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17632400000045

第45章 透视上海高校博士论文选题

从今年上海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论文的选题,一定程度可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

2004年上海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论文基本上可归结为四种选题类型:文学刊物研究、现代作家研究、20世纪文学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研究。

作家论仍然是博士论文的基本选题,有的以全面研究为特点:如《李健吾剧作论》、《舞鹤创作与现代台湾》,前者全面地研究了戏剧家李健吾剧作,后者全面研究了台湾作家舞鹤的创作。有的寻找独特的视角:如《林语堂:文化转型的人格符号》、《李长之的学术——心路历程》、《在知识阶级里的鲁迅》、《“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从人格符号、心路历程、阶级身份、动物意象、文学史观照等方面,力图独辟蹊径言他人所未言。

自1985年提出20世纪文学的概念后,从20世纪文学整体审视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一种趋势。在今年博士论文的选题中仍然可以见到这种倾向:《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想象的现代性》、《时间的线团——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存与命运》、《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溯源》、《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20世纪女性革命战争小说的女性意识》、《宿命的召唤——论延安文学意识形态化的形成》等论文,大多是以20世纪文学史的视阈拓展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或从古典倾向、思想史视野、想象的现代性视角探究中国20世纪文学,或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女性意识、意识形态等视角探讨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与变化。

新时期文学的重要成就,使对此阶段的文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博士论文的选题。今年的博士论文中有的以刊物《他们》为主要对象研究“新生代作家”——《“他们”作家研究:韩东、鲁羊、朱文》,有的从当代生活的视野观照90年代文学——《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都较为深入地对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了深入的研究。

从今年上海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论文选题看,寻找新的研究视阈成为明显的趋势,思想比较开放成为重要的倾向。研究者们敢于突破以往研究的禁区,打破以往的定见,如研究延安文学意识形态化的形成轨迹,研究思想史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世纪文学中的小资产阶级形象,研究文学体制化与作家创作转型等,都显示出研究者思想的开放与选题的勇气。从今年上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论文选题看,建立新的理论基点也成为特点,无论从时尚叙事、现代性研究刊物,还是从动物意象研究鲁迅作品;无论从想象的现代性、时间的视阈研究20世纪文学,还是从女性意识研究革命战争小说,都体现出研究者建立新的理论基点的努力。在这些博士论文的写作中,也出现注重宏观研究忽略微观分析、注重文学外部研究忽略文学本体研究等不足。

近年来,上海高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论文写作呈现出著作化的倾向,篇博士论文几乎都在20万字以上,有的甚至30万字、40万字,博士生们又往往不能割爱,都将全文送审参加答辩。集中在5月底6月初各高校的博士论文答辩,使参加论文答辩的教授们评阅论文常常有些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