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17630600000007

第7章 2011年上海电影生产概况与制片企业发展分析(2)

尚世影业于2010年底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是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剧制作中心下属的“尚世影业传媒公司”。2009年,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集团实行转企改制、制播分离。其中,原动漫部应业务整合的需要划归炫动传播,影视产业作为传媒集团最具市场化的板块,按职责分工重新成立影视剧中心、尚世影业。自此,尚世影业改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作为集团影视内容制作的排头兵,尚世影业实行企业化经营,集团通过对其一次性注资,全面实行利润考核,以市场为导向,业务涵盖电影、电视剧的投资生产、发行营销以及艺人经纪等影视媒体全产业的多个领域。上游业务包括文学剧本策划、签约演员、编剧、导演工作室,主要为公司集聚人才与社会资源;中游业务包括影视投资、制作、发行,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下游业务包括频道运营、整合营销、商品化授权等衍生业务。

早在2008年,SMG就已经开始涉足电影产业。2008年,影视剧制作中心发行了动画电影《风云决》,其后又发行了电影版《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前两部与《麦兜响当当》。这些成功的案例鼓舞了SMG对电影产业的信心。2011年,尚世影业正式成立后,公司将自身定位为都市影视先锋,其愿景是成为华语影视领军企业。

电影创作方面,尚世影业主要涉及两个主要影片类型,即都市爱情喜剧和惊悚悬疑片。前者因为题材比较自由,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但参投制作公司数量众多,同质化较为严重;后者则因为题材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又加上目前国内缺乏优秀剧本,其惊悚与悬疑效果难以名副其实。有鉴于此,尚世影业制定了积极的类型变通,将前者重点打造成为“纯爱片”,后者则过渡为“侦探推理片”。

200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尚世影业寻求与来沪的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进行合作,联合成立“纯爱电影工作室”。目前列入创作计划的已有两部,分别为《指间砂》和《初恋爱》。另外,与著名编剧宁财神合作的《向着幸福走》和《21克拉》也正在筹备中。

除尚世影业之外,其他的电影公司也是上海电影创作方面的重要力量。根据初步统计,上海有70家到80家民营影视公司参与电影制作。投资制作的电影多为中小成本影片。较有影响的民营电影公司主要有以下几家:

1. 银润传媒集团(Inlook Media)。集团成立于1997年,旗下拥有影视制作管理中心、电影事业中心(银润影业)、影视文学中心、演艺经纪事业中心、品牌宣传推广中心、新媒体事业中心和影视节目营销中心。银润传媒集团以广告代理起家,能够把握、理解广告客户的理念,并善于挖掘出客户的潜在需求,这种换位思考的创作方式为今后影视剧、栏目剧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有在业内享有良好影响的《杀虎口》、《黑三角》、《党的女儿》和《蚁族的奋斗》,至今仍保持着每年200集电视剧的生产能力。

2011年,银润传媒正式步入电影制作领域。2011年10月,银润传媒签约导演高群书,并制定了20部影片的拍摄计划。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银润传媒投资拍摄的“你系列”平民电影《神探亨特张》。高群书的第二部作品《有爱无爱都刻骨铭心》已进入策划阶段。银润传媒筹备的第二个系列是武侠电影“刺客列传”系列。该系列由著名作家阿城担纲总策划,首部电影名为《鱼肠剑》,目前剧本正在创作修改中。另外,银润传媒正在制作的电影还有青春片《我的男男男男朋友》,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除此之外,银润传媒参与合作投资的电影还有纯爱片《男欢女爱》、现代幽默剧《我是李白啊》。除了电影的发行和制作外,银润传媒还计划与美国IMAX形成策略联盟,首期在上海、苏州、南京、南昌选址,预计将建设IMAX高端院线。

2. 上海华宇电影公司。该民营电影发行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主营业务为影片发行管理工作。近十年来,华宇电影公司发行及协助推广国内外影片六十余部,其中包括荣获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黑帮暴徒》、《指环王》导演彼德·杰克逊监制的《第九区》、动作大片《激战运钞车》、苏菲·玛索主演的《超级女特工》、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危情24小时》等。另外还有欧洲影片《黑皮书》、《孤堡惊情》、《迈阿密行动》,日本影片《挪威的森林》和中国香港影片《生日快乐》、《卧虎》等。

