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老兵口述抗战2
17746600000015

第15章 常德保卫战(6)

杜鼎在常德保卫战后,写了一篇回忆录,他写道:“窜入之敌与我张照普第3营发生巷战,战况猛烈,情况万分紧张。鼎乃亲率第2连宋家和连长在大南门城楼前指挥,从水星楼西南侧实行勇敢逆袭,堵截突破口,用手榴弹组、火攻组攻入敌人占领房屋区域内(几全为木造房屋),实行爆炸,火攻与白刃扑刺。反复冲杀十余次。同时鼎令张营集中全力由东向西堵截敌人突破口,封锁巷道区域,占领坚固高大房屋,堵截敌人向外扩张,将窜入之敌压缩包围,拘限一隅,以猛烈逆袭而围歼之。此时,第7连连长王剑强率所部编为敢死队,由东向西挺入敌人占领之房屋,火攻夹击,短兵相接。王连长右肩负伤,未稍后退。第9连连长宋维钧率本2排及第7连一部勇猛逆袭,以手榴弹急投爆炸,快速火攻,白刃冲杀,敌人逐渐退缩,攻势渐弱。张营长虽头部负伤,仍裹伤向敌投掷手榴弹……官兵莫不振臂挺胸,倍增奋勇,前赴后继,反复冲杀,敌尸累累,我亦伤亡枕藉矣……”

从杜鼎的回忆录中,我们能够想象到当时的战况有多惨烈。

那时候的常德城南门外还有一些建筑物,57师171团的子弟兵们在这里与日军逐屋争夺,那时候的每个连都有手榴弹组、火攻组,还有敢死队,敌军攻占了常德城南门外的房屋,子弟兵们用手榴弹轰炸,用火焰攻击,让被日军占领的木制房屋燃烧,接着,敢死队就端着刺刀冲上去,在烈火中与日军厮杀争夺。这是一种多么壮烈的场景啊。从杜鼎团长的回忆录中,我们如同看到了当时的战场情景。那时候,57师还没有火焰喷射器,火焰喷射器要到滇西反攻的时候,才会用到。

双方在烈焰腾腾中拼杀,倒塌的房梁随时会砸在他们的身上,但是他们谁也没有顾忌,都只想着把对方赶出去,用刺刀将对方捅倒。日军接到的是死命令,天皇说第11军拿不下常德,全体将军玉碎谢罪;将军玉碎了,士兵们岂能活命?中国军人接到的也是死命令,蒋介石要57师与常德共存亡,常德丢失了,将士们岂能独存?

这同样是一场无比惨烈的白刃战,它的惨烈丝毫不亚于石牌保卫战中的那场白刃战。不同的是,常德保卫战的白刃战长达一周,中国军人在鲜血飞溅与嘶声呐喊中让更多的敌人倒了下去;而石牌保卫战的白刃战只有三小时,中国军人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刺刀赶走了日军,巍然挺立,他们的身后就是战时陪都重庆。

日本不是一直叫嚣武士道厉害吗?中国军人的爱国意志总是能够战胜武士道。

吴荣凯说,57师从来就没有怕过武士道,和日军面对面拼刺刀,没有人怕过,倒是日本人怕了。57师有个狠处,就是大家都不怕死。我们有个机枪连连长,在掩体里阻击日本人,他看着日本人成批成批地冲上来,搞得很不耐烦,手一挥,端上刺刀,就带着一个排去搞肉搏。日本鬼子很害怕跟我们拼刺刀,有时候,我们要拼刺刀,他们转身就跑,边跑边摇手,不拼了不拼了。

印象中,日本鬼子一直很害怕中国军人的大刀,《大刀歌》中的第一句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大刀队让鬼子闻风丧胆,57师的大刀也让鬼子惊惶不安,为什么会这样?日本鬼子不是不怕死吗?不是有武士道吗?

