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近代经世小儒
17634500000022

第22章 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1)

十九世纪中国思想界,王韬实为重要先驱。他虽然生平无显赫事迹,但却能充分代表那个时代智慧之光辉;他虽然一生坎坷,但却能代表知识分子艰苦奋斗之宏毅精神。王韬生平多在逆境中挣扎,但却未丝毫挫损他奋斗之意志;他常时穷困潦倒,但却无时不关心国家,努力唤醒国人,图谋富强。中国民族中有王韬这种人,正可显示中国民族自立自强之希望。

近人研究王韬,最初考辨名字,原无重大意义。而就此名字一端而言,仍不免达于错误结论,贻误后来学者。大致只有吴静山《王韬事迹考》一文最值得推重,其余多不足取。然至近二十年来,潜沉研讨,论者日起,高明深致之著述渐多,资料丰密,兼顾周全。论题重点,尤其不再蹈袭点点滴滴之考证。这已显示对王韬之重视与审慎之考察,所为结论自多坚实可信1960年代以来,王韬研究渐成中外近代史学者共同兴趣,颇作深刻之探讨,严肃之思考,成就甚为可观。兹依年代先后,略开各家之著作于次:罗香林:《王韬在港与中西文化交流之关系》,《清华学报》,新卷二第二期(1961年,台北)。

吕实强:《王韬评传》,《书和人》(《国语日报》副刊),第六十一期(1967年,台北)。

赖光临:《王韬与循环日报》,《报学》,卷三第九期(1967年,台北)。

赖光临:《谈王韬与翻译》,《大学生》,第四十五期(1967年,台北)。

罗香林:《王韬与西士学术观摩上之关系》,《文学汇刊》,第一期(1968年,台北)。

赖光临:《王韬的生平与著述》,《报学》,卷四第三期(1969年,台北)。(转下页)。

王韬虽非当时显赫人物,而生平多彩多姿,足以诱人往复探讨考察,其重要意义,实远胜于千百权要与万千富豪。他人皆必与草木同朽,王韬则足以照耀千古与百代圣贤同受国人尸祝。惟其一生多彩多姿,至使从事研究者有多方面问题之发掘。其间至今犹未探究之重要问题,则在其晚年主持上海格致书院之教育贡献,对于青年后进之启牖,近代思想之激发,自具有不可磨灭之时代意义。兹愿就此问题,作一番搜讨。

上海格致书院之创设,为同治十二年(1873)冬英国领事麦华陀(Walter Henry Medhurst)所发起,英国董事傅兰雅(John Fryer)与中国董事徐寿助成其事。经筹备近三年之久,至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一日(1876年6月22日)正式开院。西名被称之为The Chinese Polytechnic Institute,又经过十年经营,至光绪十一年(1885)秋间,适王韬前一年自港回沪定居,遂被聘为格致书院山长(接上页)高伯雨:《王韬与循环日报》,《大成》,第一期(创刊号,1973年,香港)。

汪荣祖:《天南遁叟王韬》,《新知杂志》,第四年,第一至第二期(1974年,台北)。

Paul A. Cohe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Wang T’ao and reform in late Ch’ing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1974).黄瑞祥:《王韬一生事迹辑稿》,《兴大青年》(中兴大学),卷三第十期(1975年,台中)。

王尔敏:《王韬早年从教活动及其与西洋教士之交游》,《东方文化》,卷十三第二期(1975年,香港)。

吕实强:《王韬》(为介绍王韬生平与思想之原稿,已完成,尚未印行)。

李齐芳:Wang T’ao: his life, thought, scholarship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 (为李齐芳先生在威斯康星大学之博士论文,已完成,尚未印行)。

以上诸作,均为对王韬之严肃研究,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①《格致书院课艺》,丙戌卷,王韬序:“格致书院之设,于今十余年矣。乙酉秋,唐景星(唐廷枢)观察,偕丹文律师,傅兰雅西士延余为监院,不获辞。承乏以来,两载于兹,深恐陨越贻羞,无以副诸君子所期望。余虽略知西法,而于格致之学,仅涉籓篱,未足为肄业者师,况四方俊彦志乎西学者哉。”。

