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22

第22章 发言得体,提高校长的语言艺术(4)

(二)内容充实,观点正确

报告最忌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像所有口语表达一样,报告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报告一般不属于短时间的口语表达。尽管提倡说话要短而精,但报告毕竟比一般讲话、交谈用时较长,听众花费宝贵时间,希望从报告人宣讲中有所收获。如果报告人废话连篇,报告空洞乏味,实在是对听众的折磨,是对听众极不尊重的表现。所以,成功的报告一定要有充实的内容。

另外,报告一定要反映正确的观点。因为报告较之其他口语表达形式应当更具严肃性、科学性。报告人应当对报告的内容、观点反复推敲,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

(三)表达清晰,条理分明

报告一般都是一人讲,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人在听。由于场面大,听众情况复杂,使说与听双方的信息传递增加了很多困难。如果报告人说得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或者啰里啰唆、含混不清,听众就会感到兴味索然,甚至抬腿而去。所以报告必须做到表达清晰,条理分明,使听众能沿着报告的逻辑线索边听边理解,越听越感兴趣,这样报告才能获得成功。

(四)实话实说,亲切自然

尽管报告是在庄重严肃场合下的一种说话形式,但是绝不能把报告变成枯燥、空洞的说教。好的报告应当使听众既感到报告人讲得精辟透彻,又感到亲切自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在报告里讲老实话,不说空话、大话、假话。实话实说,坦诚明快,中肯实在,对事实不扩大也不缩小,不文过饰非,不兜圈子,才能使听众感到亲切,受到听众的欢迎。

(五)尊重听众,讲究话风

可以说,做报告是报告人在听众面前的亮相。这种亮相是指报告人用口语表达的水平和讲话时的文明表现为自己勾画形象。怎样把这个相亮好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听众,讲究话风。说话时要尊重听众,不摆架子,不打官腔,不卖弄吹嘘,要以亲切诚恳的态度对待听众。要时刻记住:你在台上接受台下每个听众的审视,听众在倾听你的话,观察着你的表情举止。任何懒散的、不礼貌的习惯动作,如随意走动,漫不经心地敲打桌子等,都逃不过听众敏感的眼睛。所以报告人一定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报告,有话则说,无话即止;讲文明礼貌,不讲粗俗的话;举止大方得体,语调亲切自然。良好的话风,能使报告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从而促使报告的成功。

(六)报告精彩,震撼人心

现在举行报告会时,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就是台上一人讲,台下人人说,台下的嗡嗡声压倒了台上的麦克风。这固然有听众的问题,但是追根究底恐怕还是报告人要负主要责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报告会都是这样。一些内容丰富、生动的报告,常常使台下数千人鸦雀无声。好的报告,人人爱听,关键是看报告的内容和口语表达有没有吸引力。

报告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是说学校校长在报告时应该如何去做,报告语言应该克服的错误倾向是说学校校长在作报告时,不应该如何去做。这两个问题正好是一正一反。为使报告取得良好效果,我们既要懂得报告语言的基本要求,还要懂得报告语言应该防止和克服的错误倾向。

三、报告语言应克服的错误倾向

报告语言应该克服的错误倾向很多,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居高临下

校长不要把作报告看成是炫耀自己、抬高自己的一种机会。否则,就会造成说的话官气十足,火药味浓,结论性多,论证性少,从而使听众反感,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与听众之间设置了一道妨碍沟通的鸿沟。

(二)敷衍塞责

有的学校校长,领导水平低,政策水平差,情况了解少,在作报告时心中无数,头脑空空。然而,他们又怕失了体面,又怕丢了威信,只好求助于空话和模糊话敷衍塞责。他们对报告的中心内容不是进行深入分析、细致阐述,而是东扯葫芦西扯瓢,海阔天空无边际,以致就像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根本就没有确定的对象。这样,讲的时间很长,触及报告主题的东西却很少,他在信口开河地讲,听众在糊里糊涂地听,要说实际效果,真是少得可怜。

