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领导力
17684200000049

第49章 成功校长领导典范及管理案例(8)

无论工作态度还是教学效果,他都比我好得多。但学校对我的评价是踏实、认真,对他的评价是“偷懒取巧”。这真叫人奇怪。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云和中学以升学率高而在当地出名。校长第一次同我俩谈话,就提出了希望:向老教师学习,踏实认真地干,争取多考上几个,考取的越多成绩越大。苏云是师大中文系毕业,学过教育理论,热爱教育工作,想在语文教学上研究出点名堂。他听了全组教师的课,教案改了又改,常常是半夜,我都睡了一觉,他还在伏案工作。他永不满足,教学越熟练,他的疑问就越多:“这个错字已给学生改了两遍,怎么还错呢?”“给学生的作文批改,怎么看不出效果?”“学生作文怎么总有一股八股味?”他向老教师请教,他们总是把他夸奖一番,然后,有的说,不要着急,有的则说他狂妄。对这些议论他全然不顾,决心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上学期,他收来几个学期的作业本,对错别字进行统计,并打印成册,帮助学生进行纠正。这学期,又集中经历研究作文,对学生分别讲评、反复修改,学生作文进步很大。可教务处是按规定的“量标”

来评价教师工作的,他的语文练习数量不够,被定为“取巧”。而我虽然为苏云感到不平,但也不愿意被孤立,于是我看老教师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一切按教研组的规定去做,给人留下踏实认真的印象。

分析云和一中的环境对教师发展和成长有何影响?

答题思路:(1)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即反思与更新,同时需要环境的支持。

(2)案例中的环境影响了教师的成长,不仅压制了具有创新精神的苏云老师,而且对案例中的“我”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14.关系密切的一小伙

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答题思路:(1)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2)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

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对协调人际关系、满足成员需,要有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型、消极型等不同类型,本案例不能简单扣为“小团体”或“小集团”帽子;对不同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对积极型应支持鼓励,对消极型应引导转化。

15.他为什么不走了?

B校长调到某农村中学已经三个月了。一天,教初三化学课的A老师来到办公室,郑重地说:“校长,这是我的请调报告。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这里条件差,没奖金,福利又薄。我结婚四年了,至今还没有房子,孩子也无法入托,实在困难。况且,我校的年轻教师进城的进城,改行的改行,都另找了出路。校长,您来这所学校才三个月,我们无恩无怨。请您给我安排个简单的工作,我边干边办调动”。B校长听了先是心头一惊,转而深情并恳切地说:“小A啊,你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是看得起我。‘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

,你还年轻,大有前途,我同意你调动。我来这所学校时间不长,可我了解你。五年来你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来不缺勤或早退。自从你教初三化学课以来,教学提高很快,学生很爱听你的课。只是经费短缺,学校欠老师们的太多,伤了老师们的心,才迫使有些老师调走。在我任期的五年里,如果不把学校面貌改变,我就自动下台?调动的事你尽管办,初三的课你照样教。你这个人我知道,不让你上课,你会不舒服!”自打这次谈话以后,小A老师和B校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他有什么话都愿意与B校长讲;B校长也时常和小A拉个家常里短。事情正像B校长预料的那样,小A老师虽然在跑调动,但从不缺课,而且初三的复习还抓得特别紧。一次,A老师向B校长反映:学校没有围墙不好管理,不仅玻璃长被打碎,而且常有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校骚扰;值班室的被子又脏又破;学校油印机坏了,出套复习题都没法印……轮到小A老师值班了。晚上他来到值班室,一下子愣住了。室内干干净净,床上一床新被子,桌上一瓶热开水。这一夜,他感到心情非常舒畅。第二天一早炊事员来喊他去吃早饭。不久,教研组长告诉小A,学校新买了一台速印机,以后有材料,一律送到打印事,由专人负责。中考后,学校放了暑假。估计考试成绩快下来了,小A在家怎么也呆不住了,便来到了学校。只见后勤人员正在建围墙,B校长也在其中忙着。见到小A,B校长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才接到县招办的电话,今年我们学校打了翻身仗,有35名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你做出了贡献,就是调走了功绩也记在全县父老乡亲的心里。午后,你和我一起到县里去取成绩单,顺便争取一下调动早些办好,一开学就能到新单位报到……”B校长还没说完,小A的眼睛已经湿润了,他有些内疚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想调动了。”B校长听了一拳打在小A的肩上:“太好啦,那我们就一起干吧!”

分析:小A老师最初为什么要调走?后来为什么又不走了?

答题思路:(1)案例中的小A老师热爱教师职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但他的工作并没用得到原校长的尊重和肯定,致使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解决不了。使小A寒心,因此要求调走。

(2)小A是一个高级需要占优势的人,B校长给予小A充分的理解尊重和肯定,在工作中为教师尽可能提供服务,方便教师教学,促进了教师工作,使教师具有充分的成就感,因此小A老师不走了。

16.两种不同风格的会议

A中学,下午4点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即将开始,与会者面前摆者笔记本,两个座位空者。差一分四点,张校长进来说:“现在开会了,大家都很忙。这是会议议程”每人取一张。“大家都知道,教委将在本市选择一些学校,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我打算争取试点的机会。我相信大家都已看过教委的文件,以及我为本校拟订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这时门开了,迟到者小心翼翼进来,关上门,座到空位上。校长看了他一眼,继续说“对于我所拟订的改造试点计划表,以及对你们年级和教研室的要求,有什么困难吗?”

会议如此继续下去……

B中学的年级组长、教研室主任会议将在5分钟后开始。王校长在室内一角,正热心地与位教研室主任交谈。四点零三分,校长看了一下室内说:“我们再等宋老师一会儿,我知道他对这个议题很有兴趣。”四点零八分,王校长建议会议开始。大家随便围成一个圆圈坐着。王校长说:“我希望了解各位对教委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计划的看法,我们学校是否试点,有什么意见。”大多数与会者都发表了意见。大家都同意学校试点,并提了改革试点的建议。王校长正要说话,宋老师进来说:“抱歉,迟到了。我与家长谈话,多用了一些时间。“没关系。倒杯茶,拉把椅子来坐,我们告诉你刚才谈了些什么”校长说。宋老师坐好了,会议开始讨论校长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拟订学校的改革计划”,试描述这两个学校校长采取的不同领导方式?两位校长领导方式有哪些主要差异?你认为哪一种领导方式较好?为什么?

答题思路:(1)A学校:张校长是采取任务型的领导方式;B学校:王校长是采取以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

(2)从本案例来看A与B两校的校长在召开会议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不同:对成员的态度及与成员相处的关系不同;决策与采取决定的方式不同;会议召开的方式及时间要求也不相同。

(3)B校王校长的领导行为方式要优于A校张校长。

(4)学校是非生产部门、人际取向的领导应优于生产(或任务)取向的17.校长应该比教师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