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17680500000130

第130章 将军的由来

我国早期的军队中,没有将军这一职务,掌管军事的官员称司马。当时,国家军队的数量并不多,天子只有六军(每军2500人),诸侯最多不超过三军。各军的统帅叫卿,卿以下叫大夫,大夫以下叫士。

到了春秋时代,诸侯战争频繁,各诸侯便想尽办法扩充兵力,一些大国常拥有比三军更多的兵力,但在编制上,他们又只能有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有些诸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为“将军”,意即率领一军的意思。行军打仗时,军队得由一人统一指挥,方能发生效力。因此,便在将军中选拔出大将军或上将军来全盘指挥。

到汉朝时期,军队数量更多,单设一位大将军管不过来了,于是又出现了不同级别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职位。

晋朝的将军名目众多,除骠骑、车骑、卫将军外,还有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镇、四征等大将军。南北朝时将军名目更多,权位也不一。

唐代以后,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环卫官、武散官。到了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的时候,才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去。清朝,将军成为宗室的爵号之一,而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