华宇公司涉足电影制片,经历了合作投资、主要投资和独立投资三个阶段。华宇曾与香港相关制片公司合作投资过《三分钟先生》、《无敌小子》、《霍元甲》等,但都不是主要投资人。此后作为主要投资人参与投资低成本恐怖片《午夜凶梦》,票房回报较为可观,坚定了华宇进一步投入电影制作的信心。《奋斗》(电影版)是华宇第一部自己投资、发行的电影。2011年华宇公司成立制片分公司,计划制作两部电影。除了巩固市场发行优势,拓展电影制作业务,华宇公司还计划投资电影院,进一步将市场拓展到产业链的终端。

3. 上海的克顿传媒。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最大的电视剧研究、策划、制作和发行集团之一。目前,克顿传媒已建立起企划研发、制作投资、营销推广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自制剧、合拍剧、外购剧三大业务并举,制作与发行并举,国内与海外两个市场并举的发展格局。克顿传媒还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剧本网,全球最大的中文剧本门户。该网拥有注册会员超过27万,注册编剧5万多名;注册影视机构超过700个;各类影视作品总量两万多部;占有在线剧本业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电视剧领域取得成功之后,克顿传媒从2011年起开始涉足电影制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准备有: 引进专业电影人才进行剧本选择方面的相关工作;对电影市场进行分析,把电视剧制作的相关经验选择性地应用于电影策划、制作上;同时,连续多年派出员工前往香港、戛纳、台北、东京、美国等地的影视节,与国际一线影视制作和运营团队交流学习。公司目前储备的剧本资源有电影小说改编版权30部。首批挑选了10部剧本进行重点研究、打磨,分别为《后来、后来》、《非常假期》、《我的微博男友》、《情定鼓浪屿》、《剩男日记》、《别惹美女》、《再见,我的十三年》、《绯闻来了》、《非常策划》、《喜剧电影》等,绝大多数预计为中小成本爱情喜剧片。

4. 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股份制文化企业,主要从事影视节目的制作和发行业务。公司自成立以来,创作了40多部弘扬主旋律、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电视剧,向国内电视台发行了近2000部(集)电影、电视剧和专题栏目。2011年,新文化影业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发行成功率高达100%。

早在2009年,该公司开始投资参与电影制作发行业务。首部发行的影片为2011年5月13日上映的奥特曼系列电影《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全国票房为3000万,刷新了日本动画片在中国的票房纪录。之后又相继发行了《黄沙武士》、《神通乡巴佬》等影片。另外,该公司即将发行由陈妍希、陈汉典、倪安东主演的台湾新电影《爱的面包魂》。

除了国外影片的引进发行业务之外,公司也逐步涉足投资制作及发行原创电影。首部由公司投资并参与制作的电影作品是《荒村公寓》,改编自蔡骏所著的畅销悬疑小说,市场反响良好。其后,公司又参与投资拍摄了第二部电影《夜惊魂》,影片于2011年上映,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为了进一步拓展电影制作与发行业务,公司于2011年专门设立了上海新文化影业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电影制作、发行业务,加大投资拍摄电影的力度。目前参与投资的电影还有惊悚冒险题材电影《食人草》、爱情电影《石头剪刀布》和时尚题材电影《时尚模特》等。预计到2012—2013年,该公司将年产6部能够进入院线上映的电影。

5. 凯羿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业从事影视策划、制作、营销、文艺活动等各种业务。目前该公司主要是与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合作从事国内电影发行业务。

电影制作方面,公司采取的战略是避开市场潮流,错位发展,出奇制胜。凯羿出品的电影有《麻辣甜心》、《我的雷人男友》、《无界之地》、《宅男总动员》、《倾城之泪》等,另有《麻辣空姐》和《公主的诱惑》准备上映。这些电影多为中小成本影片,主打主流商业类型,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避免与市场上的主流电影类型雷同。除了故事长片外,公司还投资拍摄微电影系列《四季青春》。

