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影响力
17683800000020

第20章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3)

校长的表扬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是促进教师前进的动力。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正确地对教师进行表扬,会使教师更加努力地干好工作。教师做出了成绩,就该及时表扬,如果校长对教师的成绩视而不见,教师的心就像被泼了一瓢冷水,缺少了前进的动力。

表扬,既鼓励了先进,又鞭策了落后。事实上,对先进的表扬,本身也就意味着对落后者的批评。由于这种批评是委婉的、间接的,是一种引导与鞭策,往往比直接的批评更有说服力,更有利于激发落后者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运用表扬作为一种学校管理的手段,努力发现每个教师的优点和进步,然后予以正确地表扬,你会倍尝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学校工作做得更出色。

六、明确对教师工作的期望

明确对教师工作上的期望,明确说明其工作对学校工作的重要性。校长要经常和教师交流,表达你对他工作的认可和欣赏,你期望他怎么样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教师工作和学校整体工作尤其是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切合点,说明其工作完成效果对学校整体工作完成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以加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提升其使命感。

七、善待教师

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要求向上的,他们的本质是优秀的,要充分地尊重教师。要意识到教师同样需要在工作中成长,需要有人不断的引领,不断的鼓励,不断的赏识。校长要看到教师劳动的意义与特别的艰辛,做好优良的服务工作。要关注教师完成工作的过程,帮助他们解决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关注工作的成果更重要。要懂得教师具有无限的潜能,靠校长用自己的智慧、真诚、艺术的方法、有效的途径让教师释放自己的才能与热情。校长要不断利用各种机会扩大教育工作的意义,让平凡的工作充满激情。校长尤其要善于把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工作相联系,让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能体会教育工作的价值与意义。不但校长要赏识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学生都赏识教师。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与自豪感。

善待教师不只是物质的,主要是精神的。作为校长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教师始终感到校园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我认为对一名校长而言,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教师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思想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校长适当的赏识表扬,将会极大地激励教师,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如果校长公平的赏识每一个教师,那么每一个教师发挥的潜力是巨大的,是无法估量的。

第四节 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批评

虽然有些管理者经常批评下属,但不见得下属就能心甘情愿的接受批评。批评也有批评的方法,要努力提高批评的效果。

一、批评或纠正别人须牢记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动机目的要清楚。我们改变人、批评人的动机目的是要帮助对方改变其观点、方法、言论和行动,而不是激怒对方、压倒对方、打击对方。

第二个前提是不伤对方的感情,不伤人的自尊。这就要求我们在批评别人时,充分注意到对方的情感、自尊的承受力。

从这两个前提出发,我们就不会再采取争论和指责的方式,与别人争论,不客气地指责对方是如何的错误,论证自己是如何地正确,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解决任何人际矛盾和难题,反而会增加隔阂,增加偏见,加深矛盾。

二、有效批评应注意事项

怎样达到批评别人的良好效果,即不伤感情改变他人的明智而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

(一)从赞扬和友善入手

在批评纠正别人之前,先提到别人的优点,可以表明你的真诚,从而找开对方的心扉,在肯定和尊重对方人格尊严,赞扬他的优点的基础上,再提出你的批评意见,这样对方比较容易接受。比如:“小周,你各方面表现一直都挺不错的,大家都觉得你很认真负责,今天这件事你看这么办是不是更好?……”

(二)注意场合

纠正人、批评人,最好是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再温和的批评也有可能会刺激对方,因为他会觉得在别人跟前丢了面子,以为你是有意让他出丑,也可能认为你这个人不讲情面,不讲方法,没有涵养,甚至在心里怨你动机不善。这样,你期望对方改变的目的也就很能达到了。

(三)措辞客观准确婉转

措辞要客观准确婉转,是说在纠正别人、批评别人时,不能主观命令,不能夸大其词,不要生硬直露,更不要纠缠旧账。

三、如何有效批评

如何做建议性的批评,如何尽可能地达到批评的效果,如何让批评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是每一个校长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迂回商讨

人人都有羞耻之心,措辞激烈的直接批评会对教师自尊心造成伤害。因此,在批评自尊心很强的教师时,迂回商讨法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做既不伤害其自尊心,又能使其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特点就是针对教师的不当之处,运用逻辑推理使其幡然悔悟。例如,当教师犯了错误的时候,您可以说“照这样的方法如何?”或“这样做的话,效果会更好吗?”等等。

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批评教师的时候,要平心静气,语言缓和,和犯错误的人一起分析为什么错,错在哪里,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怎样,要让被批评者心服口服。

(二)旁敲侧击

在环境、身份、礼节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下,批评者想批评人,但又不便直截了当地批评,便另外找个对象来进行批评,让被批评者感到是在挨批评,从而起到“指桑骂槐”的效果。特别是当教师的某些错误或不宜点破,或尚未探准,但需要用别的事例来暗示或提醒以促其自我醒悟或收敛时,旁敲侧击这种方法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说来,旁敲侧击法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最好:

当校长直接面对教师本人进行批评时,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似在议论他人,实际上是在批评被批评人。其要诀是领导者必须找到与其相似的事物或相似的人,否则词不达意,难以对号,不易奏效。

当校长面对众人批评犯错误的教师时,可以点出一些只有犯错误的教师才能心领神会的事情,对其进行暗中警告,令其自我警醒。

(三)触动批评法

领导者批评冥顽不化的教师时,在谆谆教诲实难奏效的情况下,还必须用深刻的内容和强烈的语调指责教师,目的是唤起他的责任心,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一种警戒。

一般来说,触动批评法对于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性心理比较突出的人效果特别明显。领导者加大批评的刺激量不但不会妨碍批评的效果,还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总之,触动式批评是一种“火药味”比较浓的批评方法,运用不当可能使领导者与被批评者之间发生对抗。因此,领导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谨慎使用这种批评方法。

(四)无声斥责

斥责是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这种批评方法对自尊心较强的教师会产生很大的伤害作用。

有时,教师因一时疏忽或一时想不到等原因也会造成不少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可以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假如这件事由您来处理您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尊心很强、个人自律性较高的教师,校长采取无声斥责法,便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但此方法并不能用于那种玩世不恭、麻木不仁者。

(五)因人而异

既然批评做的是人的工作,所以批评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人而异,就必须考虑被批评对象的各种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