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演讲力
17684300000051

第51章 附录三名人在北大的演讲(3)

诺贝尔文学奖资深评委斯图尔·阿兰北大演讲

我今天非常有幸地在北大和大家交流。我在瑞典学院任职25年,25年期间,为13位作家颁发过诺贝尔文学奖奖章,其中包括非洲的两个作家,今天要讲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个主题,会把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主题会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今天的讲演会给我们介绍三个事,第一个是诺贝尔本人的事情,还有介绍瑞典学院结构的问题,还有介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手续和评奖过程。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瑞典学院。它是1787年成立的,它不叫“皇家学院”而是独立的“瑞典学院”,诺贝尔奖其他的奖项都是瑞典皇家学院评选颁发的,唯独我们文学奖是瑞典学院来操作。瑞典学院,起初是为了促进作家、学者为瑞典语言、瑞典历史以及瑞典文学做出贡献。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从法兰西学院的设立中受到启发,觉得瑞典也应该有这样的学院,促进瑞典文学的发展。法兰西学院有40个院士,考虑到瑞典的规模,20个就够了,但是20在瑞典的语言中好像是“糖”,不够严肃,18这个词发音不错,所以最后确定是18。

谈到瑞典学院的时候.总觉得瑞典学院是颁发诺贝尔奖的,其实瑞典学院分众多的功能和作用。瑞典学院里面的组成部分,有一半的院士是作家,还有一半的院士有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的专家组成,它有很多奖项、很多项目的审核工作要做。

瑞典学院和其他学院不一样,其他学院有的时候一个月见一次,或者频率更低,但是在瑞典学院里面每个星期要会面一次,大概会有20多个项目需要讨论。

这些项目包括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其中之一,这20多个项目里面有50多个奖项需要他们作为日常工作来处理,除了发放和评选之外,他们会审阅各个领域里面的研究项目,这就是瑞典学院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功能的介绍。

瑞典学院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每年颁发50多个奖项,涉及到文学的各个方面,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其中一个,每年的12月20日由国王颁发。瑞典学院的成员是瑞典学院自主决定的。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瑞典学院是一个享有全面自主权的组织,我们自主地选举自主的成员,我们完全独立于政府,独立于议会,独立于权力机构,独立于各式各样的组织。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一点我很难向非瑞典人解释清楚,大家都会问我,怎么会有这样的独立的组织存在?但我要说,我们是独立的,而且它提供了各种决策的公平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文学奖的得主,文学奖的评奖过程都是站在纯文学的、公平的角度评选出来的。

院长的选举是短期的,6个月就结束了,常任秘书长这个工作是终身的,终身有讽刺的意味,就是到70岁你就要退下来了。

诺贝尔先生本人是一位职业的化学家,但是它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企业家,诺贝尔藏书非常丰富,除了阅读之外,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会话、谈话,但是他对社会有强烈的批判的态度,他个人对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好。

甚至有一段时间,他想把他所有的资金捐献来奖励给作家,为什么?因为他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很喜欢做文学创作的人,他写了很多的诗歌,这些诗歌有的用英文写的,有的用瑞典文写的,他把英文翻译为瑞典文,编著发表。

诺贝尔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遗嘱,这个遗嘱写于巴黎,遗嘱里面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这个数目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庞大。

我这里要强调一下,我们只有5个诺贝尔奖,而不是6个诺贝尔奖,在遗嘱里面甚至把它规定了次序,先后是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和平奖是到挪威颁发的,因为大家知道20世纪初期,挪威还是瑞典的一个部分,所以这个和平奖就要挪威奥斯陆去颁发了。

1968年,又出现了新的诺贝尔经济奖,这个和遗嘱没有关系,是瑞典银行主张产生进行的,我们一直在劝瑞典银行为了诺贝尔经济奖单独办一个仪式,不要老跟我们这些正统的奖项挂在一起,他们至今没有做到,诺贝尔经济奖会在诺贝尔颁奖典礼的结尾颁这个奖。

大家还在建议我们设立诺贝尔语言奖、生态奖等等,但是我们一直在说NO,刚才大家看到一个漫画,杂志上面写着诺贝尔第二个遗嘱被发现啦,上面写着应该有这个奖那个奖。

瑞典学院关于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的决定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由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来自主决定,诺贝尔委员会不是瑞典学院,它由5个人组成,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准备很多的材料,准备这些才来来为瑞典学院讨论用的,他们并没有决定权。

诺贝尔基金会也没有权力决定,国王也没有权力决定,国王唯一的任务就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基金会就是经济组织,准备发奖的钱,举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瑞典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和颁发上是唯一的权力,没有任何人可以分享这种权力。

诺贝尔奖评选的标准一共有5个,第一就是要对人类有重大的,第二个评选的标准,就是作品的候选人的标准,他必须是在前一年有举世瞩目的工作成就。

第三个就是诺贝尔奖为什么享有巨大的国际声誉,就是因为诺贝尔奖不考虑国籍,第四点这个作品必须在文学上有极其出色的贡献,第五点这个作品必须是趋向于一个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

