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影响力
17683800000008

第8章 全面理解校长的影响力(8)

三、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前提条件及方法

校长这个职务是人民授予的,有了职务就有了与职务相称的权力,但不能认为有了权力就一定有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上级领导不能颁发的,要依靠校长去争取。怎样才能获得这“非权力性影响力”呢?一是校长应具有的优秀品格是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前提。校长应具有哪些优秀品格呢?优秀品格集中表现在以身作则上。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里的“令”可以理解为“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走得正,行得端,才能对其行使权力人颁发“通行证”。一个只会使用“职位权力”,不会用自己模范行动去影响师生的校长,即使他有很强的能力,也很难把学校办好。二是校长应具有的能力、水平是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条件。一个有知识、有才能的校长,能吸引人自觉地接受其影响,因此在行使权力上就比不具有这种影响力的人具备优越的条件,就有可能给事业带来成功。校长应具有以下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规划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专业能力。三是校长应具有的注重感情因素是获得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方法。积极的情感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则产生不良的心理效果。校长应该在自己权力范围内,合法合理合情地满足师生的正常要求,对不恰当、不合理的要求,应说服教育,从而使他们主动取消或放弃。校长应该在学校里创造融洽的心理气氛,只有热爱师生,才能与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信赖的关系;只有尊重教职员工,双方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才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校长合理地发挥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是提高自己威信即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不过,权力性影响力毕竟主要是伴随职位而来的,是外界给予的。这种影响力固然也能从客观上逐渐养成师生遵守纪律和从事工作的某种积极性,但效果是有限的。明智的校长,在使用权力性影响力时,总是持谨慎态度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不同,像磁石一般地吸引人,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最大、最持久、最巩固的。

四、如何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学校校长的威望来自校长的人格、才华、学识,具有感召力。

“士为知己者死”,自古如此。如果校长能尊贤重道、礼贤下士、选能而用之、择善而从之、有不善则改之,学校就有活力;如果校长见义勇为、见利勇让、见危授命、见贤思齐,学校就朝气蓬勃。许多事实说明,不管办事条件多么差,只要领导平等待人,体恤下情,甘苦与共,严于律己,就有感召力、影响力。要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校长的日常工作应当做到七忌:

一忌打击报复

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在工作中果断地采取必要的方法、措施或制订某些严格的规章制度,难免会让少数同志的言行受到制约,从而产生对立面。此时校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心态,切莫对有抵触情绪的教职工进行显性或隐性的打击报复。所罗门曾说:“不报宿怨乃是人的光荣。”因此,校长对自己的对立面可保持沉默,不加任何解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让短时内思想上不通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自己消化消极因素,原谅和理解校长的工作;也可对症下药,善意地去“治病”。如果他在教师间散布某些事或言论或校长的工作过失等,试图扩大对立面,校长就必须认真对待,或公布事实真相,或纠正自己的言论,把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校长要有宽容精神,有高的姿态,运用单独谈话等方式,巧妙地引导,耐心地做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二忌当收发员

校长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缺乏自知之明和服务精神,缺乏不断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没有决断的能力,思想狭窄,反应迟钝,对重要或迫切的事情,在突变之时,不敢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对学校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打算等。校长手头常是课堂之外、教师之上的“纸上谈兵”,仅仅满足于当“收发员”,上传下达,成了“小事看不到,大事做不了”的“闲人”。因此,校长必须树立长远的思想,活跃自己的思维,吸取新鲜的信息并及时反馈,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途径,善想善说,敢作敢为。校长要从小事情抓起,从手边的事情着眼,控制学校的全盘局势,广泛联系教师,走进课堂,当好教师的主心骨,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三忌游离群体

校长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和教师之间应当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跟他们谈话,向他们交代工作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答复他们的问题时,不带官腔官调,不要轻易训斥责备,以免使教师产生反感。校长要树立威信,并不靠对教师居高临下地发布指令,只有把自己跟教师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远离教师队伍的群体,方能赢得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方能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四忌居功自傲

学校工作如取得一定的成就,无论是校长独立完成的,还是其他领导成员共同完成的或是教师协同完成的,校长均不能把成绩占为己有,刻意为自己镀金,沽名钓誉。否则就会因为自己的狂妄而挫伤同事和教师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感情。校长只有最大限度地承担责任,克制私欲,最小限度地享受荣誉,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居功自傲,只能是走进狭窄的死胡同而给工作带来损失,也不可能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五忌情绪不稳

校长犹如绣针,教师好似绣线。校长要理顺自己的工作顺序,就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以及先后处理的顺序,规定完成各项工作的期限,责任下放到人,到期检查,工作处于有序状态。校长如情绪波动,则不能保持客观的冷静的状态,说出话都冷冰冰,不近人情,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如果情绪很低落,就会失去理智,出现失望,丧失信心,必须对这样的心理状态及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否则也不可能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

六忌思想禁锢

校长在学校工作的领导中,出现一筹莫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禁锢,缺乏思想的自由不能说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实真正美好的东西是不可战胜的,那些靠限制思想自由和“特保”而存活的东西是脆弱的。我们曾经保持过多少不值得保护的东西?如“两个凡是”、“三忠于”、“四无限”等等。对此,我们可以从狼和黄羊的故事中得到启示。

