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财务与财产的规范化管理
17700100000020

第20章 学校财务的管理(19)

影响借贷不平衡的错误很多,最常见的主要有:漏记一项业务的借项记录或贷项记录,漏算一项或几项余额记录,借项记录或贷项记录方向记反,数字次序颠倒等。

当发现借贷不平衡时,首先确定错账的差数(借贷差数),这一金额的某些特征,可能提供出错账的类型线索,按照线索,采用一定的方法,从而找出错误所在。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差数法

(1)若有人只登记了某项业务的一方(借项或贷项),或在计算账户余额时漏算了一笔业务的一方记录(借项或贷项),遗漏一方的一笔金额,就会造成借贷不平衡。导致的结果,其差数应是被遗漏项目的金额。

(2)借方金额遗漏,就会有同量的超过额出现在贷方;同理,差额会出现在相反的方向。差数法就是按借贷的差数去查找账簿记录,若是借差,应检查账簿贷方记录,视其有否这个差数,若没有就可能是被漏掉。反之,若是贷差,则应检查账簿借方记录,视其有否这个差数被漏掉。差数法,对于发现漏记相当有效。

除二法

当一个借项被错记贷项(或相反)时,出现的错账差数将是错误金额的2倍。用差数除以2,得商数即被记错方向的数字。比如,若贷方总额超过借方总额(贷差)50元,就要用2去除50得25,再查找账户的借方记录,有无25元的借方记录被记入贷方,或查账户贷方记录有25元的记录应是借方。这种类型的错误,将使错账差额能被2除尽。若不是这样,那就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错误。

除九法

(1)除九法适用于查找数字次序颠倒所产生的错账。比如,将280误写成820其差额可以被九除尽(820-280=540,540÷9=60)。因此,若错账差数是9的倍数,就可设想是由于数字次序颠倒而引起的。于是检查账簿记录有没有数字次序颠倒的错误。

(2)应当指出,若只有一种错误存在,可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之一,去查明和确定它。但是,若错账是由几种错误同时引起的,就不能运用上述的各种方法。查找的惟一方法,即追溯每一次记录,核对计算账户余额的运算及确定在抄录金额,或加计总数时有没有错误。

24.库存现金管理制度

库存现金管理的基本规定

(1)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

各单位经银行核定了库存现金限额后,必须严格将库存现金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超出库存限额的现金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如库存现金不足限额的,可向银行提取现金,不得在未经开户银行准许的情况下坐支现金。

(2)严禁私设“小金库”和用“白条”抵库

“小金库”,是指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列支列收,私自在单位库存之外保存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私设“小金库”是侵占、截留、隐瞒国家和单位收入的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会搞乱各单位正常的现金收支业务,更严重的是,“小金库”还为各种违法乱纪活动提供了温床,危害极大。因此,国务院历来强调严禁各单位私设“小金库”。

“白条”抵库,是指用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和审批手续的字条或单据,顶抵库存现金的做法。“白条”抵库,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造成正常业务开支所需的现金不足,各种现金收付业务得不到及时的账务处理,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白条”未经合法手续审批,随意支取现金会产生挪用、挥霍和贪污公款等,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白条”一旦丢失,无据可查,给单位或个人都会造成不该有的损失。

(3)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为防止有关人员利用公款私存取得利息收入,也防止单位利用公款私存形成账外小金库,单位收入的现金,一律不准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银行一旦发现公款私存,可以对单位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冻结单位现金支付。

(4)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现金的安全和完整

为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除工作时间需要的少量备用金可放在出纳的抽屉内外,其余的都应放入出纳专用的保险柜内,不得随意存放,更不得携款回家;单位的库存现金不得与私人的现款混在一起,也不得将公款借给私人使用;为了确保安全,出纳向银行提取现金,或交存现金,均应采取相应的保安措施。

库存现金的保管

(1)单位的库存现金必须存放在专用的保险柜内

保险柜钥匙一般由财务负责人授权,出纳负责管理使用。保险柜的密码要保守秘密,出纳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及时更换密码;保险柜的钥匙或密码丢失或发生故障,要立即报请领导处理,不得随意找人修理或配钥匙;如果发现保险柜被盗,出纳应保护好现场,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待公安机关勘查现场时,才能清理财物被盗情况。

(2)库存现金要分类保管

各单位的出纳对库存现金要按票币面额,以及整数(大数)和零数(小数)分类整理后保管。

纸币要打开铺平,每100张为一把,每10把为一捆,每把、每捆都要用纸条捆扎。凡是成把、成捆的纸币即为整数(大数),均宜放在保险柜里,随用随取;凡不成把的纸币就是零数(小数),也要按各种票币面额每10张叠好,整叠用小铁夹子夹好,放在传票箱内或抽屉里,一定要固定存放位置,以便随时取用方便,避免错乱。

