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高中生课堂满分作文大全
17634200000002

第2章 品古鉴今(1)

本性

李厚亮

红尘无涯,万象朦胧,混沌的世界偶然现得一线天光就会更见娇妍。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于是,彪炳千秋的人才就要产生。

质而绮真且纯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是采菊东篱下的吟者吗?是躬耕田园的歌者吗?在那个扰乱的年代,人人期待着入朝为官,封妻荫子,然而为何你却傲然地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了,是你选择自然,选择完美的本性,于是,东篱之下便时时传来你轻快的歌声,西畴之中便常常会有你轻轻的足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成就了你啊!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得甚是中肯:“晋无文章,唯归去来兮辞而已!”何其荣耀!

读你,我懂得要保持本性,懂得了做人的真谛。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

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是烟花三月里的饮者吗?是蜀道之上的登者吗?是黄河上的渡者吗?庐山留下了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语;天门山上述说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豪情;燕山之上成就你“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狂想;天姥山诠释了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誓言。你的成名并不早,那是你在默默地向中原扎根,因为你来自那遥远的西域碎叶。但是,当你树立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志向后,你便真正的成熟了。力士脱靴,贵妃捧墨,驭手调羹,你的光芒刺痛了惯于庸俗的眼睛,于是你被迫走出长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风帆济沧海”,你的生命注定是不凡的。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无怪后人评价: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在菊花遍地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桃花潭水的洗涤下,拔剑断水起篙。是你们用坚忍的本性铸就伟大的灵魂。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不再渴求别人的大气。当你们全副武装,准备就绪时,历史已诠释了你们。

相信吧,保持自我本性,漫漫银河会见证你们的一切伟大!

满分秘诀

本文古典厚重,语言细腻传神,充满浪漫色彩;大题目神奇瑰丽,诗歌化标题意蕴深刻;思路清晰,语言干练,内容充实,且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课堂时间内自填两首诗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诗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充分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

沉默的苏子

胡晓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那是谁立在怒涛裂岸的江边,对着滔滔东逝的江水感叹?那是谁牵黄擎苍在黄矛冈上策马纵意?那是谁在月凉如水的中秋之夜,举杯邀月诉说衷肠?

此时眼前飘来一位老者的身影:瘦削的身材,清瘦的面容,微白的双鬓,面带微笑向我走来。

苏子实在无法理解小人的歹毒:为何要在他的诗中无中生有,硬是给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苏子无力地回望京都,抹一把老泪,将血似的残阳甩在身后,任秋风瑟瑟。

面对身居九重的君王,面对繁华的京都,面对歹毒的小人,苏子选择了沉默,他以无言的离去抵抗这种不平。亘古未变的江水依旧滔滔东流,昔日的猎场依旧一马平川,沧桑未变抵今唯有一环回澜,春荣秋败的一川烟草。

滔滔的江水在苏子的身后翻滚着、咆哮着,执杖的苏子终究要离开尘世,向心灵深处的高山攀援,神话终究要出现。冷漠的土吞咽了热泪的温度,一腔宏韬伟略已化作轻风散云,昔日对官场的热情已随着滚滚的车轮碾作车辙之下的征尘,征尘已渐渐远去……

那一幕幕的烟景,万古苍凉……

从此苏子手执竹杖,脚蹬芒鞋,吟于山间,吟于小院。随处可听见他的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远离喧嚣京都的吟唱,这是沉默至今的吟唱。从此这吟唱一发而不可收拾。血似的残阳恰又渐渐升起。于是苏子的诗文流传千古、万世流芳。

一醉解千愁,苏子频频举杯,忘却了千古忧愁,随口又吟:“如此良宵美景,岂能虚度?”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苏子选择了后者。一袭黛色长袍,一杆轻胜马的竹杖,吟唱了千古。

一个手执竹杖的苏子,一个吟唱千古的苏子,一个在沉默中流芳的苏子……

满分秘诀

此文最突出的方面是作者对苏轼的熟稔程度。一方面,对其生活状况熟悉,一个被贬的“手执竹杖,脚蹬芒鞋”的苏轼正向我们走来;另一方面对其诗文熟悉,引用、化用诗文巧妙无间,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

