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族之旅
17744200000022

第22章 阿里山的呼唤:高山族

◎五光十色的服饰◎酣畅淋漓的甩发舞◎情真意切的连杯酒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省原住少数民族的统称,由于居住地区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包括阿美人、泰雅人、布农人、鲁凯人和雅美人等不同的支系,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岛的东部地区和中国东部沿海附近的岛屿上,大陆也有少数高山族同胞,散居在福建等地。高山族现在大陆的有0.4万人。

高山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的服饰。古代高山族长期保持裸形跣足之习,以裸为美。平时女性多以幅布遮羞或结草为裙,男子以兽皮围腰。除盛行黥面、文身等体表装饰外,男子以羽毛为冠,女子以花卉为衣,以珠贝、珞珠垂悬点缀为美。最代表高山族缝纫技艺的服饰是贝珠衣,又称“贝衣”。这种衣服是用贝雕琢成小圆形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上,一件珠衣大约需五六万颗贝珠。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精力来完成。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一般用作高山族酋长或族长的礼服。目前在台湾高山族贯头麻布贝珠衣,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藏品。

中国大陆,仅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高山族妇女会染织各种彩色麻布,喜欢在衣襟、衣袖、头巾、围裙上面加上纤巧精美的刺绣,还喜欢用贝壳、兽骨等磨制各种装饰品。山地高山族服装,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精工剪裁,利用黑、白、红、黄、绿等色彩搭配,织绣、夹织、贴饰、缀珠美化,各种饰物衬托,趋于绚丽多彩。现在,在台湾山地高山族中,本民族的服装一般作为节日服装穿戴,平日仍旧以汉装、西装为常服。除了服饰外,高山族源远流长的歌舞,无论是反映捕鱼、狩猎、砍柴、除草、丰年,还是思春、新婚,或者颂祖祭灵等,都表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与特色。现代高山族舞蹈大体分为祭舞、酒舞与模拟舞三种类型,都是集体性舞蹈。祭舞以部落、祭团为单位,在会所或旷地表演,规模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以声势取胜;酒舞限于庭院,若干人参加,属即兴表演,感情色彩突出;模拟舞也是群体性表演艺术,规模壮观,生活气息浓厚。高山族的舞蹈极少乐器伴奏,多数场合以一种打击乐表示起止,用呐喊协调节奏,鸣金为号,团旋进退,且歌且舞,加上爆发性的顿足、呐喊,将舞蹈推向高潮,挥洒着酣畅淋漓的自然美感。“甩发舞”是居住在兰屿岛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女子舞蹈,具有浓郁的海洋色彩。过去,雅美女性有白天不跳舞的习俗,此舞多在月夜进行。雅美人生活在名为兰屿的海岛上,暖湿的海洋气候和充足的阳光照射使得雅美少女们体质健美,都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并喜欢赤足走路。明亮的月夜,她们来到宁静的海边,聚集在铺满卵石的海滩上跳“甩发舞”。舞者人数不限。开始时,她们先站成横排散开长发,轻摇身体歌唱,双脚下卵石滑动的美妙之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充满诗意;她们互相紧挽双臂,俯身将长发甩至前面,边歌边进,直至发梢触及地面后,随即微屈双膝,用力仰头将头发甩起,使它与身体有瞬间的垂直,再甩至身后披散开来,如是地甩发歌舞,直至尽兴。海岛的生活是比较艰苦的,但歌舞给她们带来愉悦与慰藉,古拙而热情的“甩发舞”,是显示她们青春活力的一种方式,甩起的长发犹如她们生命的火焰。高山族除雅美人外均嗜好饮酒。他们凡遇婚礼、生育、建屋、喜庆节日以及农耕、渔猎和祭祀,一般都要聚饮狂欢。每年八月份月圆的一天举行“丰年祭”,人们带来美酒佳肴和饭团,边豪饮大嚼,边听歌观舞。

传统酒器以瓢、竹筒、木勺、木杯、陶坛、陶杯最为普遍。排湾人擅长木雕,其木雕连杯极富特色,分双连杯和三连杯两种,可供二人或三人同时饮用。连杯多为八角形、方形,杯两端有柄,柄部及杯间的连接处多浮刻人、蛇、鹿、几何等纹饰,工艺精致,美观大方。双连杯使用较多,现在待客、结婚等喜庆欢宴均有使用。饮用时两人并肩站立,一人左手持柄,一人右手持柄,举杯同饮。饮用连杯酒,是高山族排湾人表达友情、增进团结与和睦的重要方式之一。排湾人不仅新婚夫妇要喝“连杯酒”(也叫连欢酒),亲朋好友也要共饮“连杯酒”。同时举杯同时饮,否则酒就会洒掉,极有象征意义,既表示必须平等(端平),又表示必须同甘共苦(不论生活的酒是甜是苦,我们都得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