硬币也要按照币面金额,分类整理好存放,每100枚为一卷,用纸包卷好;每10卷为一把,用纸条捆住。将成卷、成把的整数票币放在保险柜或抽屉里,随用随取;不成卷的硬币,应分别按币面金额,分类放在特别的卡数器里。

从银行提取回来的整数纸币和硬币,每把上的纸条,每捆上的封签,都要保持完整。动用这部分现金时,要先按捆、把点数,无误后,才能将纸条、封签丢掉。

(3)库存现金的清查

为了保证账实相符,防止现金发生差错、丢失、贪污等,各单位应经常对库存现金进行核对清查。库存现金的清查包括出纳每日的清点核对和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

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是实地盘点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余额进行核对,看是否相符。

清查现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个人或单位名义借款或取款而没有按手续编制凭证的字条(即白条),不得充抵现金。

②代私人存放的现金等,如事先未作声明又无充分证明的,应暂时封存。

③如发现私设的“小金库”,应视作溢余,另行登记,等候处理。

④如果是清查小组对现金进行清点,一般都采用突击盘点,不预先通知出纳;盘点时间最好在一天业务没有开始之时或一天业务结束后,由出纳将截止清查时现金收付款项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账面余额,这样可以避免干扰正常的业务。清查时,出纳应在场提供情况,积极配合,清查后,应由清查人员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列明现金账存、实存和差异的金额及原因,并及时上报有关负责人。

⑤现金清查中,如果发现账实不符,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更正,不得以今日长款弥补他日短款。

空白支票、空白收据和印章的保管

(1)空白支票。

各单位为了结算,一般都从银行领购并保留一定数量的空白支票以备使用。支票是一种支付凭证,一旦填写了有关内容,并加盖留存在银行的印鉴后,即可直接从银行提取现金,或与其他单位进行结算。因而,存有空白支票的单位,对空白支票必须严格管理,明确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空白支票和印章不得由同一人负责保管,并设置“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认真办理领用和注销的手续。

(2)空白收据。

空白收据即未填制的收据。

空白收据一经填制,并加盖印鉴后,就可成为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支付的一种书面证明,直接关系到单位资金的准确、安全和完整。

空白收据一般应由主管会计人员保管,与支票一样,也应设置“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认真填写领用日期、单位等,并由领用人签字;用完后,要及时办理归还和注销手续。空白收据不得带出单位使用,不得转借、赠送或买卖;作废的收据应加盖“作废”印鉴,并连用存根一起保管,不得撕毁、丢失。

(3)印章。

出纳使用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得将印章随意存放或带出工作单位。用于签发支票的各种预留银行印鉴章不能由出纳一人保管,一般应由主管会计人员或其他指定人员保管,各种印章的保管应与现金的管理相同,以防违法乱纪人员有机可乘,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5.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1)做到持证上岗,依法履行职责,恪守职业道德,掌握基本的统计业务知识。

(2)保证执行国家、某市、某区统计报表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不虚报、瞒报、迟报、拒报,不伪造、篡改。

(3)认真填写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做到字迹工整、整洁,并妥善保管。

(4)按要求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5)随时提供完整的统计资料以供检查。

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1)依据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登记,加强基础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2)统计人员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种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式、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填报方,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3)统计报表的填写要规范、整洁,不得随意涂改,严格按要求审核、签署、上报。

(4)积极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1)依据《统计法》以及统计制度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2)统计资料在年报期内由主管部门的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历年统计资料交档案部门常年管理。

(3)按时登记统计台账,做到数字清楚,填写规范、完整。

(4)按时装订归档统计资料。按要求设置统计台账、统计年报、统计月报及专项统计调查资料,保存期限为2年。

26.会计监督制度

(1)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主要手段。因此,要经常教育财务会计人员,提高认识、端正思想、秉公办事,按照《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以及有关规定,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2)会计监督是每个会计人员的责任。在制定各级会计人员职责时均应具体、明确地做出规定并定期检查落实。

(3)各级会计人员在经办每一项经济业务时,都要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和必要的审批手续。对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不清楚、手续不健全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并要求其更正、补充、补办手续。

(4)凡购物品都必须履行审批、采购、验收入库、入账等手续。对不合格的设备仪器以及非正当渠道购入的物品,或数量、规格、含量、金额不符的,保管员不予验收,会计不予报销。

(5)经批准外购材料、设备,严格按合同办事。对外地的一切托收要严加管理和控制,货没到或未到齐,以及品种、规格、质量、数量、价格等与合同不符的,应立即提出拒付或部分拒付。

(6)严格计划管理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项目。超计划、无计划、无申报手续自行购置的物品,一律不予付款。

(7)对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现象,要向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予以制止。对控购商品的购置,要事先申报,未经批准,财务科不予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