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13

第13章 从尊重人民群众做起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事实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没有我们辉煌的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没有我们正在从事的职业活动。可以说,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群众是我们的生活之源。因此,公务员一定要尊重群众,始终与他们保持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对于人民军队怎样才能保持与民众的“水乳相融的密切关系”,毛泽东早在1938年《论持久战》中指出: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搞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

彭德怀也同样认为:首先应该从人格的平等上去尊重人民群众。他说,我们八路军是属于劳动阶级的,所以对于每个劳动群众都应该是十分热爱和尊重的,对任何劳动人民都应看做彼此是平等的。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在尊重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观点上。毛泽东亲自制定的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第一项注意就是“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到尊重人民群众,就要不断反骄破满。然而,遗憾的是,在工作中一些不尊重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公务员,自以为学识高,高高在上,对待群众态度生硬冷漠,割裂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些公务员,遇到新问题,不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而是怨天尤人,一味指责群众素养不高,依法行政环境不如人意……这些不尊重群众的现象,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公众形象。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马斯洛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既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自然不容易满足;一旦满足了,它所产生的重大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受到了不被尊重的待遇,就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曾经有一位美国经理负责管理印度尼西亚海洋的石油钻井台,一天,他看到一位印尼雇员工作表现比较糟糕,就怒气冲冲地对计时员说:“告诉那位混账东西,让他搭下一班船离开!”

这句粗话使这位印尼雇员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刺伤,他被激怒了,二话不说,操起一把斧子,就朝经理杀来。经理见状大惊,连滚带爬地从井架上逃到工棚里。那位雇员紧追不舍,追到工棚,恶狠狠地砍倒了大门。这时,幸亏钻井台的人及时赶到,力加劝阻,才避免了一场恶战和灾祸。

这位美国经理祸从口出,根源就在于他对员工极不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尊重。

一名公务员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群众,这种尊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

一名做公务员的朋友曾与我们讨论“尊重人民群众”时说,在一些地方,部分群众对当官的不够尊重,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个别干部对群众不尊重。大多数群众通情达理,你敬群众一寸,群众会还你一尺。这话既实在又令人深思。

公务员的工作本应是代表国家或政府行使管理权力,可是有些公务员官本位思想非常严重,以为当官了就高人一等,总是摆脱不了当官做老爷的那种思想,因仗自己手中的权力而为所欲为,他代表的就是国家、政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恣意地践踏着老百姓的尊严。

例如,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动不动就以“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来压制别人,据报道,岳阳某抗生素制药厂制剂室原主任高纯,12年来顽强举报企业新药造假,得罪了郑筱萸等人,在被企业“扫地出门”之后,又连续多年被剥夺“执业药师考试”资格,不得不离开医药行业。听听高纯与郑筱萸的电话对话,不禁让人悚然心惊。

“喂,哪位?”郑筱萸轻言细语地问。

“高纯。”

“哪位高纯?”

“湖南岳阳高纯。”高纯不紧不慢地答。

“你有什么资格起诉我?你有什么资格跟我斗?我代表国家行使职权!”郑筱萸不再温和,在接下来的通话时间里,他“咆哮,像一头愤怒的狮子”。

“举报都9年了,还没有答复,我就是要告!”高纯柔中带刚。

……

“你是天下第一神经病!”

“你是天下第一贪官!”高纯掷地有声。

“啪”,郑筱萸挂断了电话。

像郑筱萸这样“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人把百姓当成是他手里的一只毫无尊严的小蚂蚁,可以任意践踏。现实中,这种人还不少,媒体也经常揭露一些“粗暴行政,野蛮执法”及“知法犯法,执法中又违法”的公务员,不管这些公务员们出于什么动机,他们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党和政府始终强调“服务”理念,在公务员工作的过程中,尊重服务对象是树立公众形象,顺利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

有位公务员朋友还跟我们说起了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案例,并以此来说明“尊重人民群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这一观点。

南方某小城市,农民们经常挑着自己的农产品去城里卖。尽管小城的东西南北边各有一个集贸市场,但很多人就是愿意沿街走巷地叫卖。这令工商税务等部门很头痛,抓了罚,罚了放,常常见到农民前面跑,“大盖帽”后面追。当地报纸对此美其名曰“加大执法力度,清理无照商贩。”

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上级给基层部门派来一位“老工商”帮助改善工作。这位老工商到任后,先脱下“官衣”,走街串巷与农民们交谈。他后来了解到,其实农民们不愿去集贸市场是因为那里的摊位是固定的商户来经营,自己的农产品只能卖给摊商,而摊商又经常压价收购;农民们每天早上进城,除了卖个新鲜,还要赶回去下地,现在工商追着跑,卖不了多少菜,还担惊受怕,很是划不来。

这位“老工商”听完农民们的诉说后,心有感触,他诚挚地说:“你们放心吧,用不了多久我保证让你们踏踏实实地卖菜,安安全全地种地。”

很多农民都不解地问:“老哥,你是干啥的?”

这位“老工商”说:“我就是工商局的。”

有农民问:“你不抓我们呀?”

“干吗要抓你们呀?”“老工商”深情地说:“你们为我们城里人吃上新鲜菜没日没夜,实在不容易啊,我们应该感激才对呀!”

没几天,在城乡结合部的非交通干道上,出现了有组织的早市,全是新鲜的农副产品。有些卖其他商品的小商贩也想进入早市,但“工商们”就是不准。卖菜的农民非常守秩序,早市结束的哨声一响,几分钟内能上、能下的路又恢复了原样。

当地报纸又发表报道:“无照商贩不见踪影,人性管理功不可没”。被采访的农民说:“感谢工商‘老哥’,因为他尊重我们,体谅我们。”

为人民服务,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官德”建设上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尊重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沟通民意。尊重是美德,是加强沟通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唯有尊重人民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理解、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