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准妈妈心灵励志书
17688100000066

第66章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某天,一位妻子和他的丈夫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

“慢点儿,小心!火太大了。”

“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得太多了!”

“快把豆腐放进去!”

“哎唷,锅歪了!”

……

妻子忍无可忍,大声叫道:“你给我闭嘴!我懂得怎样炒菜,不用你在这儿废话!”

“你当然懂怎样炒菜,这我很清楚,”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而已。”

虽然这只是一则幽默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的争执甚至激烈冲突是很常见的事,特别是在年轻夫妻之间。人往往很容易陷于主观臆断,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很难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习惯和胸怀,不懂得谦逊、不知道理解,从而导致矛盾的不断升级。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会一下别人的切身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是柳暗花明了。

如果能把这种观念推而广之,放到与其他人的的交往中,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把立足点放在当事人那一端时,我们可能很快就会想通了,“嗯,换上我也会那么做的。”

一次,怀孕四个月的冯妍由丈夫陪着,乘公车到郊外玩。由于他们从始发站上车,丈夫就陪冯妍坐到了“老幼病残孕专座”上。不知走了多久,两人开始打盹了。

突然,他们被一声叫喊惊醒:“这是妇幼病人专座,你给我站起来!”冯妍睁眼一看,只见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婆站在他们面前,指着她丈夫的鼻子大叫。她丈夫倏地站起来把位子让给了那位老太太。下车后,冯妍不解地问她丈夫:“你干嘛要把位子让给她,看看气焰嚣张的样子,一点也不老嘛!凭什么给她让座,难道你怕她吗?”

丈夫摇摇头,说:“我怎么会怕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婆呢?我只是看她体力不济,有点同情可怜罢了,我想她肯定是站累了,又看我坐在专座上旁若无人,可能有点生气,换作是我也可能会那样做。再说了,如果你挺着个肚子站在那儿,车上的人装聋作哑,你不也很生气嘛!”

冯妍不由地佩服起丈夫的处世态度,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会发生许多误解、争执,其实就是因为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所致。争执时总是顾及自己的利益,而不愿听听对方的意见,总是考虑到自己的困难,而不想想别人的难处,这样总是很难沟通,难以达成谅解,最后矛盾激化,结果失去珍贵的友谊。

在公司里,如果受到上司的呵斥,当然很不愉快;在家里,被长辈批评肯定也很乏味。如果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耐不住性子而跟他“翻”脸的话,当然没有好处,这时有必要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想想:如果我是公司的上司,我会允许我的员工上班迟到和随便聊天吗?

这样很快就可以理解上司发怒的原因,使你很快冷静下来;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很好地反省一下自己。

站在对方立场上使自己的想法和对方一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对方所想、所望,即使是让人生气的事也会对自己有利。根据对方的希望,尽力使自己的行动与之符合一致,一定会得到他的赞赏。

每个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每天,我们都要与人打交道,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各不相同,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就要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站在丈夫的角度思考一下:他是否愿意以我这样的人为妻?站在上司的角度思考一下:他是否认为我是一个合格的下属?……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喜好、逻辑强加于他人身上,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各有各的感受,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