王韬既任格致书院山长,对于课士,颇思考激劝鼓舞,得董事傅兰雅建议,相商一鼓励办法。即自次年(光绪十二年)起,每年分四季考课,每季分请当道王政者命题,并排列成绩名次,登前茅之数名,则拨院款给予奖励,命题者更另赠款给奖。因为士子踊跃,成绩斐然,于是又决定自光绪十五年(1889)起,于四季考课之外再增春秋两季特课,分别由南北洋大臣为特课命题。此一考课方式,一直维持到王韬去世以后,并无更改同前书,同序:“傅君之意,欲与海内人士结文字缘,由文字引伸之,俾进于格致。每年分四季为课期,由余请于当道,出题课士,即由当道视其优劣评定甲乙。列前茅者,例拨院款,给以奖励。而当道亦复分厥廉泉,优加策勉,借以鼓舞兴起之焉。傅君先撰《格致汇编》,搜罗宏富,辨论精深,遐迩传观,奉为圭臬。今日所行课艺,亦即《汇编》之微旨也。《汇编》出所知以诏人,课艺集众长以问世。其间诱掖奖劝,独具苦心。”又,同前书,己丑卷上,王韬序:“余承乏格致书院,谬主皋比,七年于兹。自丙戌(光绪十二年)之春,请于当轴,命题课士,或询西学,或问时务,一时肄业士子,潜心致力,颇多创获,不少特见。由此扩充,于泰西格致之理,讵不能深造而有得哉。初但有四季课,继请于南北洋大臣,另设春秋两季特课,则自己丑年(光绪十五年)始。合肥李傅相(李鸿章)谓,上海格致书院,诸生课卷,经本阁爵大臣细加评阅,其中不乏究心实学议论中肯者,殊堪嘉奖。以是远近名流硕彦,闻风兴起,彬彬称盛,可见鼓舞人才,其权操之自上。”又,Knight Biggerstaff, “Shanghai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Reading Room: an attempt to introduce West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Chines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25(2) (May 1956)…

王韬所聘约之命题人物,颇考虑有现代眼光之大吏,而且此类官绅热心赞助格致书院之研究进修,以及考课之创发新思想,故于命题之外,并必有赠款,用以奖励有成就之学子。兹附列表明之(见表一):表一上海格致书院特课季课命题官绅名表表一之制作,系根据《格致书院课艺》各卷。

姓名字号 身份 命题次数 备考邵友濂筱邨布政使—次薛福成叔耘宁绍台道三次任出使英、法、义、比

大臣后仍继命题周馥玉山盐运使一次龚照瑗仰蘧浙江按察使四次盛宣怀杏荪

登莱青道

津海关道六次许应钅荣星台浙江布政使一次胡燏棻云楣天津兵备道二次

(续表一)

姓名字号 身份 命题次数 备考李鸿章少荃

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五次吴引孙福茨宁绍台道五次曾国荃沅圃

南洋大臣

两江总督一次傅兰雅(John

Fryer)格致书院董事

二次

沈秉成

仲复

署南洋大臣

署两江总督一次聂缉椝仲芳苏松太道

浙江按察使三次刘坤一

岘庄

南洋大臣

两江总督三次裴(原名

未详)三品衔

江海关税务司

一次李正荣子木登莱青道一次郑观应陶斋招商局总办一次自表一观察,计自光绪十二年至十九年(1886—1893),命题官绅共有十七人,少者命题一次,多者可达六次。其中显示最热心赞助者为盛宣怀、李鸿章、吴福茨、龚照瑗等人。而所有命题诸人,一时之事责,并多与当代洋务有关。是以王韬思想固显见与主新政新事业者同流,王氏并同时引进诸人之直接影响至于书院,以启迪院中后学,扩大新观念之灌输。