这个“理想主义色彩”歧义很多,作为一个语言学家,我会从语言学的方面来跟大家探讨一下诺贝尔遗嘱里的“理想主义色彩”。

诺贝尔在遗嘱里面提出,所有的诺贝尔奖项都应该有这样的特点,对人类的贡献巨大,在过去的一年中,后来在评选的过程中,很多对人类贡献巨大的方面,不可能在一年做出来,所以对这一点有宽松的解释。

奖项与国家无关,是授予得奖人本人的,遗嘱是在瑞典的国家主义盛行的时候写的,当时没有人理解诺贝尔为什么把财产给国际上的人,而不是给瑞典人,这是有争议的。

我们来看看“理想主义色彩”。我是一个语言学家,我的工作就是要研究一下诺贝尔遗嘱里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就探讨了理想主义色彩的意义,理想主义在瑞典语中含义比较广泛,要探讨理想主义的意思,首先想到了昨天研讨会探讨到的核心人物就是斯特林堡,他在很多场合谈到了理想主义的东西。

斯特林堡在一出戏剧中用理想主义来形容一群非常杰出的优秀的青年人,他们富有理想的情操,而且他们有美好的意图,而且他们对未知的、没被开发的领域有着崇敬和向往。

斯特林堡在书信中也阐述了理想主义,谈到了创作一个剧本,剧本里面有妻子,有丈夫,也有情人,情人是理想主义的代表。

理想主义包括一个是道德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的、一个是现实方面的、一个是理想方面的,还有就是追求方面的,在谈理想主义的时候,这几个含义都包含在其中。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在那个时代瑞典语里面的理想主义,更多的是诺贝尔本人怎么想的理想主义,当时诺贝尔先生他脑子里面非常简单,遗嘱里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这就是理想主义的。

在20世纪早期,瑞典学院可不是这么想的,当时他们是很保守的一群人,他们信奉的理想主义是保守的理想主义,什么是他们信奉的理想主义?

他们认为社会是已经固定的,不应该受到批评,就是社会上主导的重要价值应该是上帝、国王和家庭,如果作家批判这几者的话,这样的作家肯定得不了奖,因为他不是理想主义倾向的。很多文学家得不了诺贝尔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里有批判这三种尺度的倾向。这也是托尔斯泰、易卜生、斯特林堡未能得奖的原因。后来这种保守的理解开始改变了,因为人们意识到诺贝尔本人是个激烈的社会批评者,在他的批判视野里,“理想主义色彩”至少不是保守的上帝、国王和家庭。

关于技术细节的问题,首先谈一下提名的问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被提名的。有四组人可以被提名,第一组是瑞典学院的委员们,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学院的相关委员们。第二组就是最大的一组,世界上所有大学里面的语言学和文学教授。第三组就是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提名。第四就是各个国家学会的主席,他们是作家的代表,有资格提名。

再补充一个就是任何和诺奖有关的事情,都有50年的保密期,如果你提名了某任,这件事情绝对不能泄露,50年以后才可以再说。

诺贝尔奖不仅颁发给纯文学的,在文学领域里面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也曾颁给蒙森、罗素等哲学家和思想家,以及丘吉尔是写传记和演讲的等等。

翻译的重要性,一般的作品是由自己的母语写的,世界上有上千种语言,不可能每种语言都翻译过来,一个民族的作家写了一种民族文学的话,我们希望把这种民族语言可以翻译成其他的语言。

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时候,有一些好的译本,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译本,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读译本的时候,会读很几种译本,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委员们,他们基本上懂英语、日语、法语,当然了,有一位院士懂汉语。

在一般的推荐阶段,就是推荐候选人阶段,翻译的问题就已经存在了,但还不是最明显的,到评选最后得奖主的时候,翻译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了,这是个秘密,我们确实在做,为了对每一个作家做到最全面的认识,我们为了原作,会找好几个人来译,也许把它都译成瑞典语,或者是英文、法文,译好几个译本,因为翻译的问题影响了评选,我们会把这个程度降到最低。

整个一年的工作时间表是这样的,每年的2月1日提名工作结束,每年都接到无数的提名,抛去重复的的话,大概每年会有200个不同的候选人。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5个人)会准备好这200个人的资料,向瑞典学院的全体院士汇报,每年4月份200人的大名单就会缩减为15人的名单。

到5月份就剩下最后5个候选人,就到了最后讨论的阶段,每一个候选人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就是非常有意思,而且评选的气氛很紧张。

最后的得主通过多数投票来决定,每一次投票必须有超过12位的委员通过投票,这次投票才算数,每一个得主只有超半数的票,而且要超过8票以上的,这个人才能得奖。

诺贝尔奖有可能是2个人或3个人分享这个诺贝尔奖,分享的过程中,2个人、3个人分享诺贝尔奖的时候很少在文学奖里面出现,在其他奖里面已经出现过。曾经有四次是分享诺贝尔文学奖的。在分享奖金的情况下,需要律师公证,要进行协调,肯定要有正式的法律文件来分享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在颁发的时候,他们也会写一些颁奖词,这些颁奖词经过瑞典学院的人进行公开讨论后,才写成的。