狼是黄羊的敌人,但是在速度和耐力上均不是黄羊的对手,只能猎取黄羊中的一些病弱者。澳大利亚人为了保护黄羊而杀去了狼。但是,由于黄羊失去了威胁和对弱者的淘汰,黄羊体质下降,病弱者增加,头数减少,对此,澳大利亚当局又只好用飞机从非洲运来狼。因此,我们说,在校长领导的一个学校中,应当有一个思想自由、气氛和谐的环境,破除思想禁锢,才能让非权力性影响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七忌不懂规律

校长作为搞教育的仅仅凭热心并不够,还必须懂得教育规律,如果不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对教育理论没有研究,想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一个校长,如果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较大,那么他的权力性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强;反之,如果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越小,就会使他应有的权力性影响力降低。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校长应当正确地行使权力和时时注意自身因素的影响,以便能充分发挥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的作用。

五、校长的非权力效应

所谓“非权力效应”,是和权力效应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并非由权力,而是由个人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智慧才能等非权力因素所带来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话,有的人说了就管用,而有的人说了却没人听;同样的事,有的人去办就顺利,而有的人去做就困难。比如,对于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一类的事,人们往往求助于一些德高望重的人。经他们一做工作,问题就解决了。反之,有些问题本来并不难解决,但如果让某些威信不高的干部去处理,群众却要“顶牛”。

对于一个校长来说,有权未必就有威。校长的权威不是天生固有的,也不是上级或组织恩赐的,更不是自封的,而是靠自己的思想修养、人格魅力、影响力、文化层次、群众关系等诸多因素塑造出来的。就像一位省领导所说,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靠上级“封”不来,靠权力“压”不来,靠宣传“吹”不来,靠耍小聪明“骗”不来,只能靠不断增强党性和以身作则、带头实践党的宗旨逐步树立起来。

近年来,时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感叹:现在基层工作没法干,老百姓不服管,不听话。其实,不是老百姓不听话,而是我们有些干部不像话。古人云:“政者,正也,己不正焉能正人?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群众不光听我们怎么说,更要看我们怎么做。

试想,一个刚刚吃了请,就在台上酒气熏天地大讲拒腐蚀、永不贪的干部,怎么能让群众信得过?又怎能具有“非权力效应”?

那么,如何提升校长的“非权力效应”?一靠真理,二靠人格。

具体来讲,就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坚持以才服人。才从何来?来自学习。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善于用科学理论之“矢”射工作实践之“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瞎指挥和决策失误,工作起来才能让人信服。

二是要坚持以情感人。校长要讲原则,但也要讲感情。一个高明的校长应当主动与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主动促进上下级之间感情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与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切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官僚主义。

三是要坚持以德感人。俗话说“人为本,德为先。”校长要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廉”字。“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公生明,廉生威。”校长只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就一定能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感染师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五节 如何理解校长素质与非权力领导的关系

一、校长素质略述

所谓“素质”,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亦称“禀赋”,二是指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它是一种潜在的领导能力。校长素质的优劣高低,直接影响着关系着一所学校的成败。今天,我们正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一校之长,如何去应变呢?

清正廉洁,率先垂范。古人入仕把恪守仁义作为为官修身的第一要务,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如诸葛亮主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太宗要求群臣:“位尊应不忘节俭,禄厚应不事奢靡”;包拯认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于谦以“两袖清风”为荣。作为现代领导者,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始终廉洁自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教职工能否被“黄金潮”冲倒,校长是关键,校长身正廉洁,率先垂范,各种腐朽思想就无法侵蚀,各类蛀虫就会被威严吓倒,自觉逃窜。

胸怀坦荡,知人善任。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需要魄力和胆识,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和气量。如青年教师刚刚进入学校,有很高的“角色期望”值,他们既想得到丰厚的物质待遇,又想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人格尊重,对他们的这一期望,校长应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言行风貌,让他们获得较清晰的“角色期望”。又如,在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的刺激下,一部分有专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常因各种原因,产生干教师这一行没出息、无前途的想法,甚至想方设法跳槽。校长对这类中青年教师也应给予理解,为他们提供教学竞技机会,让其施展才华,获得成功,同时大胆选拔,用其所长。只有校长具备爱才、识才、护才的素质,人才才不外流,在“用人之长”中使其“长”更“长”,在容人之短中使其“短”变“长”,让众才齐心协力共兴教育。

听取意见,正确决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校长更须虚心纳言,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而获得比较全面可靠的信息,以便集众人之智慧,矫管见之偏差。倘若校长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势必造成“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兼听则明”,领导只有虚心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心声,才能了解群众的需要、困惑和疾苦,和群众打成一片,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作为校长,若注意收集大量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同时作周密细致的分析,作出的决策才会正确全面。

深入基层,体恤下情。校长为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必须把关心下属作为自己必备素质。因为,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只有校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教师交朋友,为教师之忧而忧,为教师之乐而乐,缩短上下级距离,教师才能心悦诚服地拥戴你,服从你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