(三)套话连篇

有些学校校长在作报告时,习惯于用套话应付局面。本来,作报告是为了说明问题,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必勉强。然而,他没话硬要凑话说,将那些人家说过多少遍的套话,将那些放在任何时间、地点和场合都不会错的话,硬性搬来,滔滔不绝地泼给听众。

(四)语言不缜密

由于语言不缜密,从而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学校校长作报告时常发生的。作报告,一般而言是在正式场合下,学校校长代表组织讲话,报告内容代表着学校领导层的观点和意图,对下级产生重要影响。故此,校长在作报告时,必须对报告的用语精心斟酌,恰当使用。

(五)题外发挥

与用语不缜密相联系的是报告语言“走题”。有些学校校长认为,作报告与写文章不同,写文章不能没有中心,不能离题,但作报告却不一定需要特别明确的中心,不必那样中心突出、结构严密。因此,他们在作报告时,往往出现下列失误:(1)喧宾夺主。

尽管有些内容与报告的主题并非无关,但在整个报告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是很有限的。有些校长不能认识和把握这种局限性,该详的没能详,该略的没能略,对一些事例和情节描述得过细,发挥得过多,从而淹没了主题,丢掉了中心,使发挥游离于报告内容所允许的范围之外。

(2)被听众牵着走。

报告,作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一般说来是报告者掌握着报告的主动权。然而,听众也不是完全被动的,有时候可能用递条子等方式向报告者提出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校校长就不善于进行处理,对哪些问题应该详细阐述,哪些问题应该给予提纲挈领的回答,心中没有数,而且有问必答,答必详细,甚至连回答不了的问题也勉强解答。为此被听众牵着鼻子走,其报告肯定要“走板”的。

(第六节 )如何掌握谈判的艺术

一、校长谈判的语言艺术

作为一位学校校长,实现学校工作目标是其首要目的,然而你能强迫别人无异议地接受你的条件吗?你又能毫无原则立场地接受他方的要求吗?正因为不能,谈判才成为校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

但另一方面,在谈判之中,无论你使用何种方式方法,无论你事前做的准备有多么充分,无论对于胜利有多大的信心……所有的准备、方法、信心,全都得通过一种媒介反映出来,那就是语言。

语言是谈判者思维的物质外壳。人们称谈判大师为“语言大师”,因为他们有“咳唾成珠”、“起死回生”的语言能力。的确,在谈判中,人们是凭借某种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谈判高手都能有效地运用一种、甚至数种语言来精确、清晰、系统、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说语言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媒介并不过分。在谈判桌上语无伦次,不能很好地阐明自己立场,或面对对方的攻势找不到话说,那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都必败无疑。

如何提高校长谈判时的语言艺术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要有同情感

在谈判过程中,说话应从对手的角度展开。有的谈判者不注意调整自己说话的立足点,因而导致失败。

(二)语言要委婉动听

就是讲话要用婉转曲折的方式,使人听后感到很舒服,这种语言讲出的话称为委婉话。对校长来说,不能轻易地用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来表态,让人抓住把柄,借题发挥,给自己的国学校及个人带来危害。但并不是说,无论什么话,都要故意把它弄得圆滑,因为这样一来,反使对方觉得他是个十足的狡猾人物,毫无待人诚意,影响到谈判的顺利进行。优秀的谈判者应把握好委婉话与圆滑话的区别,委婉不是含混。

(三)适度的寒暄语言

寒暄话有时在谈判中是必需的。开门见山有时会节省你的时间,而必要的应酬话却能联络相互感情。一个谈判高手应当会说高明的应酬话,这就有个适度的问题。

(1)适度的称赞和道歉。见到谈判对手可以说:“见到你我很高兴。”但不能说:“见到你,真是三生有幸。”因为这种过分的称赞,会给人以虚伪的感觉。另外,见面后互送名片,也要就对方名片内容在认真逐项看后,称赞一下对方的地位、知识等。

(2)客气话要说得新奇、轻松。不要不分新交还是老交,见面就说:“你好吗?”也不要像有些人开口就讲:“XX先生,我知道你是个大忙人,我不想浪费你的时间。”这种俗套真正浪费双方的时间。