三依托动画制作优势,集聚上海动画市场资源

上海还有几家实力较强的动画制作公司。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坚持原创和采用高端技术、走国际化路线的河马动画设计有限公司(代表作品为《超蛙战士》),还有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动漫产业链且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条件的动漫企业——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作品为《洛克王国之圣龙骑士》),还有自2011年起接触动画制作,涵盖互联网、无线领域、动画片、动画电影、图书、消费品授权等全面领域的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作品为《赛尔号》、《摩尔庄园冰世纪》)。

虽然这些动画公司涉足动画制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借助对动画产业链的整合与运营,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在好莱坞动画大片的强势进攻下,上述动画制作公司立足上海,逐渐寻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市场生存方式。

第三节 上海电影集团产业链分析

上影集团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9亿元,比2010年增加2.24亿元,同比增长12.14%。其中影视剧制作收入1.22亿元,电影拷贝洗印收入0.42亿元,电影发行放映收入4.41亿元,广告收入4.16亿元,利润总额2.16亿元,企业效益位居全国影视企业前列。上海电影集团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制片板块、市场板块、技术板块、传媒板块和其他相关产业。另外,上海电影集团建立了以东方电影频道为核心的传媒体系、影视技术服务体系,参与创建同济大学电影学院,参与建设影视基地等实体项目等。上述实体项目与非实体项目共同发展,互相支撑,共同构建成庞大的产业链航空母舰。

一集团产业链结构分析

(一) 制片板块

创作方面,上海电影集团曾一度陷入人才稀缺、创作数量锐减的困境。从2003年起,上海电影集团开始注重吸收人才、自主创作,合拍片和获奖影片的数目也开始增多。本着“弘扬民族精神,实现商业价值,鼓励艺术探索”的创作思想,上海电影集团积极推动多片种发展,先后出品和联合出品了《东京审判》、《高考1977》、《风声》、《辛亥革命》等主流影片;《大灌篮》、《集结号》、《画皮》、《锦衣卫》、《赵氏孤儿》等商业片;艺术片则有《三峡好人》、《24城记》、《2046》等。另外,还有戏曲片《廉吏于成龙》、纪录片《海上传奇》和世博会中国馆主题影片《和谐中国》等。美术片、译制片创作也有很大发展。

2011年上海电影集团的创作重点是抓好党的十八大重点作品献礼。主要有国家重点影片《西藏的天空》;以上海变迁为背景的新市民电影《外滩后街》;反腐倡廉题材影片《这是最后的斗争》;体现国家法制建设不断深化的影片《国家赔偿》等。此外,还有知青题材《知青梦》;表现中美建交和香港回归前惊心动魄外交壮举的《上海公报》、《中英谈判》;公安题材影片《谈判专家》;讴歌医学专家吴孟超的人物传记片《吴孟超》等。

此外,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上海电影集团正在实施“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的创作计划和推进“双本双十”作品的创作。所谓“双本双十”,是指利用本土人才和本土题材,打造十部电影和十部电视剧。

在做好以上计划的同时,上海电影集团还在努力抓好多片种的创作。目前开拍或筹备的影片主要有大型魔幻片《牡丹亭》,与海岩合作的大型商业片《长安盗》。动画片则有《妮妮和她的麻烦森林》、《孙悟空之真假美猴王》、《黑猫警长2》等。上海电影集团计划将孙悟空和黑猫警长等经典动画形象重新包装,以3D形式“激活”经典,每年推出系列电影,并分别在暑假和寒假上映。

(二) 市场板块培育

市场竞争力培育方面,上海电影集团目前拥有规模和票房名列全国前三强的联和院线,横跨22省73市,拥有影院192家,银幕934块。近年来,上海电影集团按照“建点、连线、并购”的市场发展战略,先后投入3亿多资金,吸纳外来资金1亿元,新建了20多家现代化多厅影院。另外,投资8000多万元对传统胶片放映影院进行数字化改造,现有2K数字放映厅达到742个,3D放映厅470个,IMAX放映厅达到8个,数字放映厅数量排在全国各院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