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20

第20章 顾全大局,一切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

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就告诉我们,看问题,办事情,都不能仅仅看到一时一事,而要善于从大局、从长远来观察和谋划。

大局就是关系到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整体,也就是全局。顾全大局就是做决策、谋发展和考虑问题,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不能只顾眼前、只顾局部,更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

顾全大局,一切从全局整体利益出发,也就是在大局利益和整体战略面前,要学会暂时将个人甚至小团体的利益和困难放在一边,想尽一切办法为大局服务。

历史上解放军顾全大局、团结制胜的战例很多。

1947年,是解放军面临取得全国胜利的转折之年,同时也是解放区和解放军最困难的一年。国民党军队不仅占领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延安,而且牵制了解放军的主力兵团。

当时,国民党由全面进攻转入重点进攻,我华东、陕北两解放区的战场局势一度十分紧张。为彻底打破这种不利局面,党中央、毛主席全面分析形势,做出让中原野战军突破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把战场引到蒋管区,用一支部队牵制大量敌人,实行战略反攻的英明决策。

当时,在鲁西南,刘邓所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已经连续作战一个月,已经极度疲劳,而且伤亡较重,亟须休整补充。这项任务艰巨而又危险,如果12万大军离开根据地,不要后方,没有任何后勤支援,长距离奔袭作战,随时都有被敌人打垮、打散、包围的可能。

然而,情况复杂多变,险象环生。先是黄河开始涨水,然后传来蒋介石要由开封决开黄河大堤的消息……

一旦黄河再次决堤,12万大军、河边数百万人民群众怎么办?

在野战军指挥部的作战室里,刘伯承说了一句话:“忧心如焚!”

邓小平后来回忆说:“听到黄河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当正在休整刘邓大军准备于8月中旬出击的时候,他们收到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一个三A级(最急的)极秘密的电报。

毛主席的电报很简短,就是“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

当刘伯承和邓小平得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时,心急如焚。他们知道,党中央、毛主席遇到了异常严重的困难,因为这样的文字在毛泽东的笔下难得一见。

40多年后,邓小平回忆起他和刘伯承看到毛泽东急电时的情形:“看完后立即就烧毁了。当时,我们真是困难呐。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

这样,收到三A级电报后的第9天,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马,在100多里宽的地面上,悄悄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挺进大别山。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我们也忘不了刘伯承和邓小平当年英勇无比的决定:在大局面前,舍弃小我,千里挺进大别山。

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刘邓大军牺牲和伤亡很大,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却为全局的胜利、为兄弟部队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公务员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中,在公务员履行公职的过程中,顾全大局是国家的需要,团结协作是时代的特征。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公务员做好工作的保障,就是要增强全局观念,坚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以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敢于牺牲个人利益,成就大我,这也是公务员应该达到的能力和境界。

大局意识强不强,是衡量一名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广东海事局组织部副部长在一篇文章中说,顾全大局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每名公务员必须树立的意识,必须增强的观念。特别是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时期,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有时公务员要首当其冲,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名公务员。比如,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公务员会遇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公务员必须胸怀坦荡,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名利所困,做到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个人服从组织,自觉在大局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