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16

第16章 校长的认识品质(3)

校长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运用想像力,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美国创造学的创始人奥斯本曾经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想像力支配着我们个人的生活。没有想像,任何金科玉律也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为我们行事不能不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事实也是这样,运用想像力为别人着想,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是很重要的。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是不一样的,有时对自己来说,可能是无关紧要的话,却可能超过了别人的容忍度,引起别人的不快。所以,在说话之前,必须反复思考,不应该只想自己要说什么,而应该想像自己的话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方才能接受,想像出对方会做出什么反应。作为一个校长更应该如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正如奥斯本所说的:很多由于不满而产生的不礼貌行为,都是由于我们没有运用想像力造成的。而这种不满一旦形成,要想挽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而,作为一个校长与其花费很大精力去消除这种不必要又可避免的冲突造成的后果,莫不如尽量不让它产生。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校长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想像力。

另外,校长创造想像的能力,是校长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校长培养自己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校长想像力对发展校长的情感、意志及个性等心理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校长必须重视对自己想像力的培养。

三、校长想像力的培养

人的想像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校长不仅有发展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的必要性,而且有发展丰富想像力的可能性。一般说来,一个校长要发展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想像力必须与发展观察力结合起来

校长要发展自己的想像力,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丰富头脑中的各种形象。生活实践是想像的源泉。想像是对以往感知过的形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以以往感知的形象,即表象为其加工材料的。头脑中的表象越丰富、越生动,人的想像也就越丰富、越生动。而人的一切表象都是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人的表象是否丰富、生动和精确,就看是否具有高度发展的观察力。因此,校长要想培养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就必须从培养观察力入手,深入实践,多看、多听,以丰富头脑中的各种形象。

(二)发展想像力必须与扩展知识面结合起来,要储备丰富而精确的知识和经验

人的知识在想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懂得教育规律的校长很难在自己的想像中勾画出学校发展的前景。不懂得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人很难想像出自己的领导方式会在群众中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尽管人的想像不像思维那样经过严格的判断、推理,但是,也离不开知识和经验这两个重要的基础。因而,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必须与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对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发展想像力更要与发展思维能力结合起来

人的思维在各种积极的想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头脑中的许多形象要靠思维活动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组合才能形成新的形象。离开了思维的作用,头脑中的表象即使再生动、再丰富也不可能形成新的形象。因此,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就必须与发展思维能力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发展自己形象思维的能力。因为,在想像中,思维的运用虽然是全面地运用,但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运用。经常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形象演示,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等都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

总之,想像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仅要从上述各方面加以努力,而且,还要与人的情感、意志和性格修养联系起来。

第四节 校长的思维能力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经过感性直观后便进入了理性思维阶段。对于校长来说,思维能力就是他智慧的最高表现。一个校长之所以能够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良好思维品质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校长要实现自己的领导职能,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校长良好思维品质的基本特征

所谓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环节。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品质。

校长应该具备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活动中,能够抓住问题的全面,而又不忽视重要的细节的能力。对于校长来说,思维的广阔性就是在决策和处理问题过程中,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既要分析全局的情况,又要分析局部的细节;既要照顾该事物本身,又要照顾与该事物有关的各种条件;既要考虑这一事物的现状,又要分析它的历史和发展前途,要避免考虑不周带来的失误。

(二)思维的精确性

思维的精确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具有求实精神,论据准确、论证充分,不下任何草率的结论。对校长来说,在思维论证过程中,更要保持其思维的精确性。每一论点都要有准确的根据,每一论证都要有经过严格检验的具体材料。这一点,革命导师列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列宁的战友在评价列宁时说:“不仅每个论据应该是从检验的材料得出的准确的结论,而且,思维本身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研究和锻炼的,其中不得有含糊不清,应该始终是十分明确的。把自己的思维锤炼到完善的程度——这就是每个和列宁接触的人所要学习的。弗·伊·列宁经常以他无法仿效的幽默感来嘲笑任何一个含糊不清的、考虑不成熟的想法。”

(三)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思维速度快、当机立断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长思维的敏捷性主要表现在:在思维的具体过程中,反应速度快,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心智操作过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在处理问题时,能够适应各种情况,积极进行思维、周密地考虑、准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因而,分析问题简单明了,解决问题干脆利落。