至于命题之性质,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一则反映出中国所面临时代中重大问题与困难,一则并可了解到主政官绅对于当前问题之严肃态度,以及其处置问题之想象与希望。同时积极的影响,更自然由命题题旨唤醒知识分子关心当前重大问题,共同思考解决之方法。故在格致书院之考试课题一端,已十分值得研讨分析。兹并列表明之(见表二)。表二上海格致书院特课季课题称表表二之制作,根据同前书。

大类细别命题者

题称格致类格致总说许应钅荣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李鸿章问大学格致之说,自郑康成以下无虑数十家,于近今西学有偶合否?西学格致,始于希腊阿卢力士托尔德,至英人贝根出,尽变前说,其学始精。逮达文、施本思二家之书行,其学益备,能详溯其源流欤!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天文历算李鸿章杨子云难盖天八事以通《浑天说》。李鸿章以月离测经度解。吴福茨西历称善承明季之衰,试证之。气象聂缉椝风性表说。刘坤一潮汐应月说。物理李鸿章问古设律度量衡,所以测点线面体也。自声学、热学、光学、电学之说出,而寻常律度量衡之用几穷。西人测音、测热、测光、测电,果何所凭借而知其大小多寡?能详言其法欤?胡燏棻论事物各有消长,试求其正变公例。刘坤一物体凝流二质论。

(续表一)大类细别命题者

题称李正荣问枪炮取准必用抛物线法,今以二十四生特之炮,平击敌船,当若干里,若斜向下击,或斜向上击,各当若干里。究竟下击上击有何区别?果用何法乃能避其上击,仍不碍我下击。能精思其故得其数,而详述之欤?又以开花弹子下坠,平口与平击竖口,当用何术使之不失累忝,能考其用法欤?化学李鸿章问化学六十四原质中,多中国常有之物。译书者意趋简捷,创为形声之字以名之,转嫌杜撰。诸生宣究化学有年,能确指化学之某质即中国之某物,并详陈其中西之体用欤。李鸿章问锻炼金质,全视火候。西人将各物质试验,定为镕度,能一一详列欤?电池必用二种金类,一阴一阳,方能生电,有同一金质与彼金相较则为阴,舆此金较则又为阳,西人因列金质十数种,按序推排,任取二种,皆成阴阳,绝不淆乱,能详其说并列表以明之欤?医学聂缉椝嵇叔夜《养生论》云: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薰辛害目,豚鱼不养。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诸生研究物理,试析言其故,以补注家所未及,将觇素蕴焉。刘坤一昔扁鹊为两人互易心,仲景穿胸纳赤饼,华陀刳股去积聚,在肠胃则湔洗之,今其法华人不得,惟西医颇用其法,而不尽得手,究竟中西医理孰长?吴福茨泰西医术昉自何时,传自何人,其治病诸法,各国有无异同,视中东医理精粗优劣如何?试详证之。

(续表二)大类细别命题者

题称测量李鸿章《周髀经》与西法平弧三角相近说。李鸿章西法测量绘图即晋裴秀制图六体解。地学李鸿章《管子·地数篇》解。聂缉椝大洋海、大西洋海、印度洋、北冰海、南冰海考。刘坤一上海海口形势舆图广袤城池道里丈尺考。语文类傅兰雅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若何论。聂缉椝仓颉造字,篆隶渊源,扬子《方言》,齐楚言别。近自昆山顾亭林氏辑音乐五书。辨五方之音字,考核綦详。泰西人语多诘屈,字皆斜行,而英法两国文字语言,尤为各国通行,近译《英字入门》、《英语集全》、《法字入门》、《法语进阶》诸书,为西学之初桄,果能吻合无误否?夫不译西字,曷窥制作之精,不解洋言,难膺行人之选,其于中西及各国文字语言之异同,诸生讨论有素,其各条举以对。教育类沈秉成西学储材说。刘坤一书院之设,即古党庠术序之遗意。宋时鹅湖鹿洞讲学著闻,胡安定先生以经学治事,分斋设课,得人为盛。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自京师有同文馆以肄算学;天津江南有水师学堂,以习海军;上海设立格致书院,专论时务。踵事日增,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续表三)大类细别命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