可以说这是运用教材中的写作素材的一个范例。

愁滋味

郭欣

清晨,海棠花谢了,铺了一地的惆怅;中午,微风斜了,洒了满天的枯黄;傍晚,夕阳落了,染赤了一纸的无奈;深夜,蜡烛灭了,流尽了红色的忧伤。

作为一个平凡小城中的一个平凡院落里的一颗平凡的小石头,我有我的满足。我是海棠花的“邻居”,住在一个有泥土的芬芳、海棠的娇艳以及微风吹拂的地方。清晨,梦醒,傍晚,入梦,日日月月,我重复着规律的作息。满以为,我可以这样毫无情感地度过千百年,可是,易安打破了我的恒念。

初见易安,是在那个秋日的午后,慵懒的阳光照得我昏昏欲睡,这时,院落里的门被人轻轻推开了,惊醒了院子里的所有生灵,一齐望着这个院落少有的来客,来人是一位清秀幽怨的少妇,后面紧跟一个瘦小的丫环。少妇环顾院落四周,似乎颇为满意,她招了招手,我就看见后面有人抬着满箱满箱的书跨进院子。之后,一切归于平静,可少妇那张嵌着忧伤的脸却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次日清晨,少妇早早打开了房门,她在院子里徘徊了一会,走到我面前,轻弯腰身捡起了我,霎时,似有一股排山倒海的情思在向我袭来,我忘了挣扎,任凭她用那种感伤还略带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把我放到她满是书和金石温玉的书架上。

后来,我才知道她叫易安,她总对着铜镜,凄凄哀叹,顾影自怜。

饭间,她看着简单的饭菜发呆,每次也只是用竹筷挑起几根青菜,和着米饭,却似难以下咽。经常,饭吃到一半,她放下碗筷,走到书架前,追忆往昔的眼光便从书和金玉上一一掠过,最后停留在我身上,无奈地问我:“石儿,若是你,将怎样?”我想告诉她,如果是我,我要过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不想终日奔波忙碌却苦无结果,而且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但是我没能说出来,抑或是我说了,易安没听到。

光阴流逝,易安至此已将近一年,又到了海棠盛开的季节,随风流动的芳香吸引了无数蜂蝶。易安置身海棠丛中,轻拈一朵盛放的海棠,凑上鼻忘我地闻,贪婪地吸收海棠的活力。只可惜,鲜花也未能打动易安的心,让她展露一丝笑颜,因为今年国家危难更深了,看着整日眉头紧锁的易安,我在想为何在那个男子都想远离国事、独善其身的时代,她却要打破门庭束缚,为国事而黯然神伤呢?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天降骤雨,易安彻夜未眠,辗转反侧。清晨,海棠低眉垂首,伤心异常,易安见此更添愁思。

最后,易安离开了,带着她的侍女,她的书,她满腔的忧愁和难解的心结。

海棠花落还会再开,微风斜过还会再起,夕阳落下还会再升,可易安,你走了还会再回来吗?

易安,忧愁的女子,带着忧愁的心,体验忧愁的滋味。

满分秘诀

“清照诗词传千古”,尤其她的词中抒写家仇国恨的愁绪给人深刻印象。本文即以此为依托,从一粒石子的角度展现李清照在国乱时期难以排遣的离愁之感。笔法细腻,叙述视角独特,使得作品颇具厚重之感。

大话西游外篇

王艳

话说唐僧、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但到底回哪里呢?这四师徒犯了难。

“本以为取完经,佛祖会予以赏赐,说不定还能官复原职继续回去做天蓬元帅。没想到居然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八戒埋怨着。

“八戒,我们已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为何还留有凡人的私心、欲望?此乃佛门大戒。”悟空接着道,“师父,您平时不听俺的,这回听俺老孙一言,俺的家乡花果山,乃人间仙境,山美水美,桃也好吃;王母娘娘蟠桃会上的仙桃,还不如俺老孙家的好吃。”

“大师兄,俺那个高老庄已被政府充公了,我也成了流浪汉……”

“二师兄,平时就你嘴馋,不如咱们也跟大师兄回花果山,尝尝他那里的仙桃?再说了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沙僧在旁边插了两句。

“好主意!”八戒一听到“吃”字就兴奋起来。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悟空,既然这样,那咱就一起回去吧!”说着说着,四人便来到了花果山前。

“师父,待我用火眼金睛打探打探。”悟空急忙道。“没错呀。这里就是花果山呀!可怎么会一片狼藉呢?连个猴影都看不到。”

“猴子猴孙们,我回来了。”悟空使出绝技“千里传音”,但他并没有听到以往猴儿们“大王回来了,大王回来了”的响声,“还是让我问问土地老儿。”

“呔!土地老儿快给我出来,快快道出是何方妖孽所为。”悟空大吼道。

(一丝青烟从地里冒出,只见土地公出现在他们面前。)

