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素养修炼
17683600000023

第23章 校长威信及其形成(1)

校长威信是在领导过程中,并通过领导活动形成的。它是校长在领导过程中带领师生高效率地实现领导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校长要有效地行使领导职能,实现领导目标,都应该是一个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的人。因而,校长威信问题,是领导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心理问题。认识校长威信的实质,掌握校长威信形成的规律,对校长提高领导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校长威信的实质及其作用

一、校长威信的实质

所谓校长威信,就是校长在师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使师生对校长信任和服从的一种精神感召力。

校长威信的实质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校长与师生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这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对校长一种心悦诚服的态度,校长对师生一种非权力可及的巨大的影响力。校长威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在有威信的校长和承认这种威信的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的。

校长威信首先表现为一种校长对师生的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在领导活动中,校长对师生的影响力主要有两种。其一,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就是校长以社会赋予他的权力,对师生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以“法定”为支柱的。社会组织给了校长一定的权力,校长有权调遣和任用所属的各级干部及下属成员,有权给他们以奖赏,例如,表扬、奖励、晋级、提升等,并有权给他们施以一定的惩罚。这种以权力为核心所形成的,以胁迫性和不可抗拒性为特征的强制性力量,迫使师生接受校长的意志,并且按照校长的要求去行动。这种权力性影响力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这是由校长的职位和权力带来的。校长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权力影响力也就越大。人们通常所说的权威基本上是指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权力影响力。权威的拉丁文原意就是“尊严”、“力量”、“权力”。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这里所说的权威,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显然,这种权力性影响力即权威与我们所讲的威信是不能等同的。

领导活动中的第二种影响力是非权力影响力。所谓非权力性影响力,就是校长的品质、知识、能力和治绩等非权力性的东西对师生造成的影响。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不带强制性的,是师生为校长所吸引,自觉自愿地接受校长的影响。威信主要是指非权力性的影响力。

校长威信除了表现为校长对师生的一种影响力之外,还表现为师生对校长的一种心悦诚服的态度。所谓态度就是人对人、对事的心理倾向,即对人、对事的认识、喜恶与反应倾向。在领导活动中,不同的校长以自己不同的心理品质、工作态度、领导方式和领导效能影响师生,必然会引起师生的不同反应。这一点一经转化为师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久而久之师生就会对校长产生一种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即这个校长是否值得尊敬?是否可以信赖?是否应该服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师生就会从心里尊敬、信赖、服从自己的上级。那么,这位校长在师生的心目中就具有了一定的威信,否则就没有威信。

总之,校长威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范畴,它不同于权威,不是靠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自己所处的地位,有权力的人并不一定就有威信。

二、校长威信的作用

校长威信是实现领导职能的前提,是提高领导效率的条件,它的作用表现在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

(一)校长威信是校长带领师生自觉实现领导目标的前提

校长的根本任务在于实现领导目标。而要实现领导目标,则需要整个群体成员接受这个目标,采取一致的行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校长以自己的影响力有效地影响群体其他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使整个集体协调一致。这要求校长的影响力必须与他担任的职务相一致。如果一个校长对师生的影响力低于他所担负的职务,低于他应履行的职责的水平,他说的话别人不听,他下达的指示师生不执行,他提的意见下属不接受,他也就失去了领导资格,就起不到校长的作用。

在校长的两种影响力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即校长威信的力量,对组织群体完成领导目标更为重要。以权力影响他人的行为,得到的只是表面上的服从,其行为是被动的,缺乏积极性和热情。而师生对校长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钦佩,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激励师生追随校长去实现领导目标。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以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追随校长,甚至可以使师生不假思索地去执行校长的指示,做到没有威信的校长花几倍的努力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例如,拿破仑的百日政变,不发一枪一弹夺回了法国。这在别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拿破仑却做到了,原因之一就是他在士兵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因而,尽管他是一个被打败的皇帝,尽管他身边只有很有限的兵力,尽管他命令自己所有的士兵都枪口朝下,一路上被派往阻拦他的法国士兵们还是纷纷倒戈响应。正像拿破仑所说:“人民和军队把我送到了巴黎。”

在领导过程中,一个校长绝不能满足于由于手中掌握的权力对师生产生的威慑力量,而要把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作为影响群众、实现领导目标的主要力量。

(二)校长威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工作。而思想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校长威信的制约。许多心理学的实验都证明,宣传者的威信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有威信的人阐述的思想对他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校长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一样,有威信的校长由于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群众确信他所宣传的东西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因而往往乐于接受他的宣传教育,并容易把校长的宣传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引起积极的行动。另外,有威信的校长还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唤起对方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因而,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更能让对方接受。表扬能唤起对方的自豪,批评又能唤起对方的悔悟、自责和内疚。没有威信的校长则唤不起对方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对方就会满不在乎,不予理会,甚至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此外,有威信的校长在群众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往往被群众当作楷模,进行模仿。因而,他的以身作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和暗示作用。

