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单位用管道输送汽油,当汽油刚流出管口时就突然起火。这是什么原因呢?经查证,原来是静电在捣鬼。
汽油、苯、石油、醚等易燃液体,电阻率都比较高,在管道内流动时,液体与管壁摩擦,很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管壁越粗糙,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也越多,当液体离开管口时,就会放电产生电火花,引起易燃液体的蒸气着火燃烧。
为了防止产生和积聚高电位静电,主要应控制流速,苯的流速宜控制在2.5米/秒以下,汽油、煤油等流速宜控制在3—4米/秒;混有空气和水的油品流速还应降低。管径越粗,流速应更慢些,例如管径为60厘米时,输送油品的流速就不宜超过1米/秒。其次要注意接地,把静电导入大地。不仅两端的容器(包括槽车、贮罐、油桶等)都应有良好的接地,且当管道中间有法兰连接时,因法兰间的密封衬垫材料的电阻率也较大,还应在两法兰间加金属连接线;长距离输送时,则每隔200—300米应再加良好的接地线。
如用塑料管道输送易燃液体,由于塑料本身的电阻率高,更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据试验:用内径32毫米的聚丙烯塑料管输送甲苯,当流速在0.5米/秒时,在管长3米处测得静电压为3 000伏,在10米处测得静电压为8 000伏。这样高的静电压是极易产生电火花的。所以,一般不宜用塑料管道长距离输送易燃液体;而在短距离输送时,流速还要更慢一些,在输入和输出的容器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后再接地;在塑料管内或管外,则应采用密绕铜线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0欧。
向容器内灌装易燃液体时,要把管子插入容器的底部,以减少对液面的冲击,这样做也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有时,向易燃液体内掺入一些导电物质,提高其电导率,对防止静电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