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18

第18章 办事公道是领导干部公务道德的基本准则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两个具有不同针对性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是针对人民军队建设的;另一个则是针对党政干部的。

对第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是毛泽东为建设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制定的,是党和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然而,对第二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党与人民群众保持了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那种亲密关系,但后来随着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干部队伍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开始出现,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生活特殊化风”)一度盛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严重紧张。

毛主席、党中央敏锐地抓住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中的要害问题,于1961年1月27日下发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党内予以公布。这次公布的“三大纪律”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实行民主集中制。

“八项注意”是:

同劳动同食堂。

待人和气。

办事公道。

买卖公平。

如实反映情况。

提高政治水平。

工作要同群众商量。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对于保证中央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对于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都产生了深远、积极的影响。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简明扼要,与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相得益彰、熠熠生辉、互为贯通,堪称党和军队制度建设的“双璧”,在当今新形势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们着重讨论“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第三项注意: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一切职业工作者在职业行为中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按本职工作岗位所制定的准则办事,秉公办事,不以私害公,不以权谋私。办事公道,简单地说,就是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秉公办事,主持正义。办事公道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之一,是处理与职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这在不正之风盛行、办任何事都离不开“关系网”的情况下尤显可贵。

办事公道,要求人们待人处世公正无私、公平正直。自古以来,凡是能够办事公道、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人,如包拯、海瑞,无不在老百姓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办事公道一直是解放军这个组织的优良作风。公道正派是领导干部必备的职业道德,也是检验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试金石。在处事方面,必须一视同仁,不搞亲疏,不应有好恶之别,要一碗水端平。在部队里,特别在入党、考学、立功受奖、选改士官(转志愿兵)等关系到战士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更要公道、公正,让战士心服口服。

办事公道,也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哪里的领导干部办事公道,哪里的风气就正,党群、干群关系就好,人心就齐,工作就见起色。

2005年4月4日,《焦作日报》报道了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的好支书——王东明”。

2005年3月18日,河南省沁阳市太行街马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东明突然去世,全村人为他送葬的情景,是这个村从来没有见过的。

在1000米长的街道两旁,全村群众胸戴白花等着再看一眼王东明,灵车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哭声一片。因患小儿麻痹不能走路、嫁到马坡村12年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马三玲,让丈夫借来一辆三轮车,推着她走进为王东明送行的人潮中:“大叔、大婶,闪个道儿,让俺再看他最后一眼吧!”当灵车来到她面前时,马三玲泪如泉涌。

为什么王东明的去世让这么多人悲痛?村里人都说:“东明是为我们才累倒的呀……”他的主治医生马晓文说:“他是因为过度劳累造成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猝死的。”

悲声哭英雄,热泪送东明。乡亲们这样爱戴他,沁阳人这样敬重他,他身上到底聚集了怎样的神奇力量?他生前究竟为群众做了些什么,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

看看沁阳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铁代生对王东明高度评价,我们就知道了答案,他说:王东明同志是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好榜样,他时刻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农村长治久安,为了工作,顾不上治病,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自己再大的事也是小事”的赤子情怀。

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姑且不去介绍王东明舍小家为大家,如何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我们在此文中,只向读者粗略地介绍王东明“办事公道,一心为群众着想”的高尚风格。

王东明办事公道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办啥事都有一个准则,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标准,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就干,不利于群众利益的事,天王老子说也不行。他常说:“当干部,就得办事公道,一心为公。”

马坡村原来有一个翻沙厂,曾被村里的一个人霸占长达10年之久,两届干部都没有办法,群众敢怒不敢言。王东明不信邪,敢较真,多次要求这个人将厂子归还集体,但此人死活不给。王东明不信邪,不怕威胁,硬是收回了翻沙厂,光租金每年就给集体增收7000多元。

2005年3月,一位承包商要租种马坡村的滩地,王东明据理力争,双方以一亩年租金350元的价钱达成了租种5年的合作意向。为防止单方撕毁合同,王东明要对方先付2万元押金,对方只答应先付1万元,双方争执不下。后来,承包商私下找到王东明说:“只要你同意把押金降下来,就给你5000元回扣。”王东明说:“我不能以牺牲乡亲们的利益做交易,2万元押金不能少。”最后双方握手言和。

2005年冬天,村里要修工业一条街,一位建筑商找到王东明许诺说,如果让他修路,就给提成。王东明说:“那不行!你要干,就来招标,甭打别的主意。”

王东明办事不分亲疏,在村规、民约面前人人平等。王东明的小妹夫吴庆红前几年花3000元买了个城市户口,没工作,没地种。一天,他找到王东明:“哥,我拿5000元把户口转回来可以吗?”“你拿3万元也不中。在咱村,像你这样的情况很多,这个口子不能开。”

王东明的表哥范小明听说马坡村要处理炼铜厂的旧高炉,就找到王东明说想买下。为了不让他为难,还答应出同样的价格。王东明说:“你出的价格再高也不能卖给你,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王东明为了当好家,维护好老百姓的利益,从来不乱花村里的一分钱。王东明上任后,把1949年参军、1952年入党、1964年当过村干部的老同志吴平请出山,担任村理财小组长。吴平说:“从他当组长以来,王东明没在他这里走过一张白条,没有见到过一张吃饭的报销条。”

王东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却为了老少爷们的事贴了不少钱。在村里修路跑资金、招商项目洽谈、发展香菇生产等项工作中,王东明究竟烧了自己多少油、花了自己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马坡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说,王东明为村民的利益贴的钱海了。这是藏在乡亲们心里的一本账。

王东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以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崭新形象,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人的职责,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展示新时期共产党人风采的丰碑,为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

领导干部处理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公道正派,要“一碗水端平”,过得了亲情关、友情关。领导干部在社会关系中具有多重角色:上级、下级、朋友、战友、同学、同乡、丈夫、妻子、父亲、儿子等,但处理公务时角色定位一定要准。领导干部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原则,不能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领导干部及广大公务员在处理个人和群众以及群众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论职位高低,关系亲疏,一律以同志态度热情服务,一律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该解决的就解决,该怎么办的就怎么办,绝不搞拉关系、走后门那一套,绝不以关系远近来做事情。

领导干部及广大公务员如果处事不公,往往在群众中会产生严重的矛盾,造成凝聚力下降、离心力上升。为此,公务员必须树立公正意识,做到办事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