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影响力
17683800000023

第23章 提高校长语言效率(2)

当校长要阐述一个道理,启发大家进行思考时,可以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及事例作开场白。这样开场可以使听众在讲话者的幽默启发下,迅速激发兴奋点,集中精力进入角色。

(三)从展示一个实物开始

在发言前,如果校长手里有关于发言主题的任何实物性材料,这时,发言不妨从展示实物开始。一张图纸或一张照片,因其能直观地反映一定的主题,常常能够很快将听众吸引过来。而且,您还可以将自己的话题抽象成一幅画但根本不必去追求它的艺术性,或者随便写几个有趣的大字。别出心裁的字迹也能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只要物品有助于讲话者借题发挥就行。

(四)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有时,校长的发言时间非常短,此时,发言就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从一开始就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讲话的基本目的和主题告诉听众,激起他们想听下文的欲望,接着在主体部分加以详细的说明或阐述。

(五)从提问题开始

向现场的听众提出一个问题,无论听众的回答正确与否,讲话者都可以从这个地方人手。这种情况适用于发言的主题与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听众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提出的问题应当接近听众的生活,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能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或能给听众以启发教诲。

(六)提出严峻的事实,引出悬念主题

如果某一问题非常紧急,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您从一开始就可以提出严峻的事实,因为听众非常关心,这样一下子就在听众的心里造成一种悬念,抓住他们的注意力。采用此种讲话开头时,可能需要补充一些内幕消息。

(七)用涉及听众切身利益的话题

开始如果校长觉得自己的发言与听众的利益无关,可以寻找一个切入点,将自己的讲话与听众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即使牵强一些,但为了开始时能够吸引听众,有时不得不有策略地绕个弯子,待听众的兴趣起来,尔后转入正题。

(八)从阐明讲话原因和背景开始

当发言对于听众来说比较突然,或事先没有打招呼临时需要发言时,可以先把讲话的原因或背景交代给听众,让听者一下子就明白您为什么要讲话,讲话的理由是什么;或者说明讲话的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讲话的初衷。

(九)用赞扬的话开始

当教师做出了成绩,需要您做总结性的发言时,可以用赞扬的话开头。真诚的赞扬会使他们乐意听下去,同时,您也会被当作和蔼可亲的领导而被听众接受。

以上介绍了九种讲话开头的方法,在讲话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场合,结合自己讲话的主题灵活运用。

第三节 如何通过讲话树立校长威信

校长讲话艺术不仅对学校校长的工作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和校长的自身形象及从事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威信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校校长是关键”。在千变万化、色彩斑斓的社会现象中,学校校长是令人瞩目的对象,而作为学校校长,在各层次、各领域之中,学校校长必须通过自己的表白,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权威,也就决定了学校校长必须加强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

如何利用讲话技巧树立学校校长权威呢?

一、校长应正确对待权力与威信的关系

有的校长在树立威信的问题上,偏重于从权字上下工夫,认为有权有威,无权无威,因而要以权树威。这里需要探索校长权力与校长威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威信是依靠什么因素建立的。

校长的威信是对教师的感召力,树立威信的关键是校长的心目中要有学校和教师的利益。校长每讲一言,都要坚持站在学校和教师的整体利益的立场上,真正做到为学校服务。

二、要持审慎态度

校长在行使权力时,有其合法性和强制性,但过多地采用强制手段,即使权力的行使是正确的,也会使部属有被驱使感。因此校长行使权力时要持审慎态度。

三、要具有无私精神

校长客观上拥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但校长不能炫耀权力、滥用权力,甚至使用合法权力追求个人特权。如果这样做的话,部属必然会产生对抗力抵制力,从而削弱了权力的效果,降低权力的威信。所以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罚不避亲,赏不避仇,才能树立起威信。

四、要尊重人格

任何人从事工作,不能纯粹为了赚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争取社会地位和人格平等。人皆有自尊心,人皆有争一口气的思想。我们绝不能把人当作机器看待。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为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人当牲口使唤。这种抹杀人性的做法,不得人心,效率只能是表面的、短暂的。综合成功领导者的经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长处,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使人感到亲切、温暖,使人感到如沐春风。譬如,呼出时代最强音“理解万岁”的老山前线英雄们也正是在他们保卫祖国的事业心与后方人民建设祖国的事业心强烈共鸣的前提下打出了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国威和军威。

五、要积极激励

任何学校对人的领导和管理,都不外两大方法:一是消极地制裁和惩罚;二是积极地激励和嘉奖。前者是利用人的畏惧心理,使之不敢为非枉法,但这只能保持一种最低的工作标准。后者则是利用人的积极向上心理,使之奋发努力,潜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领导者的威信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对领导者的一种真实感情的结果,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应。领导者在讲话过程中,要注意揭示群众尚未发现的问题,言谈举止成为群众学习的典范,在学识、风度,能力等各个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对象,在不同场合发挥讲话技巧,不能傲慢地与群众接近,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威信的树立与提高。

第四节 如何提高校长即席讲话的水平

即席讲话是校长常遇到的事情。校长在参加各种讨论会、茶话会、欢迎会以及欢送会时,经常要即席讲话。它要求边想边说,边说边想,所以很能体现人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校长很有必要提高自己即席讲话的语言技巧,以便在这种场合下临阵不慌,应对自如。

