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干山路50号苏州河艺术仓库的调查报告2004年8月,集聚在莫干山路50号上海纺织控股集团所属春明工业园区旧厂房里的画家、艺术家们联名写信,反对普陀区有关部门决定拆除该地块上的老厂房、旧仓库建筑,希望予以保留,作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本书作者深入现场,走访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并报告市委决策部门,促成了莫干山路50号地块的整体保留,推动了M50创意产业园区建立,引发了苏州河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目前,对莫干山路50号、莫干山路地块苏州河艺术仓库有三种不同意见: 全部拆除、部分拆迁、全部保留。意见分歧的焦点在于,观念层面上,对于城市历史文化应当持什么态度;行政层面上,对于原有城市发展规划如何根据新的认识发展水平,在执行的过程中作必要的修编调整;工作层面上,对于刚刚召开的上海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贯彻落实。笔者在广泛走访并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认为应当暂停对该地块现有建筑的拆毁,由市政府尽快召集有关方面,调整规划,协调处理,妥善解决。
一、 基本情况
莫干山路地块,是指普陀区境内的苏州河以南、澳门路以北、昌化路以东的莫干山路两侧,三面环水,大约0.22平方公里的半岛状区域。这里曾经是沪西苏州河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20世纪初全国最大的面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企业、上海最大的协作生产集团,是上海近代民族工业最为集中、最具规模的工业区域,堪称20世纪解决上海市民衣食温饱的工业园区。(参见表1)
表1莫干山路地块近代民族工业工厂演变
序号工厂演变现状备注
1阜丰机器面粉厂(1900年安徽寿县孙氏家族创办)→阜丰面粉厂
福新面粉厂(1913年江苏无锡荣氏家族创办)
上海面粉公司(1956年)→上海面粉厂(1966年)
只保留2幢厂房,其余大都被拆除,个别厂房正在拆除
第一家民族工业机器面粉厂
最大的民族工业面粉厂
2寅丰毛纺厂(1938年荣氏家族创办)→上海第十毛纺厂→上海寅丰毛纺厂破产后厂房出租
3申新纺织九厂(荣氏家族企业)→上海国营二十三棉纺厂→上海棉纺织印染联合有限公司破产后厂房出售,现为月星家居和红子鸡餐饮公司原为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始建于1890年,1932年为荣氏家族购进后,更名并迁至此,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
4英商信和棉纱厂、信孚印染厂、信义机器厂(1937年徽商周氏家族创办)→上海信和毛纺厂(1961年)→上海十二毛纺厂(1966年)→上海春明粗纺厂→上海春明都市工业园区厂区保存完整,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所在地当时上海最大的协作生产集团
5统益纱厂→上海二十棉纺厂→上海化纤十一厂→上海帘子布厂
6信大面粉厂→东南碾米厂→上海第二米厂→上海饲料公司
已被拆迁,原址正在建造商品房
原属荣氏家族企业
7307户住民区,原民族工业工厂家属宿舍石库门建筑,红砖外立面,与工厂厂房相匹配成一完整的工业区域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这些工厂企业都已经停产歇业,部分厂房拆迁、出租、转让。近年来一些艺术家进入这些旧厂房仓库,利用这些历史建筑非常牢固的基础结构、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和开阔明亮的空间,以及低廉的租金,将其改造成艺术工作室、画廊、影像制作公司、广告创意公司,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展示、交流的场所,并在全国引起普遍反响,形成了“艺术仓库”现象,境内外新闻媒体竞相关注,称之为“东方的塞纳河左岸”、“上海的SOHO”。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巴黎,“左岸”(Rivedroite)最早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等区域。三百多年来这里聚集了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咖啡馆、啤酒馆等,成为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左岸”因此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代名词。
SOHO是指纽约苏荷区,全名South of Houston Street,是纽约,乃至美国现代艺术的代名词。三十多年前,SOHO是纽约一个无人居住的旧仓库区,一些贫穷的艺术家看中它租金低廉,纷纷入住开办工作室,随后有画廊、商店、酒吧进入,逐渐成为美国具有个性的、前卫的艺术场所。《人民日报》分别于2004年5月26日、7月8日、7月15日、7月22日、8月17日为此连续刊发多篇报道。