“大圣,大圣,一言难尽呀!你专心去西天取经这些年,一天,山下的农民到山下砍柴时,发现了一只金丝猴。他们用尽办法将它捉住,之后卖给了餐馆。他们因此富裕起来。村民们知道后,个个都上山抓猴子,您的猴子猴孙们逃的逃,跑的跑。再后来,人们又开始砍树卖钱,就这样花果山变成了这模样。现在还时常暴发山洪、泥石流……”土地公开始呜咽起来。

“岂有此理,欺负到俺老孙头上来了,也不掂量自己,值几钱几两?”悟空大怒道。

“悟空,即使你有七十二变,万般法术,也不能使这自然万物重生。”唐僧师父哀叹起来。

“不,师父,我们应该相信大师兄,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努力花果山还会重现的。”

“大师兄,就你这烂摊子,又要连累我和师父了。”八戒说。

“呆子,嫌俺老孙打的少啊!这回你休想离开……”说着悟空又扭起八戒的耳朵。

之后,四人决定要重建花果山。四人分好工,沙僧就去寻找水源,八戒买树种……这样又过了七七四十九天,树儿在他们的照料下茁壮成长。几年后花果山又热闹起来了。

他们正在欢呼,忽然天空中金光一闪,一张镶有金边的字簿从天而降。“唐僧、悟空师徒四人绿化荒山,保护环境功不可没。悟空封为‘斗战圣佛’,八戒为‘净土圣僧’……”

只见字簿变成一朵跟斗云,师徒四人腾空消失在茫茫天际……

满分秘诀

环保是现今社会上非常热门的话题。老故事演绎新寓意,联想想像丰富,语言风趣幽默,让人在笑中思考。

感悟朱耷

薛芹

午后,随手翻弄着一本早已泛黄的画册,无意中目光触及了朱耷的那幅《山水通景》,随后,一个身着道袍的明朝王室后裔的背影,从青云谱几千年的沉默中慢慢显现,我不禁忆起余秋雨先生那篇著名的《青云谱随想》,一切都在展开——只觉“明眸皓齿,元气淋漓”。

就这样,画面与文字似有一股神秘的力量遥相呼应,穿越千年时空的两种视觉再与厚重的历史和淳酽的人文一一对应,幻化成一幅幅有线条有色彩的生命悲剧图。道袍中裹藏的孤傲在面对残荷、败叶、衰柳、寒江之时,一点点地退去,退去。以笔墨作媒介,独享自我构筑的一切,丑陋的山,怪异的石,孤独的鸟。

所以,青云谱散发着某种神秘的气息,气息的源头自是八大山人与其画所散发的,而我,就像一个不知深浅的寻访者在这个午后恍然踏进了他的精神小天地。除了膜拜,我无事可做,但泛黄的画卷内分明残留着茶水的清香。我开始为大师斟上一壶久违的含青草香的清茶。再轻轻翻看着《山水通景》、《荷花水禽图》,感受着那太极式的造型,佩服他对写意画形式美的精当把握。我最爱的是墨荷和瘦枝,浅浅的湿笔或枯笔,就完成了一种使命。那种使命是来自内心的,作为不速之客的我已不好意思再看。

收起卷轴,不知怎么地就想到了徐渭、“扬州八怪”以及后来的齐白石、潘天寿。在这个笔墨群体中,几乎个个都是相当成熟的大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出各自独特的生命信号。徐渭的张扬,扬州八怪的狂怪,齐、潘的稳妥被今人一一透视过,但我希望,朱耷,这位八大山人能永远安静地待在青云谱的朝霞和落日中,而我们,只要从门缝中偷偷瞧上一眼,就够了。

这个午后,我极不礼貌地闯进了一个人的精神小世界,以一个少年浅陋的知识感悟着大师的天地,又用一个女子特有的敏感触到了我所不太懂的成人的悲哀,最后是鞠一个躬,告辞而去。

满分秘诀

悟而未悟,悟而又悟,是作者运笔老到之处。以时间为经线,以内心思索为纬线,经纬交融,缀而成文。

海阔天高

王兴

海水茫茫,浪亦涛涛,天高云逸,禽鸟逍遥。海天沧袤,极目远眺,相结于一际,豪情益增,壮志旦旦,心神浩远,遥想当日,多少英雄烈士,志士仁人,雄心勃发,气势豪迈,粉身碎骨,誓忠效国,折戟沙场。生为人杰,死亦鬼雄,今我为晚生面对世态沧桑,怎能袖手于他人,心发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