一、校长即席讲话的特殊要求

即讲话除了具有一般讲话的要求以外,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快速组织,顺理成章

即席讲话者确定了讲话主题,构思了初步轮廓以后,要快速展开联想,收集资料,同时应注意观察现场和听众,捕捉那些与讲话主题有关的人或情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围绕着纲目,迅速地组织起来,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二)开头要有先声夺人之势

即席讲话的开头非常重要,能否抓住听众,是整个即席讲话成败的关键。开场白要抓住听众感兴趣或者最关心的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截然不同的观点,把与会者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从而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生动活泼,吸引听众

在发表即席讲话时,力求生动活泼,以增强临场的气氛。校长可用听众比较熟悉的特定地点、特定节目,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纪念意义的实物等来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增强讲话的通俗性和说服力,使人听起来亲切动情。在讲到某个比较严肃问题的时候,可以用轻松的语气进行调侃,在讲的过程中,还可以征求听众的意见,以取得他们的理解。

(四)立场鲜明,以理服人

讲话人要尊重听众,这样才能得到听众的尊重和信任。讲话立场鲜明,襟怀坦白,把诚挚的情感融入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之中,使每一句话都是感情的凝聚,心声的流露,使讲活动之于情,寓情于理。

(五)要具有感染性

即席讲话要求讲话人精力旺盛,声音洪亮,感情丰富,对听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六)时间不宜过长

即席讲话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听众的厌烦心理。时间越短,听众的情绪越好,精力越集中,效果也就越好。所以,即席讲话要长话短讲,杜绝废话,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要讲。

(七)结尾利落,令人回味

即席讲话不能虎头蛇尾,有好的开头,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结尾。结尾要有力度,在言犹未尽或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留下回味的余地。比如可以用充满激情的话或者总结性的话语结尾。

掌握了以上要领,您的即席讲话就会更加精彩、动人、掷地有声,听众也更乐于接受。

二、如何提高校长即席讲话的能力

即席讲话是校长发送信息,听话者接收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将自已的内部语言迅速转换为外部语言,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想法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据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成准确的语句,并迅速用语音表达出来。因此要想提高即席讲话的表达水平,取得理想的讲话效果,就必须充分重视词语的迅速选择、组合,修辞的生动。不难看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是即席讲话的基本表达手段,是即席讲话水平的直接体现。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过程中的阻隔,这除了涉及讲话中内容的提炼、取舍、组合的问题之外,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讲话时语言手段运用上的不够熟练。所以,校长要想提高即席讲话的水平,首先必须要努力提高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素养水平,使即席讲话不但内容精彩、组织得体,而且用词贴切、语句顺畅、修辞生动,发音清楚。这样才能富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一)发音清楚、语调自然

即席讲话中信息的传递方式主要是凭借语音。语音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因此,要提高即席讲话水平就必须注意提高语音的表达水平。校长如果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并善于运用各种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那么说出话来就悦耳动听,使人愿意听、注意听,从而增强讲话效果。假如说出话来发音含混,语声微弱,语调平淡,语速过快或过慢,那么就会使人闻而生厌,理解吃力,甚至产生反感,从而影响讲话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讲话表达水平,就必须过好语音关,要力争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力度恰当、语调自然得体。

除此之外,还应指出,作为一个校长应该注意带头学习使用普通话。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多个民族。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大方言。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有突出的差异。因此各民族之间,各方言区之间,大家都使用普通话才能够顺利地交流。

1.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即席讲话以语音为基本手段。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节。音节就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语音自然单位。一般说来,每个汉字在读音上就是一个音节。我们平时说话,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发出一连串的音节,形成语流。

2.语调自然得体。说话时每句话都有一定的停顿,声音轻重快慢和高低升降的变化,形成一种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语调是讲话特有的一种表达手段。说话时,仅仅把字念得准确清楚还不够,还必须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调。语调和字音配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即席讲话中语调的变化与思想感情的表达直接有关。平时我们形容一个人讲话平板乏味就说像“老和尚念经”一样,这是因为和尚念经缺乏丰富的语调变化。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校长即席讲话能力强,说话时注意使句子的语调具有恰当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哪怕是讲解比较枯燥的内容,也能吸引听众;有的校长则总是用呆板平淡的语调讲话,即使是介绍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使听众昏昏欲睡。这说明能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语调直接关系到即席讲话的表达效果。

3.音量适合要求。在即席讲话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音量的大小。这里所说的音量大小是指整个说话过程中的音量,而不是指上文谈到的由于某些表达需要而在一些语句上所作的重音变化。一般说来,确定音量的大小要考虑到说话的场地、听众的人数和说话的内容。在空间范围大的场合讲话,面对听众的人数多,说话的音量就要适当加大。说话的内容如果是鼓动性的或是抨击性的,一般也应适当增大音量,以加强说话的气势和力量。如果是属于说服劝告或安慰开导的内容,音量就应当减小,使讲话显得亲切缓和,容易被人接受。总之,音量的掌握要根据条件、内容的需要来确定。

(二)遣词造句,平易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