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7737800000025

第25章 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节俭,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它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各个领域,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

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

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朱德曾以诗来告诫我们:“以俭入奢易,以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革命领袖始终体现的崇高风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当年,毛主席在延安和西柏坡期间生活十分俭朴。他擦脸、擦脚只用一条毛巾,他风趣地说:“我多用一条毛巾算不了什么,可是全军如果每人节约一条毛巾,省下的钱,我看就够打一次沙家店战役了。”

毛泽东的军装是补了又补的旧军装,衬衣也是补丁摞补丁的白布衬衣,毛衣和毛裤不知穿了多少个年头,破了好几个大窟窿,有的地方还脱了线,但毛泽东一直舍不得丢掉。他说:“节约一件衣服,前线可以多几颗子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在周恩来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发生在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这些故事,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了,但今天读来仍感人至深,对我们每个人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的人们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

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却以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我们不需要勤俭节约了,于是浪费的现象举不胜举。在很多单位和个人身上,铺张浪费、浮华奢侈的现象非常严重。

2007年3月18日,《法制日报》曾发表过题为《浪费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头号障碍》的文章,该文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公款吃喝3700多亿元,相当于“吃”掉了我国全民的义务教育经费;公车消费4000多亿元,相当于“碾”掉了我国大多数人的医疗、养老金;公款出国3000多亿元,相当于“游”掉了我国低保资金。

公款吃喝3700多亿元,相当于“吃”掉了我国全民的义务教育经费。长期以来存在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款吃喝,人们愤然将之比喻为社会性痼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公布的数字为: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元。一年3700亿元意味着什么?对于整个国家,意味着可以解决义务教育问题。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说,我国的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资金差不多也就是两三千亿元。

公车消费4000多亿元,相当于“碾”掉了我国大多数人的医疗、养老金。公车消费占行政经费非常大的比例,成为当前浪费国家财力的“头号杀手”。《学习时报》刊载竹立家文章称:根据收集的官方数据计算,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务用车400万辆,意味着消耗了国家财政资源4085亿元。

首先是不菲的购车支出。如果平均每辆车购置价格按照15万元计算,那么费用就高达6000亿元。其次是高额的运行成本。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再次是公车的使用率低下。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公车的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公车的5倍,而运营成本仅为公车的13%左右。此外,公车私用的现象严重,也早成为一种社会大众见怪不怪的现象。

公款出国3000多亿元,相当于“游”掉了我国低保资金。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

竹立家指出,这实际是以考察、培训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把培训搞到镇一级、村一级,尤其叫人不能容忍。胡星斗认为,如果把公款出国游的资金拿来解决农村的低保问题,甚至包括城市的低保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铺张浪费现象为什么会让人民深恶痛绝?因为铺张浪费直接挤压老百姓的民生利益。为什么铺张浪费会让高层领导震怒?因为铺张浪费直接侵蚀党的肌体,直接腐蚀党员的灵魂!

这种公务行为中的铺张浪费、奢侈之风,危害极大。在经济上,耗费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浪费了社会稀缺资源,致使社会事业投入捉襟见肘;在政治上,损害了干群关系,腐蚀了干部作风,影响了政府形象,使奢侈之风蔓延,败坏了社会风气。如此铺张浪费只会让百姓难以承受,导致百姓不满。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严重铺张浪费问题,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他要求,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认真践行这一要求,关键是要把节俭当成一种习惯。

2005年8月11日中午,温家宝总理冒着酷暑考察完马钢薄板厂、H型钢厂,然后临时停车,走进职工食堂,看望钢铁工人,和工人们一起吃午饭。温家宝走到售饭窗口前,笑着对师傅说:“我买一份饭,来点蔬菜和米饭。”温家宝端着一盘南瓜、白菜和米饭走到工人们中间,一边吃便饭,一边亲切地与工人们聊天。

作为一国的总理,温家宝到基层考察公务,按规定,他可以享受与其职务相应的高规格级别的公务接待待遇,但是他却没有去高档场所,而是走进职工食堂,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自己掏钱买一份便饭,只点了一些蔬菜和米饭,和工人们一起吃。

温家宝总理到职工食堂吃便饭,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崇尚节俭,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节俭精神,努力为国家建设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做贡献。温家宝总理到职工食堂吃便饭,为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总理的节俭精神是广大领导干部的学习榜样。

真正的节俭的人有能力讲究奢侈铺张浪费,但是从内心里并不愿意这样做的人才是具有节俭美德的。

众所周知,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的首富,他的个人净资产已经超过美国40%最穷人口的所有房产、退休金及投资的财富总值。然而,比尔·盖茨的节俭意识和节俭精神比他的财富更令人惊诧。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盖茨就非常注重节俭。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盖茨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了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时期,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作风,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在微软开始成为业界营业额最高的公司时,比尔·盖茨的这种作风也没有改变过。有一次,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到了饭店前,他们发现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不少。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但是,比尔·盖茨却不同意。他说:“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

“我来付。”朋友坚持道。

“那可不是个好主意,这样太浪费了。”在比尔·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在微软,比尔·盖茨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盖茨吝啬或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领导干部中,是勤俭节约之风盛行,还是奢侈浪费之风泛滥,对社会风气会产生重要影响。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勤俭节约”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民族品格。节俭是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越是文明进步,越是崇尚节俭。我们的各级公务员应当牢固树立勤俭办公的思想,人人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坚决反对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及奢侈享乐作风。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发挥政府机关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让勤俭节约的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见诸实际行动,成为时代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