(四)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善于随机应变、相机而行的思维能力。校长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在领导工作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灵活地运用知识和经验;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随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能准确、及时地作出反应,并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

(五)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遵循着逻辑规律进行。校长思维的逻辑性表现在:提出问题明确、清晰;论证问题有条有理。杰出的领导者思维的逻辑性都是很强的。斯大林在回忆列宁时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力量好像许多万能的手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失败。

(六)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校长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够冲破眼前局势的束缚,高瞻远瞩地预示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形势最危急的时刻,在许多人悲观失望的情况下,以他深刻的洞察力看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预言,这正是他思维深刻性的表现。与思维的深刻性相反的,是思维的肤浅性。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鼠目寸光,缺少韬略。

(七)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就是在思维领域内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校长思维的创造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具有独创性,不满足于“上传下达”,“循规蹈矩”,重复上级的指示和别人的经验。而是在上级指示和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刻意求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是上级没有想到的、别人没有涉及的,也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二是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在一个问题面前,能提出多种方案和多种设想,扩大选择的余地。因而,能够超出常规地进行思维。我们通常所讲的某某校长点子多、道道多,那就是因为他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的创造性对一个现代校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校长的思维能力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

校长的思维能力在领导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校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校长周密而精确的思维,能够弥补经验决策的不足,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决策。校长的决策活动按其形式可以划分为两种,即经验决策和理性决策。经验决策是以同类决策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为根据的决策,这种决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决策的问题必须和以往曾经解决的问题相一致。而且经验决策还要受到记忆储存信息的限制。如果现在面临的问题超出了过去的经验,那么,经验决策就无能为力了。因而,要解决所遇到的新的问题,仅仅依靠经验是不行的。理性决策是根据规律性的认识,根据理性设定的科学决策程序制订出来的决策。理性决策虽然也要以经验为基础,但是它超越了经验,运用理性思维的能力将经验上升为科学,成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这种认识指引下的决策,是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严格遵守科学的程序的,因而,是科学的决策。进行理性决策离不开决策者的思维能力。因为理性决策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总之,校长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校长进行理性决策的基础。

在紧急关头,校长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校长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校长渡过难关。校长面临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总会遇到难以想像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校长思维的敏捷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了。思维敏捷的校长,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事物能准确、及时地作出反应,迅速作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和行动,不失时机地取得胜利。我们常说校长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际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具体体现。

校长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帮助校长创造性地工作,在工作中开拓前进。一方面,思维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校长,能为自己的工作提出独特的目标;另一方面,思维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校长能够采取创造性的方法,在工作中做出独特的成绩。

三、校长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不断地充实知识和经验。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是人的知识和经验,离开了知识和经验,人的思维就无法进行。而且人的思维能力是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不断提高的。思维过程主要是第二信号系统反映现实的过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要素,而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词所概括的概念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活动才能揭示出来。人脑对于词和概念的揭露必须以充分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如果一个校长缺乏知识和经验,那就无法理解词所概括的概念,也就无法进行思维。人运用知识和经验理解词所概括的概念的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同时,思维是与问题紧密相联的,一个校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如果一个校长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更不可能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也就无法进行,更谈不上发展。因此,一个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一个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必须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养成勤思、多思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人的思维品质与人是否勤奋思维是紧密相联的。勤于动脑的人,思想清晰、反应敏捷、创造性强;懒于动脑的人,思想糊涂,反应迟钝、创造性差。因此,历来才思敏捷、创造力强的领导者都是勤于思索和善于思索的人。高尔基曾经说过:“懒于思索,不愿钻研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得更为直接:“我所认识的领导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求知欲强,爱读书,今天在电视机前着迷的年轻人,不会成为明天的领导人。”一个不善于独立思考的校长,只满足于当“收发”、上传下达、“唯书”、“唯上”,或者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显然,他的思维能力是不能得到发展的。因此,一个校长要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必须勤奋、多思、经常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地处理问题。

一个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地加强语言修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进行思维活动。同时,思维结果的巩固、记载和表达也同样离不开语言。思维的发展是与语言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很低,那么,他的思维水平也不会提高。因此,一个校长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总之,一个校长的思维品质是他的认识品质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品质,因此,作为一个校长必须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否则,就无法胜任所担负的校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