莫干山路50号,是莫干山路地块中近代民族工业厂房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厂区。原为徽商周氏家族1937年因抗日战争从青岛搬往香港途中落户上海的英商信和棉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上海第十二毛纺厂,1993年更名为春明粗纺厂,2002年改建为春明都市工业园区,现为春明艺术产业园,隶属于市纺织控股集团。春明粗纺厂破产后,厂方通过引进民营企业来赚取房租担负整个工厂的开支。目前,该园区有厂房51幢楼(产权证登记51幢楼,园区管理编号为21幢),建筑面积41361平方米。除一座建于1938年的水塔外,建成时间在五十年以上的有16幢,建筑面积为21286.4平方米。(参见表2)
表2莫干山路50号春明都市工业园区建筑情况统计
建筑年代统计数据193719381940195219541958至今合计
数量(座)111111621
面积(平方米)380.819742.67184453091583937434.4
迄今,园区共入驻各类企业和艺术工作室106家,其中各类艺术工作室、画廊、艺术公司等六十余家(含6家境外艺术机构),成为国内外有名的苏州河艺术仓库最集中的地方。园区管理处负责入驻企业的注册和税收,但由于部分企业在入驻前已在其他区县注册和纳税,因此目前只有部分企业在园区注册和纳税。
但是,按照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要求,由普陀区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将在2004年底完成对该地区的动拆迁,2005年全部完成面积5883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建设,以及面积为19万平方米的商用建筑。于是,出现了关于该地块存留问题的分歧意见。
二、 三种不同意见
目前,对莫干山路50号地块苏州河艺术仓库有三种不同意见: 全部拆除、部分拆迁、全部保留。
(一) 全部拆除
依据市政府2002年8月批准的《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要求,普陀区政府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计划在该地块建造面积为5883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其中公共绿地51320平方米,滨河绿化带7510平方米),以及容积率不大于4.0,总面积控制在19万平方米的商用建筑。2003年11月,市规划局批复同意普陀区建委上报的规划方案,文号为: 沪规划[2003]948号。
实际上,早在2002年6月,普陀区计委就已经批准该地块名为“天安阳光半岛项目”,由上海凯旋门企业发展公司开发建设。该地块上的上海面粉厂与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签订《苏州河二期绿地项目补贴协议》,部分经费已到位,并开始拆迁。
在拆迁过程中,有关方面对其中两幢已经被列为市级保护建筑作了妥善保护。
现在,普陀区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坚持认为,该地块上的建筑,除已经列入保护对象的予以保护外,其他一切建筑物应当按照原规划全部拆除,然后建造出崭新的公共绿地和商用楼宇。如果要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在其他区域重新圈划,或者在新建的建筑里进行,走“半岛艺术中心”和“梦清园”的路子。
(二) 部分拆迁
随着新闻媒体的关注,该地块引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府官员的注意,他们或公开或以私人身份去参观考察,认为可以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该地块的历史建筑重新勘察,增加部分1949年以前的特色建筑为保护对象,予以保护并合理利用,其余部分予以拆除。
(三) 全部保留
以市纺织控股集团所属华宇毛麻(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以及进驻莫干山路50号的艺术家们,坚持认为应当对该地块进行全部保留,利用已经自发形成的视觉艺术创作、展示、交流中心的资源优势,通过对不同时期历史建筑的功能转换,创造性地保护这块具有标志性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集中的区域风貌,为上海城市建设留下一份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 意见分歧的焦点
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意见,其分歧的焦点在于,观念层面上,对于城市历史文化应当持什么态度;行政层面上,对于原有城市发展规划如何根据新的认识发展水平,在执行的过程中作必要的修编调整;工作层面上,对于刚刚召开的上海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贯彻落实。
观念层面上,回顾近二十年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建造高楼大厦,修建园林绿地,能改善城市住居条件,改变城市面貌,但真正能显示城市个性的,还是城市的历史人文积淀与艺术创造精神。上海城市经济历史文化积淀总体分布,以外滩为代表的近代金融贸易业历史遗存,以苏州河两岸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遗存。有学者认为,是否保留苏州河两岸的民族工业遗迹,实质上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一座城市是否有能力欣赏自己的过去,是否有能力将过去与现实及未来联结起来,是衡量一个城市及其文化创造精神的重要标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物存在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以为只有30年代的建筑才可以成为保护建筑。如果不及时克服这种片面性,势将造成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文脉断裂现象。从塑造城市文明精神,改善城市人文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高度看,尊重历史,妥善处理历史与创新的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列的应有之意。