(三)校长威信是校长广招人才的重要条件

有威信的校长比没有威信的校长对人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无论一个校长的能力有多高,没有得力的四梁八柱为之配合,单枪匹马是不能做好工作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广招人才对一个校长实现其领导职能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许多单位都在实行人才流动。一个单位的校长凭什么广招人才,这里面有一个物质待遇问题,但是,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校长威信问题。各种人才,特别是一些有专长的人才,更注重的是能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得到社会的承认,干出一番事业来。如果一个校长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使人们感受到在他的领导下确实能干出一番事业来。那么,他就能把大量的人才吸引在他的周围。事实证明,校长要组织人去实现领导目标,如果不能把人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实现领导目标就是一句空话。

(四)校长威信能促进校长与师生的心理相容性,有威信的校长的过失往往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谅解

校长威信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因素,对校长与师生之间的心理气氛起着调节的作用。校长威信意味着师生对校长的尊敬、信赖和钦佩,因而,师生往往不去计较校长的一些小小的失礼,对校长的过失更容易谅解。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次因气愤失手打了扎陀罗夫一记耳光,这个教育上的失误,使马卡连柯久久不能平静,他曾慨叹自己:“从教学的绳索上失足跌落下来了。”可是,奇迹发生了,扎陀罗夫这个力气过人,能一拳打死一头牛的大个子竟然忍受并服从了。他不仅原谅了马卡连柯,而且接受了教育。正是教育家威信和爱使惩罚获得了好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领导活动中,校长出现过失和失误总是难免的。问题出现后,一方面,需要校长承认错误,找到差距,努力改正;另一方面,也需要师生的谅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校长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紧张的局面。然而,师生更容易谅解那些有威信的校长。因而,校长威信对于建立校长和师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五)校长威信是校长在逆境之中带领师生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重要条件

校长威信的作用更突出地体现在逆境之中。师生对校长的尊敬、信任,使师生在逆境之中仍能保持信心,相信校长能带领大家战胜困难,取得最后胜利。因而,师生能够不畏艰难困苦,追随校长,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校长威信是校长与师生良好的上下级关系的具体体现,它对校长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影响校长威信的各种因素

影响校长威信的因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一、影响校长威信的客观因素

影响校长威信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威信与校长所处的地位有关校长所担任的职务,人们对校长所形成的传统观念,是影响校长威信的重要因素。

校长威信虽然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但是,并不是说它与权力毫无关系。事实上,校长手中的权力是形成校长威信的重要条件。由于校长担负着领导工作,有着比普通人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他的成绩和缺点,水平和能力,更容易为人们所注意,因而,更容易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明显的痕迹。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人们对校长由于传统观念而形成的敬畏感和对校长不同于一般人的心理要求,也会对校长威信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校长比一般人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威信,也更容易失去自己的威信。同样,职务因素也对校长威信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由于是主要负责人,他的影响要比其他人大,因而,他的英明与拙劣、成绩与缺点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他要比班子的其他成员在客观上具有更多的获得威信和失去威信的机会。这就是校长的地位和职务因素对校长威信的影响。

(二)校长威信与授予他权力的组织和个人的威信有关授予校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的威信,直接影响该校长威信的建立。授权的组织和个人的威信高,使人信赖和崇敬,群众对他们任命的干部也就容易产生信赖感。因此,在校长上任前,群众就会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信赖与尊敬,只要干出一点成绩,威信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反之,授权的组织和个人的威信低,群众对之有反感,校长上任时就要费一番波折,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方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这一点在老解放区和解放初期表现的最为明显。当时,只要是共产党的干部,群众就信任、就欢迎,因而,工作极好开展。这就是因为共产党在人民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群众把对共产党的爱戴和崇敬转移到它的干部身上。否则,一个组织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它所任命的干部也就很难在群众中取得威信。

(三)校长威信与校长助手的威信也有一定的关系校长所任用的干部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该校长的威信。任用什么样的人,本来就是校长品质和水平的体现,因而,群众往往会从校长所任用干部的行为来评价一个校长。因此,校长在任用干部时必须慎重,应该任用那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任用那些能以高度的创造性进行工作的人,更重要的是应该任用那些能以批判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活动和校长活动的人,切不可任用那些阿谀奉承之辈。

(四)校长威信还与师生对校长的期待水平有关因为,领导威信反映的是校长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对校长的态度是校长威信的重要方面。因而,校长在师生中是否有威望和信誉,师生对校长能否形成信任和服从的态度,这与师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对校长的期待水平直接相关。只有当校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所形成的现实的形象,与师生所期待的形象相符合时,才可能形成威信。因而,师生对校长的期望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长的威信。同样一个校长的工作,在一些人中间能形成很高的威信,在另一些人的心目中未必能形成,这就是师生的期望值的差异在起作用。

二、影响校长威信的主观因素

影响校长威信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校长本人的品质、水平、情感等因素。

(一)校长威信与校长的品格直接相关校长的品格主要包括校长的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特征和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