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17673500000134

第134章 舞狮子

舞狮子作为我国流传千余年的传统民间艺术,如今随着华人定居海外而成为每逢节庆日便展现在国外街头的一种中国艺术。而关于这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可谓众说纷纭。

据传在汉代章帝时期,大月氏进贡了一头金毛雄性狮子,前来的使者更是语带威胁说如若有人能驯服这头狮子,便仍然向汉朝进贡,如若不然将断绝邦交。但是汉朝却没能将此狮驯服,宫人反而将其打死了。事后为了逃避惩罚,他们生出一计,将狮子的皮剥下,一人将皮披在身上装扮成狮子,另一人逗引其起舞,装作已经驯服狮子的样子,竟然将章帝和大月氏使者都蒙骗了过去。后来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百姓街知巷闻,并认为这一舞狮子的举动保卫了国家,是吉兆,便相继效仿,舞狮子至此开始流行起来。

另一种说法与北方舞狮子被称为“瑞狮”密切相关。相传,北魏武帝时俘虏了大批胡人,有一次,武帝巡视胡人被囚之地,胡人武士用木料雕刻了猛兽的头,披上兽衣,一共组成两大五小近似猛兽的样子,踏着音乐跳起舞蹈。由武士装扮的猛兽或喜悦、或垂首,惟妙惟肖,武帝听到胡人将其形容为“北魏朝圣,四方匡伏,西凉乐伎,同沾皇恩”,便赐名“北魏瑞狮”。但是,此番表演意图却在刺杀武帝,所幸被忠臣识破。不过,由于武帝对此舞蹈着实喜欢,命人仿制,后来才得以流传。

还有一种唐代起源的说法。据传唐明皇游月殿,睡梦中出现了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此兽独自滚球,姿态威武。梦醒后,唐明皇想重睹此景,近臣便按照描述模仿此瑞兽,并配以音乐起舞,后流入民间。唐代音乐理论家段安节曾在其所撰《乐府杂寻》中详细描绘了这一艺术:“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不过现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是佛山起源说。相传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有一头除夕夜晚出现的奇兽,此兽眼若铜铃、青面獠牙,专门破坏农作物,令乡民苦不堪言,于是乡民们用竹条和彩纸扎成奇兽的样子,拿着坚硬和锐利的器皿埋伏在奇兽必经之地。此兽出现便击打手中器物发出如雷声响,令此兽受到惊吓而落荒逃走。为了庆祝这一胜利,乡民们便于春节将用竹条和彩纸扎的奇兽拿出来舞动。因为狮子代表勇猛和吉祥,人们便将这一庆祝举动命名为“舞狮子”。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舞狮子也在逐渐演进,但是它所体现的喜庆、健康等精神仍然传承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