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17632400000029

第29章 寻找后喻文化时代的都市文化动力

美国当代人类学家M.米德曾经在其《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类型理论。她将人类从远古至当代的文化概括为三种类型:前喻文化,是以文化的纵向传承为特点的文化类型,即以年轻一代向老一辈学习为特点的原始文化;同喻文化,是以文化的横向交流为特点的文化类型,即每一代人向自己的同辈学习为特点的文明传承;后喻文化,是指老一辈人向年轻一代学习为特点的当代文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随着现代知识信息的爆炸性积累,人们往往在层出不穷的新科学知识面前瞠目结舌,往往在纷至沓来新的技术信息面前捉襟见肘,现代社会正逐渐走向后喻文化的时代。

虽然,M.米德将文化分为三种类型是为了强调现代文化的独特,并探究现代社会“代沟”产生的缘由与消解的途径,但是却道出了当代社会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特征。在后喻文化时代,构成文化传播与建树的主力军不再是前辈长者,而是反应敏捷、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年轻一代,他们逐渐占据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必须将对于他们的关注放到重要的地位。都市是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大本营,新的文化信息大多在都市产生,都市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对于城镇和乡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走向后喻文化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尤其重视对于都市文化的关注与研究。

寻找后喻文化时代的都市文化动力

文化人类学家博厄斯提出了“文化动力”的理论,他认为必须认真研究文化变迁的动态状况,绝不能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发展,每种文化都是一个整体,它具有决定由个体分子所组成的群体行为的动力。他认为文化的动力来自其内部,要了解某一文化的整体,就必须研究该文化的内在动力。我们在都市文化的研究中,必须在努力把握都市文化整体的前提下,寻找都市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有助于现代都市健康的发展,有助于现代社会的有序发展。由于现代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后喻文化时代,在老一辈人向年轻一代学习为特点的当代文化氛围中,年轻一代将逐渐成为都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中国都市文化发展的这种语境中,研究与建设都市文化必须注意三个方面:在走向后喻文化时代中必须强调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社会自五四时代的开放后,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进入了闭关锁国的时期,改革开放后面对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化,我们淡化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历史记忆的年轻一代,更多地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濡染,而较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在对于新加坡和中国大陆企业文化对比性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诸多观念的调查中,年轻员工对于“孝”的排序新加坡置于第2位,中国大陆仅置于23位,他们将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置于首位。在一种潜在的“弑父情结”中,他们往往以颠覆的姿态面对传统文化,以断裂的心态面对文化传统,他们常常一切以西方的观念和标准衡量判断事物,却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语境大相径庭。成中英将中国传统文化原理概括为:“天人合德的宇宙本体原理,内外合用的理想政治原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原理,以及知行合体的社会实践原理。这四种基本原理是中国文化精神及命脉自所寄,也是中国文化独特价值之所在。”中国文化诞生几千年来,在其不断发展嬗变中,凝聚成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优良传统,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走向后喻文化时代中,尤其应强调对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

在走向后喻文化时代中必须强调对于异域文化选择性借鉴。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在其发展中常常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是对待异域文化的态度。在闭关锁国的时期,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将西方文化一概视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文化予以排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文化,又具有囫囵吞枣全面网罗的迹象,无论是实证主义、意志主义,还是实用主义、存在主义;无论是批判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还是科学主义、结构主义,等等,都被大量地介绍引进,并往往成为我们观照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影响着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影响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文化的接受与借镜必须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不应该仅仅建筑在感性的、盲目的引进接受中。在接受借鉴异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经过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有选择性地引进和借鉴异域文化的长处,避免引进有碍民族发展的具有落后消极因素的文化。

在走向后喻文化时代中必须强调对于都市文化个性的确立。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都市化的倾向,中小城市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大了都市化的步伐。在都市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软件建设却往往落在后面,甚至遭到了相当程度的忽视,都市文化的建设也被视为与体育馆、影剧院等同的规划设施了。都市文化的建设固然必须依靠体育馆、影剧院等设施,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市民在文化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在都市文化建设中必须强调都市文化的个性,任何无视于个性的都市文化建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有碍于都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苏州如果忽略了小桥流水、苏州评弹,而热衷摩登大厦、交响音乐,杭州如果无视西湖苏堤、莼菜莲藕,而开发大型游乐场、西餐大菜,那会导致文化的变异和颓败。上海在都市文化发展和建设中,必须确立上海文化的独特个性,在多元并存中注重文化的开放性、先锋性,在保持海纳百川的文化传统中,逐渐确立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地位,确立使上海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独特个性。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在全球化逐渐走向全球每一个旮旯的过程中,人们在享受人类创造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接受全球化技术馈赠的同时,却也面临着走向世界的巨大压力,却也经受着全球化的某种威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市文化的研究既应考虑全球化的背景,更应该面对每一个都市的实际,研究与寻找都市文化发展的动力,使走向后喻文化时代的都市文化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