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创作与打造文化精品推向市场成为一种文化发展战略。近年来,上海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在加强与海内外的交流中扩大文化精品的影响,如上海马戏团的杂技表演《时空之旅》四年连演1500场,获得了丰厚的演出收入;上海舞剧《野斑马》在国内外的热演,形成了品牌效应;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的功夫剧《少林武魂》,两年间在海外演出130场,并荣获美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托尼奖”;今日动画公司的动漫电视片《中华小子》等依靠版权贸易,在欧洲电视荧屏黄金时段获得高收视率;音乐剧I Love You在美国百老汇演出,开创中文版音乐剧在百老汇演出的先河;上海电影集团打造出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成本600万基础上,产生了8500万的票房回报。上海城市演艺公司借鉴国际舞台的经验,将民族色彩与国际语言符号融会贯通,采取国际化的运营推广模式,创作了《霸王别姬》、《红楼梦》、《杨贵妃》、《花木兰》等多部舞剧,并迅速推向海内外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优秀出口文化企业”。
(四)确立重大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
在上海的文化建设中,开展重大文化活动以确立文化活动的品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举措。近年来,上海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活动,不少重大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国际或国内的品牌效应:1986年创办的上海电视节、1990年创办的上海旅游节、1993年创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1996年创办的上海双年展、1997年创办的上海艺术博览会、1999年创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的文化活动,2001年创办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等。在不断完善与精益求精中,扩大这些重大文化活动的影响,激发与拓展上海城市的活力,加强与国际上的文化交流,从而也给上海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另外一些重要的文化活动也逐渐确立了其重要影响与品牌效应,诸如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书展等。2011年9月,在上海市第五届重大文化活动的评估中,参评项目共31项,其中晚会类14项、节庆类10项、展览展示类7项,呈现出上海举办与申办重大文化活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评估中,京剧《成败萧何》、昆剧《长生殿》(精华版)、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杂剧《腾越——跳板》、电影《建国大业》、电视连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等9部舞台、影视、文学作品获评年度文艺创作精品,蔡正仁、陈少云、胡蓉蓉、凌桂明、梁定东等10位艺术家荣获年度文艺家荣誉奖。电影《和谐中国》、电视动画片《海宝来了》、歌曲《致世博》、中国画长卷《万国风采耀浦江》等8部世博题材作品获文艺创作特别奖。上海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诸多重大文化活动的品牌,在确立重大文化活动品牌过程中,推进上海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上海国际声誉的提高,扩大了影响,这些都为建设文化大都市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与空间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次会议文件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要求上海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上海文化体制改革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切实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感,充分认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于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次会议精神成为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会议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目标,从公民素质、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管理、文化人才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提出“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成为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在184天的世博会展览期间,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展示、上海文化呈现的大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其丰富多彩和千姿百态,展示出城市文明的传统与现代,呈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提升了城市文明,弘扬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上海在国际上的声誉,成为上海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
上海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动力。2011年1月21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充满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提出了各种思路和举措,必将促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倘若我们对于上海文化建设细致观照与分析,倘若我们将上海的文化发展现状与纽约、巴黎、伦敦、柏林、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相比,我们仍然看到上海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缺憾与不足,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空间。
(一)拓展更加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
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文化生态学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重视,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规律的科学。城市文化生态是由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体制、文化规划、文化管理等构成的文化状态。上海整体上已经具备了比较良好的文化生态,但是仍然存在着可以拓展与完善的文化发展空间。上海应拓展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交流空间,在加强与外国、外地的文化交流中,逐渐确立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和影响。上海应加强文化走向世界的力度,打造具有艺术品位的精品力作推向世界。上海应该加大文化人才引进的幅度力度,既为文化人才提供优惠适宜的条件,更提供宽松宽容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天地里真正施展他们的才华,发挥他们的作用。在推进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更注重对于本地文化人才的培养与扶植,逐渐形成上海文化人才积聚的高地。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机制,在充分重视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中,形成文化建设发展重要决策的论证机制,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文化评估体系,对于某些重大的文化决策、文化规划、文化项目等进行评估,从而形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开放宽容的文化发展空间。
(二)营构更加竞争和谐的文化创新氛围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成为多元文化的汇聚之地,历来具有文化创新的传统,创新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元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多次强调创新精神。2010年3月25日,他说:“上海发展的优势在于创新,动力在于创新,希望还在于创新。”在2011年第7期的《求是》杂志上,俞正声发表了谈论创新转型谋发展的文章,提出“对上海的转型发展而言,突出改革创新,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上海在加快国际文化交流中,引进世界创新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产品,在不断加强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加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发展世界文化竞争机制,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傲自大。应该推动文化创新、文化竞争的态势,扶植文化创新人才的涌现和群体的形成,开展国际性的文化创新活动,创设开展文化创新奖项的评奖,奖掖在文化创新上有成就的人才与成果。应该加强文化创新基地的设立和建设,在影视、动漫、话剧、歌剧等方面应该有长足的发展,创作与打造一些内容和形式俱佳的精品,设立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使上海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后继有人。
(三)营建更加多元高雅的商业文化品牌
作为商业化大都市,上海应该营建多元高雅的商业文化,建设发展成为商业文化发展中心,创作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声誉和竞争力的商业文化品牌,是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重要的方面。在加强已有商业街的文化个性,开拓完善新的商业街的特色,建设一些多样化、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街,从整体上构想上海商业街的规划和发展,在不断开拓与完善中建设上海的商业文化。上海应该不断打造具有国际性影响和竞争力的商业文化品牌,无论是上海的戏剧品牌、歌剧品牌,还是上海的话剧品牌、影视品牌,在充分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考虑融入国际话语和世界元素,在努力使上海的商业文化品牌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拓展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影响和声誉。梳理上海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拓展具有创新色彩的文化创意产业,引进境外最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品牌,拓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性影响。
2010年10月,上海市市长韩正曾指出:“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创新的智慧源泉之一。我们要把文化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2011年10月,上海市市长韩正又说:“一座城市在交出漂亮的经济成绩单的同时,也必须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上海要加快改革创新,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增添力量。”上海在明确提出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策略和举措,努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机制与动力中,在上海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促进上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将上海真正建设成为有世界声誉和影响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杨剑龙:《文化产业腾飞从“破题”开始》,《解放日报》,2010年10月19日。
杜飞进、李舫、姜泓冰:《上海文化红胜火》,《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3日。
缪毅容、章迪思:《优势在创新动力在创新希望在创新》,《解放日报》,2010年3月25日。2010年12月21日,俞正声强调:要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落实各项工作。杨金志:《俞正声:要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落实各项工作》,新华网2010年12月21日,news.xinhuanet.com/local/201012/21/c_12904653.htm。
俞正声:《创新转型谋发展服务群众促和谐围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创先争优》,《求是》2011年第7期。
李若楠:《韩正: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重点发展媒体业》,新民网2010年10月10日,news.xinmin.cn/t/xmsz/2010/10/10/7134379.html。
许晓青、孙丽萍:《上海:迈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软实力”》,《解放日报》,2011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