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语言魅力
17683700000022

第22章 校长的会议主持(3)

。校长在主持会议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人发言或某一部分人毫无反应的现象。这种沉默的现象不利于会议的充分展开,不利于实现预期的目的。造成会议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原因不同,对策也就不同。下面是一些针对不同的沉默原因而采取的相应措施:(1)胆小害羞型。这类人往往年轻、社会见识少,参加的会议也不多,多半不习惯或害怕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会议主持人要鼓励他们主动发言,可以进行主动的提问,并告诉他们说错也没有关系。而当他们在发言时,主持人应表现出对其发言的兴趣,同时也要对他们发言中合理性的方面加以肯定。

(2)人单势薄型。这类人往往与大多数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害怕说出自己的看法后遭人嘲笑而保持沉默。这类人的思路往往与众不同,主持人要善于主动接近,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力求创造出宽松、自由讨论的会场气氛。

(3)清高闭守型。这类与会者往往自有一套见解,他们阅历较深,处事比较严谨,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摆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而且其中有些人抱有言多必失的顾虑。主持人对待这类人,要善于点拨,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和尊重。

(4)事不关己型。这类与会者往往对会议缺乏热情、兴趣,不愿过多投入,认为议题与己无关或认为不重要,讨论、决议是校长的事情。对于这类人,主持人应积极创造民主、活泼的会议气氛,去感染带动这些同志参与,或主动与他们接近,征询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久而久之,也就能改变他们这种不配合的态度。

(5)敌对情绪型。这类与会者要么反对议题,要么对主持人有意见。主持人应不计较个人恩怨,对他们友好团结,可向他们采取主动发问的方式,并对他们的发言持重视的态度。

(6)议题不明型。有时候与会者对议题不明白、不理解而表现出沉默。主持人应再作陈述、改变阐述的角度,也可以采取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让与会者明白、理解。

(7)羞于开头型。有时候,与会者不善于第一个发言而出现冷场。这时主持人可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打开与会者的话题,也可让性格外向、胆子较大的同志先开口发言,进而带动大家发言的积极性。对于比较庄重严肃的会议,在需要讨论时,主持人也可适当调节与会者的紧张情绪。如果是对一些不良行为、不正确的言论进行议论,涉及某些人的具体利益,主持人应带头发言,作出明确的表态,为他人发言作好铺垫。

3.纠正离题的技巧

。在会议活动中,常会出现一些发言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的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一般不应当面直说,而应寻找机会做出巧妙的暗示。如就他发言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或某一句话,因势利导,并对他的发言作一定的肯定。对一些与议题关系不密切的问题,主持人可以通过表示留到以后有时间再作讨论而加以委婉地中止,并有意识地重新强调会议的议题。

有些会议,需要与会者事先经过一定的准备,查阅一定的材料,列出发言的大致纲要来。

美国一家公司的经理曾采取这样的对策来防止出现偏题发言。这位经理创造了一种他自己称为“打腹稿”的会议主持技巧:在会议提出一个重大问题或主要问题之后,随即他便要求与会者进行沉默思考,会议室处于安静之中,然后到一定时间大家才开始发言。

4.制止无谓争辩的技巧

。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由于与会者的学识、素养、社会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同。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会议深入讨论的表现,是开始会议的好现象。但在观点已经趋向集中、明确时,主持人就应及时终止论辩。如果争辩双方都已偏离议题,主持人就应该伺机加以阻止,或说时间有限,暂不深入讨论或先谈到这里而加以间接地制止。在遇到较为激烈的争辩时,主持人要随时注意有的争辩者会感情用事,进行影射、讥讽、旧事重提,对这些校长应及时正面加以提醒、规劝,以免矛盾激化,引起争吵、冲突。如果已经发生争吵,主持者应从会议的组织性、纪律性出发,直接加以制止;对恶语伤人者,必要时进行严肃的批评,以平衡与会者的公正心理。

另外,对会议中出现的与会者注意力不集中、“会中有会”、迟到早退的现象,主持人也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而应有针对性地与其打招呼、进行适当的暗示,语气应平和而有分量。在会议的开始,主持人不妨给与会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布置一定的任务,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工作压力,免得他们产生无事可做、与己无关的心理。

(五)驾驭控制

1.控制会议进程的技巧

。会议进程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艺术,它需要依照会议规则进行,同时又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随机性问题。为此,它又需要从事控制活动的人,特别是会议主持人掌握一定的控制技巧。这些技巧大体包括如下几个方法:(1)会议召开之前,主持人须认真研读有关文件材料,了解议题和议程,了解与会者的构成情况及基本意见倾向。

(2)主持人必须严格守时,明确会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准时开会和散会。

(3)主持人在会议期间应避免同其他与会者发生争论,不能在决议形成之前发表倾向于某一方面的意见,更不能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不要炫耀自己,不要以与众不同的姿态和语调讲话,忌各种语病。批评要有建议性,应尽力避免同其他与会者产生直接冲突。

(4)在组织讨论时,应规定讨论与不讨论界限,给每位与会者以平等的发言机会和权利。应善于及时纠正脱离议题的发言倾向,并注意其方式,不能因此而挫伤发言积极性。

(5)应善于对各种发言进行比较、鉴别和综合分析,正确集中大家的意见。经常用简明语言说明讨论要点和有关发言人的发言要点。

(6)当时机成熟时,应适时终止讨论或辩论,及时确认结论形成决议,一个议题结束后应立即转换议题,以免延误时间或节外生枝。

(7)多议题会议的议题安排次序应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需要大家开动脑筋、集中献计献策的议题应放在会议前半部分时间进行。

(8)会议较长时,应安排短暂的休息并掌握好时机。休息不要安排在发言高潮,特别是某一问题或其中的一个方面的讨论尚未结束时。

(9)应以各种方法和措施,避免或减少与会者中途退席,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应力争不出现中途退席现象。