在写颁奖词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颁奖词的内容特别注意这个作家的生存环境,比如说我们看到智利的诗人聂鲁达,在1971年聂鲁达的颁奖词就是因为赞扬了聂鲁达的诗歌,诗歌里面有基本的原创的力量,使大陆的命运和人类的梦想得以实现。

在1978年给艾·巴·辛格的颁奖词上,就是表达了波兰犹太人的文化,就是把整个人类的状态写得栩栩如生。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表扬一个作家,经常是赞扬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这种情况不多,在表扬海明威时,表扬了其叙述艺术,特别是表扬了《老人与海》。

我们更多的是表扬一些作家,肯定一些作家,在创作中表达了原创的。比如说表扬T.S.艾略特,表扬了他对今天诗歌的先锋的贡献。

诺贝尔奖的颁奖词都很有特别,是瑞典的女作家,拉格洛芙就反映了瑞典学院保守主义的倾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授奖词里特意写到拉格洛芙表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的境界。

后来的颁奖辞就可以看出对“理想主义色彩”的理解的变化了。英国的萧伯纳的作品有很多反讽意味的,表现了理想主义和人性的很杰出的表现,当然这里面还有鞭策了一些,讽刺了一些。南非的戈迪默的作品表现了宏伟的、史诗般的感觉。

给1974年获奖的作家马丁松的颁奖词里面说他“捕捉了露珠的美丽,和宇宙的宏大”颁奖词很简短,但是又极其的美丽。就反映了露珠之美和宇宙之大。人类用过高的科学技术走到太空去,过分的高科技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所谓的宏观就是这样。所有诗歌的语言都是没有办法翻译的。

在我离开瑞典的前一天,决定了对哈罗德·品特的颁奖词是怎样写的,在剧本里面,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洞悉日常生活的危机,为压抑的空间强行找到一个出口。

在最后的部分,有一些诺贝尔奖的花絮。在将近一百年的诺贝尔奖里面,第一百年得奖的是2003年的得主——南非的库切,是由南非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作家。在一百多年的诺贝尔奖里面,吉卜林获得奖项的年龄是42岁,是最年轻的获诺贝尔奖的人,最老的获诺贝尔奖的就是蒙森,他1902年获奖,获奖的年龄是85岁。

当然也有人拒绝诺贝尔奖,萨特自己拒绝了诺贝尔奖,他给诺贝尔奖委员会写了一封信,写了拒绝诺贝尔奖的原因,除了个人原因还有其他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诺贝尔奖委员会到现在也弄不清楚。

还有人是被迫放弃了诺贝尔奖,譬如帕斯捷尔纳克。

1925年萧伯纳得奖时说对于你们颁发给我诺贝尔奖,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表示由衷的感觉,这些钱就像救生圈一样,是给了正在海中需要它的人,没有给到达海岸的人。包括品特在内,到目前为止有102位诺贝尔奖得主。

虽然有些人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拒绝了诺贝尔奖,但是我们并没有把他们排除在之外,他们还是在我们的大名单之内的,你们可以看我们的大名单。

诺贝尔奖有一个程序,在这个程序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颁奖当天就是一个仪式,仪式里面有颁奖,然后有一个宴会,宴会在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举行。

宴会之后有一个颁奖演出,有一些答谢辞非常有意思,现在给大家看的是艾·巴·辛格的,1978年的答谢辞词,辛格在答谢词里面回答了他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他说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作?给孩子们写作的过程中,回答问题时可能有500个答案,我就选择10个答案。

就是说为什么要为孩子们写作,有500个答案,我只选择10个。

第一,孩子们读书,不读评论。

第二点,孩子们读书的时候,并不是要从书中发现自己的身份。

第三个就是并不是要以读书来减轻自己的罪过,或者是读书来制自己反叛的欲望,或者是读书拜托异化的危机。

第四个,就是心理学对孩子们没有用。

第五,孩子不喜欢社会学。

第六个,孩子们读书并不希望理解更多的卡夫卡似的东西或者《芬尼根的守灵》。

第七个,孩子们仍然相信上帝,相信家庭,相信天使,相信恶魔,相信巫师,相信标点符号,以及令人想象不出来的东西。

第八点,孩子们喜欢有趣的故事,他们不喜欢评论,不喜欢旅游指南,也不喜欢注释。

第九点,当一本书枯燥乏味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当成打哈欠。

第十点,孩子们不希望那些令人尊敬的作家们去崇尚高扬的人性。

对孩子们提的十个答案,它的精神和诺贝尔奖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演讲的附录,给大家讲几件事。今年颁给哈罗德·品特的颁奖词原件印了两份,给了世界文学研究所,我自己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导论,带来了50份,要给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所保留10份,其他的可以给你们。

我们会有更多的材料,如果你们需要的话,可以跟大使馆和瑞典学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