行政层面上,2002年8月市政府批准《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强调沿河建造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是很先进的观念,因而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推崇。但是,通过两年的建设实践和探索,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为了建造沿河绿化带和公共绿地而拆毁所有有特色的历史建筑,那么,苏州河两岸的绿化景观将无个性品质可言,与国内其他城市河流两岸的景观没有什么差别。观念进步了,促使我们对苏州河的改造有了新的更科学的认识。如何把公共绿化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的共识,通过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顺利地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工作层面上,上海文化工作会议上讨论的《上海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04—2010》(征求意见稿),提出“一轴、两河、多圈、特色街区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的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其中关于苏州河文化设施规划为:“利用和开发历史建筑。苏州河利用旧仓库、旧厂房开设艺术工作室已蔚然成风,莫干山路周边是相对集聚的区域。目前保存较好的四行仓库、上海造币厂、上海啤酒厂、上海面粉厂等一批历史建筑,除了一部分可用作行业博物馆外,可更多开发为现代艺术创作、时尚时装设计、广告策划设计的工作室,并见缝插针布置各色画廊,在苏州河两岸形成若干以创意活动为特色,极具观赏性、游览性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同时,莫干山路被列入全市11条“特色文化街区”之一。那么,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工作中具体落实,由哪个部门去协调落实,是值得注意的。
四、 当前事态进展
鉴于莫干山路50号广泛的社会影响,市规划局原则上同意对该地块原规划作适当调整。但普陀区建委却一直坚持原“天安阳光半岛”建设规划,9月22日中午,一度暂停拆迁的上海面粉厂标志性的四个巨型面罐,终遭炸毁。此前已经将原上海面粉厂的12座远东最大的自动化储麦罐炸毁。至此,面粉厂的标志性建筑全部消失。
市规划局的态度: 只要按照沪规划[2003]948号“关于核定天安阳光半岛地块用地性质及建筑容量的复函”进行地块开发改造,尽管春明工业园区没有列入保护范围,但要保留,也没意见,希望城投公司做一个既能保留春明工业园区,又能按规划进行地区开发的方案。
城投公司的态度: 如果保留春明工业园区,则势必缩小新建商用建筑面积,经济上不合算,准备退出该地块的开发。
春明工业园区的态度: 从企业解困,走出困境,到自发形成文化产业园区的规模和氛围,希望全部保留厂区。他们邀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块重新规划。阮仪三亲自挂帅,经过半年多的勘察调研,已经初步完成《上海市莫干山路历史工厂区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该方案主张对整个莫干山路地块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结合苏州河综合整治规划,将该地块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实行功能转换,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将其建设成为开放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并且该方案与《苏州河摈河景观规划》方案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协调统一。
五、 几点建议
(一) 责令普陀区建委立即停止对该地块的继续拆毁,在新的规划方案下达之前,暂停一切对该地块现有建筑的动拆迁。
(二) 尽快协调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与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块的重新规划设计方案,在落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对该地块原规划方案作适当的修编调整,形成不同于半岛艺术中心、梦清园的新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三) 该地块规划方案重新修编调整后,可以考虑申请世界银行文化贷款项目的资金支持。据悉,该银行有关官员已经知晓该地块去留问题,并表示愿意为之提供支持。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