(10)除非必要,一般不宜随意变更议程。

(11)主持者应声音洪亮,举止得体,有一定感染力,忌多余的动作(动眼睛、玩文具、搔头抖腿等),忌语无伦次缺乏自信。

(12)当会场出现混乱时,应保持镇静,及时采取措施结束混乱状态。

(13)注意创造与会议性质相适应的会议气氛,科学安排会议中的高潮与低潮,及时分发会议文件材料,监督工作人员及时认真地做好会议记录。

2.引导会议讨论的技巧

。主持人在引导会议讨论时应有较高的认识水平,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会议上,要善于提问,积极引导,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辩证式思维、逆向式思维、发散性思维,对问题的看法不仅从质上去认识,而且还能从量上进行分析、界定。引导会议讨论的方法较多是采用发问,另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每组指定1名小组长,到时集中小组的意见,由代表们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美国管理学家卡尔森认为,主持会议讨论的技巧有:(1)为议事活动选择好恰当的题目,使与会者对要讨论的题目发生兴趣,有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欲望。

(2)布置好开会的场所,使每一个前来参加会议的人感到自在,不致因环境和座位不舒服而分散精力或产生焦躁情绪。

(3)作为会议主持人的职责是推动会议的讨论,但要避免亲自解答与会者的问题,以便所有参加讨论的人都能积极思考并参与。

(4)使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有价值的议题上,并引导会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终的一致意见,但又不使参加会议的人感到会议主持人是在强迫他们。

(5)掌握和安排好时间,限定每次发言的时间,掌握好会议讨论的范围,随时警惕有人随意说出的一、两句话将议题拉出会议讨论的范围之外。

(6)为会议做出全面的总结、记录或报告,并贯彻执行,保证会议所确定的事项得以实现。

3.控制会议节奏的技巧

。在会议召开的全过程中,会议的节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节奏控制不好,会影响会议目的实现。节奏过慢,势必会延长会议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节奏过快,有可能会造成认识肤浅、理解不透、决策草率,没有真正达到会议的目的。因此,会议主持人一定要重视控制好会议的节奏。具体说来,首先主持人在会前有一个会议计划表,对会议中议题的难易、议程的前后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都应做好较充分的估计。在时间的估计上最好要有一定的弹性。其次,在会议进行中要时刻留心会议的进程。一旦发现节奏过慢时,则应想法采取措施调动与会人员的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提问,多加引导启迪;如节奏过快,则可多提几个细节性的问题,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小结,并适当地强调要点、难点。

4.减少会议中说空话、套话的技巧

。在召开会议时,有时会出现发言人说空话、套话的现象。其发言的内容空洞乏力,陈词滥调,对会议不起什么积极作用。在碰到这种情况时,不妨采取以下的几点措施:(1)清楚明了地向与会者告知会议的目的、议题、要求、讨论方式、注意事项等。

(2)主持人自己首先不要带头讲空话、套话,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能东拉西扯,给与会者树立坏榜样。

(3)一旦出现有人说空话、套话,主持人就要及时巧妙地加以制止,以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当然,这与主持人长期形成的会风、工作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校长在平时就要养成严谨务实的会风和工作作风。

5.灵活驾驭的方法技巧

。主持一个会议,重要的是引导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加讨论。怎样使与会者愿意说话,并且说得透彻、畅达?怎样提高会议效果?这就需要灵活地驾驭。

(1)指名法。主持人讲完开场白,让大家发言。开始时容易出现冷场。主持人可适当指名:“老张,您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今天一定有好主意,先讲讲吧!”“老王,您大概早就考虑好发言内容了,大家就等着听您的高见哩!怎么样?您带个头吧!”万事开头难。有人带了头,下面就会有人跟着讲。

(2)激将法。好马也要扬鞭,强将还需激励。主持人有时要用反面的话“刺激”一些人,促使他及时发言。如说:“老黄,您今天一言不发,看来是想‘金杯漱口’了!”旁边很可能有人接口:“老黄向来能说会道,今天怎么会甘拜下风呢?”这样一激,老黄还能不发表自己的高见吗?

(3)点拨法。当人们对某个问题还似明非明时,常常难于发表看法。主持人应抓住关键,适当点拨,与会者便会顿开茅塞,话如泉涌了。如说:“这个问题正面一时看不清,假如反过来看呢?从它究竟有多少弊端的角度看,是否应下决心解决呢?”

(4)复述法。某人的发言十分精辟,主持人对此也有同感。为引导大家顺此深入讨论,可复述他发言的要点。如:“老郑认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在于严格考勤、考试上,而在于联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说得很有道理。大家对此议论一下吧!”老郑听了非常高兴,大家讨论也有了方向,会议就会深入一步。

(5)启示法。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开拓思路,引导讨论。如在讨论“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时,主持人问:“有人主张应该吸收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和发展私营经济;有人表示反对,认为私营企业主同工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对有剥削行为的人不能吸收入党。大家认为哪种观点正确呢?”

(6)比较法。讨论会进行到一半,几种意见已经摆出,主持人便可简要归纳,引导大家从比较中判定优劣,从而顺理成章形成结论。如说:“对第四季度的工作安排,现在有三种方案:一是……二是……三是……同志们可以比较一下,选定一种最佳方案。”

(7)收束法。讨论会上,有时可能出现离题现象,一些人天南海北,把话题越扯越远。此时,主持人要及时收束,使其回到原题。运用收束法时,应注意不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主持人要十分自然地收束圆场。如说:“老陈等同志说到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他们的看法也很有价值,今后可专门为此开讨论会。不过,今天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制定教学奖金的发放规定,大家应集中对这个问题思考议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