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17680500000166

第166章 那些被忘记的春节习俗

古代“春节”与“春季”同义。从秦汉到魏晋时代,人们都将立春定为春节,到南北朝时,人们曾一度把整个春季定为春节,但不久,人们还是把“立春”定为了春节。现在常说的春节,是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朝廷的统治后,孙中山先生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一直沿用到现在。

古代,在立春的前一天,官府会鞭打用土做的牛,后来又改成鞭打用芦苇和纸做的牛,名为“迎春”。在立春这天,帝王为了显示自己礼贤下士,体察万民,也要率领群臣举行迎春典礼,亲自扶犁耕地,表示对农耕的重视。这种迎春仪式一直沿袭到清朝。

在西周初年,社会上出现了每年一次的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庶民百姓在新旧岁交替的这一天,都会在家中用火炉烘暖房子,用烟熏走老鼠,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团聚在一起。

到了汉代,人们在除夕这一天的夜晚,还要举行一种击鼓驱鬼除瘟疫的舞蹈仪式——逐傩,一群威猛剽悍的男子头戴猛兽面具,手持戈矛盾牌,边舞边呼,驱赶想象中的鬼怪魅魑。

汉代人为了表达自己不伤生灵的善良意愿,还会在春节期间放生鸟雀;为了防鬼避恶,晋代人还把雄黄丹散制成弹丸,春节来临时,男左女右地带在胳膊上。

古代以正月初七为人日,这一天,妇女多在脸上饰以各种图案,谓曰“梅花妆”。据称北朝的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就曾摘取梅花,贴在前额上作为装饰,时人称为“梅花妆”。后来,“梅花妆”便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