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17

第17章 统筹兼顾,高效处理各项工作(9)

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抗日军政大学》拟定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鲁迅艺术学院的校训是“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校训必须根据党和国家规定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类型、培养的任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诸因素而定。就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应该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总目标。

良好的校风能够促进好的、符合实际的校训的实现。相反,符合本校实际,对学生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和鞭策作用的校训又能反作用于良好校风的逐步形成。

应该说,校风和校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校风能在学校形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积极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影响学生的品德、学生和身心的健康成长。然而,良好的校风的建设和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行为所能奏效的。因为既是风气就有正有邪,有好有坏,所以我们祖先很早就注意到了“移风易俗”的问题。《诗·周南·关睢序》中说“美教化,移风俗”。《礼记·乐记》中更有“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记载。著名学者顾炎武研究历代风俗而得出一个结论:“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任何时代的风尚习俗都会改变,而且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好的社会风尚一定能够形成。因此,对一个学校来说,良好校风的形成,也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弘扬好的,抵制和改造陋习,坚持到底,努力建设。对校风建设,我们认为它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样,重在建设。但具体到每个学校,应该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抓住以下几项工作:1.要结合本校实际提出鲜明的行为、活动特征方面的要求。一种好的风气虽然是长期自然形成的,但学校领导若能及时总结本校师生行为活动的突出特点加以概括,使之更加鲜明,就能增加自觉性,加快其蔚然成风的速度。当然,领导者的反复宣传,反复提倡,严格要求,使其逐渐普遍化、深入化的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

2.要有严格的奖惩措施。在养成良好校风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对体现本校风气的行为做法要及时坚决地给以肯定和鼓励;对违背该校风气的行为和做法要敢动真格的,坚决予以严厉处分。这样坚持下去就会抵制不良风气的发展,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3.要树立榜样,培养骨干。现代管理的“组织文化”理论认为,模范人物是组织价值观的人格化,是组织传统与风气的载体,起着承担、象征和延续传统与风气的作用。因此,一个学校要养成良好的校风,不仅要大力提倡师生学习效仿外地的先进模范人物,更要注意培养本校的好典型,使师生们更能从他们身上受到感染和激励。这种“见贤思齐”作用的榜样教育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光荣传统。但是这些榜样和典型要有一定的比例,不得少于20%,并不断扩大。否则,无论领导如何倡导,良好的校风也是不会自然形成的。因此,在建设良好校风的过程中,领导一定要摆脱“齐步走”的困境和“一刀切”的过急要求。要敢于培养和树立一批代表本校特色的好思想、好作风的典型和榜样。

4.重视感情投资,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校风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建立和谐亲密、友好、理解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必须把建立、维护和改善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任务,特别是以“理解、尊重、谦让、互助”为纽带,爱护师生员工、关心师生员工,以产生较多的“知遇效应”,使广大师生员工甘心情愿地为培养和坚持学校好的风气而竭尽全力奋斗。这也就是“以心换心”的感情投资所产生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效应”。

5.校长要成为一校之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言谈举止,是学校一定风气的镜子。因此,要倡导一种良好的校风,校长必须带领全体领导成员不论在什么范围和情况下,都要率先垂范,坚持那种良好风气的特征和要求。众所周知,有张伯苓放弃高官厚禄,一心“教育立国”的榜样,才有南开中学品行端正的校风;有陶行知拒绝蒋介石的千方笼络而倾心于“育才学校”的精神,才有《育才中学》学生甘为“人中人”的美德。

当然,一个学校要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校风,除了上述几项要做好的内部工作外,还应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与之相适应,相配合,尤其是周围的社区环境更为重要。这也就是社会大气候与学校小气候的关系。学校的小气候是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和制约的;但大气候又是由许多小气候组成的,好的小气候也会影响和反作用于大气候的,并不是说小气候都是消极、被动的,只受大气候影响的。所以,一个有作为的校长要建设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根据本校实际,结合教育教学规律,选准良好校风的特征和传统,坚持不懈,认真对待,努力奋斗,如此,就一定会建设和养成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生活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并将长期起作用的良好校风。

(第十三节 )如何整体系统地安排校长的工作

一、校长的工作内容

校长可以说是学校的“一家之主”,工作比较繁重,这就要求校长有合理安排工作的能力,不会使自己陷入繁忙的工作泥潭中。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校长首先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做好教育思想的引导工作

作为校长,应花大力气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高度和具体实践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在各自的工作中处处以方针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既抓智育又抓德育;既抓智力因素,又抓非智力因素;既抓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又抓升学工作,一切工作都纳入贯彻方针、提高办学质量的轨道上来,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观念。

(二)做好办学思想的落实工作

在办学指导思想方面,校长应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办学思想的确立,关系到学校发展的走向,关系到培养接班人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三)做好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应建立团结、和谐、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从目前学校的实际发展趋向,校长设一正两副为宜,下面建立四处一室较为合乎实际。每个处室是一个指挥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名领导分管,独立地认真地搞好本职工作。

(四)做好学校发展的规划制定

校长应根据社会对教育办学的需求和本校实际,围绕办学目标与方向,提出并制订学校发展五年、十年规划,确定好学校发展的具体步骤。规划必须是高起点,同时又是切合实际的。符合客观需求的规划,是鼓舞全体师生精神,激励全体师生意志的催化剂、粘合剂,也是统一教师思想,使教师用实际行动为规划奋斗,在奋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满足各自成就感的动力。

二、校长要处理的关系

校长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校长与师生的关系

校长受命担任一校之长,对办好学校承担最大责任,因而受到上级的关怀、信任和社会的关注、期待,教职工对组织的信赖和希望也具体集中到校长身上,加上校长拥有学校行政权力,对外是法人代表,对内行使最后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千万要头脑清醒,善谋善断,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教工的公仆。

校长的管理职责与师生服务是一致的,通过搞好管理,办好学校来满足师生合理要求,通过服务师生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办好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校长作为领导与公仆两重身份的统一点。

(二)处理好行使职权和约束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