(3)注意倾听别人的回答,观察别人对应酬话的反应。不能用应付的想法而要用认真的态度来讲应酬话。

(四)语言要幽默活泼,消除紧张的气氛

幽默既是谈判者运用智慧的方法,同时又是运用智慧的风格。

谈判是一件很费力的工作,谈判达到高潮或濒临失败时,紧张的气氛令人头痛、急躁,威士忌酒、口香糖、休会,都会帮助缓解紧张的气氛。在中国,可以去吃饭;在中东,念珠也有相同的功能,但没有一样东西比笑话更能缓和紧张的气氛了。谈判高手会在适当的时刻,以妙语连珠的笑话调节谈判气氛。这些笑话,不但要适合对方的知识程度、文化传统,而且应该是十分有趣的。谈判高手不是为了引人笑而讲笑话,更不能讲一些庸俗、低级的东西,自贬身份。

(五)语言简练贴切,必须突出中心

谈判者的语言要目的明确,让人听得明白,易于接受。俗话说:“话少为金,话多为铜。”谈判者要修辞炼句,用词准确、精当,并且抓住谈判对手的特点和心理活动,集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身。

(六)语言中尽量运用事例证明

理论是重要的,但是理论有时比较枯燥,难于使人理解,若能引用例证,就更能使你的观点生动明了,易于为对手接受。有人研究发现,用十倍的事例来证实一个道理,要比用十倍的道理去论述一件事情更能说服人。

引用例证时,首先要注意切题。越是切题的例证,越有说服力。要避免隔靴搔痒,或南辕北辙。其次,要讲真话,不要编造例证,多用具体的实例。只有真实的例证才有说服力。

二、校长成功谈判的素质要求

校长谈判必备的素质是指学校校长在谈判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心理的、行为的综合优势和特征。

(一)具有正确健康的谈判意识

校长在谈判时必须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谈判是一项合作的事业,也就是说校长的谈判意识必须是健康的,即以正当竞争的手段来达到存异趋同的目标。报复心理与致对方于死地的潜意识都是与谈判的真谛不相容的,这样的校长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谈判家。

(二)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广泛的理论知识谈判是人类各种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过程,谈判桌上的各种议论,有时声东击西,有时拐弯抹角,乍看起来,与谈判内容毫不相干,而实则是在“兜圈子”、“摆迷阵”。进而使对方在疲乏无知的情况下或泄露机器,或草率让步,对于一个阅历浅薄、知识枯乏的人,是难以在强手如林的谈判过程中应付自如,进退有度的。

要做一个合格的谈判家,知识结构及水平与其谈判水平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如果平时有渊博的知识储蓄,面对谈判桌上的某些复杂问题时,谈判者就会把大脑中储有的知识、经验、理论迅速输送出来。有的是深思熟虑的方案,有的是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对策,有的是发人深思的设问……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谈判的效果。

经验、知识以及谈判技巧的巧妙结合,可以构成一个人在谈判中高超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能够改善最后谈判的质量并增加创造性谈判的可能性。

要做第一流的谈判人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人想把所有的知识完全掌握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谈判工作的性质及特定的内容要求参加谈判的校长应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只有建立起谈判活动所需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工作上的最佳效果,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善于思索、精于判断、明察秋毫

善于思索是校长参加谈判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而认识事物、判断事物准确与否,则是谈判者的必备素质。谈判过程充满着多种多样、始料不及的问题和假象,需要谈判者不断去认识、思考、判断、观察、分析和综合,以便不断地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谈判方案。

(四)敢于冒险、积极进取,但绝不得寸进尺敢于冒险,这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这对校长谈判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人类的活动,往往由于过分审慎,而丧失成功的机会。对于一个校长来说,愈是敢于冒险,敢于面对伟大的成功和惨重的失败而积极进取,就愈是有力量。

(五)礼让温雅、有理有节、胸怀坦荡

校长要有大家风范、君子胸怀,做到举止坦诚、彬彬有礼。这样才能为谈判创造一种和平友好的合作气氛。不要事事计较、苛求于人,不对别人的暂时误解耿耿于怀才能显示出大将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