七七事变”爆发,上海沦陷,不但建房之事无法实现,国民党政府也被迫迁往重庆,中央研究院则只能转到云南去。不幸的是,蔡元培在这年冬天患了一场严重的伤寒病,身体状况日益下滑。他一心紧系中央研究院,不愿意随蒋介石去重庆避难,决定从上海乘船去香港,再走水路赶往昆明。到了香港,蔡元培的病情恶化,身体异常虚弱,难以经受路途奔波,只好听从夫人劝说,暂时留在香港养病。

香港房租昂贵,物价高,开销大,一家大小租住在九龙一套狭窄的房子里,生活非常窘迫。蔡元培终日困在闷热潮湿的房间里,担心引人注意,极少出门,只得在家看看报纸。其间,遇到诗人廖平子,赏其才华,叹其穷困,从自己紧巴巴的费用中抽取部分帮助了廖平子好几年。蔡元培是多么爱惜人才,多想前往他日夜惦记的中央研究院,与那些令他欣赏钦佩的人在一起商讨学术问题。他还梦想有机会能建立一所大学,走在世界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前列,梦想着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一所能与世界顶级大学媲美的至高学府。

然而,这些愿望他再也无法实现了。1940年3月3日早晨,蔡元培突然在浴室门边摔倒,吐血昏迷,送到医院已为时过晚,最终于1940年3月5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难以置信的是,曾担任过诸多国家要职的蔡元培,竟连医院1000多元的医疗费都付不起,收殓棺木费还是王云五带头呼吁,在香港为他筹集的。内地得知蔡元培去世的噩耗后,纷纷举行大会隆重追悼,以各种形式寄托哀思。3月10日,蔡元培的灵柩由原北大学生护送出殡,现场执绋者多达5000多人,声势浩大,当天共有10000多人参加公祭。香港各大学下半旗表示哀悼,各界媒体在头版头条发文致哀。

遗憾的是,由于战事,蔡元培的灵柩难以运回浙江绍兴故里安葬,其后人只好将灵柩移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这位教育家就此久居他乡,与他日思夜想的家园隔河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