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17669700000029

第29章 内外有别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的媒体都有管制,中国如此,美国也是如此。无论把媒体看做企业,还是社会公器,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媒体成了垃圾筒,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倒,那么这个社会也立马乱套了。但是政府该如何管制媒体,或者对媒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美国尽管有闪耀着真理一般光芒的第一修正案,规定了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但也只是规定了一个大方向,具体管制的尺度无法量化。所以美国政府对媒体的具体政策和法规,也都是在争议声中摸着石头过河。

媒体的功能是多重的:媒体有信息的功能,比如你可以在媒体上获取气象信息,看股市的涨跌,看奥巴马医疗改革进程如何;媒体有娱乐功能,无论是哭哭啼啼的言情剧,还是火爆的NBA比赛,甚至是从网络走出来的犀利哥、凤姐,都娱乐了我们的生活;媒体还有教育功能,我们从一些案件聚焦节目中学到了法律知识,我们从纪录片中学到了历史知识,从科普节目中学到了自然知识。但是,在媒体的所有社会功能中,最重要的是维系社会价值的作用。

什么是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就是在这个社会里,什么东西大部分人认为是好的,什么东西大部分人认为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提倡好的东西而改进不好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个好与不好之间的界限是不清楚的。也有一些东西,有些人认为是好的,而有些人认为是不好的。这个时候,媒体就要作为一个平台,让不同意见的人出来说话,然后把不同的声音传递给社会大众。大家听到不同的声音,就会去比较、去思考,到底谁说得更有道理。经过这样的辩论,浮沙最后都被风吹走了,而留下来闪光的就是金子。

在美国人的价值观里面,民主算一条。民主不是议会里面的群殴,也不是竞选对手互相对骂,而是要求这个社会的公民保持理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互相倾听不同诉求,容忍异己。这就更需要媒体作为一个客观公正的平台,让不同意见的人出来对话、沟通。

但实际上,这样理想的媒体环境几乎是不存在的。

首先,美国的媒体基本都是私营的,他首先是企业,要赚钱。怎么赚钱?电视靠收视率,网站靠点击率。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媒体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吸引观众或用户,而这些招数无非就是色情、凶杀、暴力,或者发布虚假不真实的信息。比如CNN曾经拿在尼泊尔拍的照片来报道中国西藏问题,结果在我们广大爱国群众的火眼金睛下穿帮了。因此,再有自我职业约束力的媒体,也难免会做出一些龌龊的事情,逾越了社会道德底线。

其次,媒体本身也不是完人,无论是新闻评论还是电视连续剧,都会出现有争议的内容。比如广受追捧的美国连续剧《绝望的主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剧中人去看医生,发现医生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她觉得很惊讶,因为自己还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她对邻居医生说,“先给我看看你医科大学的文凭,你要是菲律宾某个烂学校毕业的,我就不要你看了。”这本来只是一句玩类话,结果惹毛了在美国的菲律宾医生。他们不仅打电话声讨美国广播公司“歧视菲律宾的教育系统”,还在几天内凑齐了三万个签名,在网上联名抗议,给电视台施加压力。结果电视台只好出来道歉。像这种事情在美国层出不穷,在所难免。

而在美国,很难让媒体做到真正公正和自由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些利益集团的实力实在太强大了。这也是美国式民主中一个最头疼的问题。一些强大的利益集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媒体中大做广告,或者上新闻节目推广自己的诉求,这就导致不同的声音发出来的分贝不一样。我们在前面讲到过谷歌跟他总部所在的山景地小镇发生过一些矛盾,只有7万居民的山景地居民只能通过自己的媒体《山景地之音》发出声音,而谷歌则可以通过《纽约时报》这样的全国性大媒体来说话。

所以美国一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如果跟一些大集团有利益冲突,基本上很难获胜。我们谈到过很多谷歌的官司,如果留意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如果是个人告谷歌,几乎没有一个能告赢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话语权不强。因此,弱势群体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这样话语权就强了,影响力也大了。也只有这样,美国出版商协会才会从谷歌那里获得版权赔偿,美国图书馆协会才能成功推翻政府在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的要求。

因此,媒体是否客观公正,主要还是看利用媒体的人或者团体的力量是否在一个水平线上,是否可以互相抗衡。作为美国政府,他要照顾各个群体的利益,维护整个社会利益的平衡,尽量不让某些团体独大,独占媒体的话语权。当然也不能让某家媒体独大,所以在美国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社,都是几个大台或者大报社互相竞争,不会出现几亿人一起收看一个节目的情况。这也是美国所谓媒体开放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可是出了美国国门,情况就完全变了。在美国以外的地方,美国政府就只考虑美国利益。美国政府早就意识到,要在世界做老大,光靠美国大兵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把美国的价值观输出到其他国家去。只有当其他国家的人从心里面觉得美国真得好,没有美国活不了的时候,目的就达到了。这时,美国媒体就比美国大兵有用得多了。这也注定美国政府对国内媒体和对国外媒体会采取不同的政策。

比如在美国国内,除了一些公共频道,每天播放议会各种听证会或者质询的内容以外,政府几乎不直接拥有媒体,这是为了避免政府的介入而使媒体失去独立性。但是美国却拥有一个巨大的对外广播网络——“美国之音”,向全世界广播。这个“美国之音”自成立以来长期隶属于美国情报机构(U。S。Information Agency),后来在1999年这个情报机构被撤销,“美国之音”改由美国广播电视局直接管理。“美国之音”现在通过55种语言向56个国家和地区播音。但是在美国本土的美国人却听不到这个节目。

“美国之音”的主要任务就是向世界各国宣传美国怎么怎么好,也就是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与此同时,美国之音还时常攻击那些与美国政府不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国家。“美国之音”有一些客观的内容,比如对美国的一些介绍,这对想了解美国的人来说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美国之音”对一些国家的攻击有时候却很没有水准,只要是说某个政府的坏话,不管是谁,美国之音就拿来广播,这里面难免有一些造谣诽谤的东西,所以,“美国之音”的内容也就变得鱼龙混杂、混淆视听,不过这可能正是美国政府希望达到的目标。因为对大多数国外听众而言,还是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说政府坏话的声音总是有市场的。

因此很多国家的政府对“美国之音”防范得很严。但是这个“美国之音”还是无孔不入,在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前,“美国之音”天天播送“美国人民幸福美满,世界人民水深火热”的报道,应该是“功”不可没。

当互联网出现之后,美国政府也看到了互联网的价值。美国的几个大网站,比如谷歌、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用户。美国政府觉得这些网站对于让全世界的用户听到美国政府的声音十分有用。2009年,美国政府服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与Youtube等多家Web 2.0企业签订合同,这标志着这个部门正式入驻这些网站。这个服务管理局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国务院办公厅的性质,管理和协调美国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各种问题。服务管理局现在也通过这些网站向全世界的用户传递一些来自美国政府的信息,目的就是要占领互联网的制高点,不能因为互联网的多元化而让美国的话语权减弱。

互联网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每一个政府都希望互联网能够为自己所用。而如果要评选一下使用互联网的先进代表,奥巴马同志是无论如何不能落下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当选美国总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互联网笼络了大批草根选民。现在,这个目标已经达到,尝到甜头的奥巴马下一步该考虑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且继续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