有一年,我在江苏泗洪见到了抗战老兵裴大乾,他的话终于让我多年的困惑得到了解答。裴大乾说,日本鬼子害怕大刀,不仅仅是怕死,而是害怕大刀砍下了他们的头颅。如果头颅被砍下,他们的灵魂就进不了靖国神社,而鬼子最看重的,就是死后能够进神社。

吴荣凯所在的部队是57师169团,169团团长叫柴意新,这同样是一个文武兼修的将军。吴荣凯说,一般团长都不会是少将军衔,属于校官,但是柴意新是57师参谋长兼169团团长,属于少将。

柴意新属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他有一个同班同学叫李明珂,李明珂是共产党员,在他的影响下,柴意新也加入了共产党。

黄埔军校第四期真是人才济济啊,就连知名度没有胡琏、林彪他们那么高的李明珂,也经历非凡。李明珂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了叶挺独立团,誓师北伐,屡立战功。此后,李明珂任周恩来的贴身警卫员。南昌起义失败后,李明珂奉命阻击,掩护彭湃进入海陆丰。再以后,李明珂在四川从事起义工作,被叛徒出卖而牺牲。

黄埔军校,真是一所人才辈出的学校啊,北伐、东征、抗战,风云际会,一时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我曾经多次去了广州市黄埔岛,走进了黄埔军校,我实在想不明白,就是那么一所初中规模的学校,居然培养出了那么多改变中国命运的将军。这种奇观,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常德保卫战中,柴意新率领169团坚守东门,而他们的对手则是116师团的109联队和其他鬼子。109联队遇到柴意新,又要倒霉了。

109联队联队长布上照一被中国军人一发炮弹炸死后,铃木立继任。109联队久攻东门不下,就派坦克出击,中国军人没有平射炮,就只能用集束手榴弹塞进坦克履带里轰炸,没有了履带,坦克就变成了一堆废铁。铃木立恼怒异常,让日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发起集团冲锋,企图用他们迎着枪林弹雨的二球精神,摧垮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意志。

这种二球战法,我也听卢庆贻说过。卢庆贻是参加过衡阳保卫战的老兵。他说,日军久攻不下,异常焦躁,就脱掉衣服,只用裹裆布裹着那个玩意,端着刺刀,喊着号子向前冲。我问,这样不是给中国军人做了靶子吗?卢庆贻说,前面的鬼子倒下了,后面的鬼子踩着尸体继续向前冲,就是要让中国军人害怕,放弃阵地。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攻占了日军的阵地,日军想要夺回,却夺不回来。于是,几十名日军就拿着战刀走到美军的阵地前面,在距离美军仅仅几十米的地方,集体自杀。就在美军惊愕不已的时候,日军发起了冲锋。

太平洋战场上的这场战役我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但是日军这种二球打法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日军在中国军人顽强的阻击面前,真的是黔驴技穷,穿着裤衩打冲锋,这不是找死吗?

109联队联队长铃木立当时肯定是脑子进水了,他带着裤衩军走向169团的阵地,而且还走在最前面。柴意新命令射击,一名神枪手一枪过去,铃木立就趴在地上不动了。铃木立死亡了,一项崭新的纪录辉煌地诞生了,他是日军在位时间最短的联队长。

每一任109联队联队长都有一个光荣的纪录,布上照一是死得最窝囊的联队长,铃木立是死得最愚蠢的联队长。可能谁当了109联队联队长,谁的脑子就会进水。

这几天,西门和北门也在激战。西门最危急的时候,余程万没有援兵可派,就派伙夫、勤杂兵去支援,这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子弟兵拿着大刀狂砍,将已经冲进了西门的鬼子又压了回去。

这时候,躲藏在天主教堂里的数百难民也出来了,他们把舍不得吃的粮食捐献给子弟兵,抬着担架奔赴在前线。常德城里,所有人都参加到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抗战中。

就连伙夫、难民都上了战场,战争的惨烈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11月28日,日军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狂轰滥炸,还是无法攻占常德,就开展心理战,用飞机给常德城散发劝降传单。吴荣凯说,当时战士们捡到传单连看也不看,就撕碎了。

余程万也捡到了一张劝降传单,劝降传单是这样写的:

告亲爱的军民:

一、日军完全包围常德县城,后续部队,陆续到达,57师将兵之被歼灭,只在目前。

二、救援汝军之渝军,仅空城而已,再无前进之意。

三、汝等宜速停止无益之抗战,速挂白旗,则日军将立即停止攻击。

四、57师将兵诸位,宜速停止为师长余程万一人之名誉而为无益之抗战。

五、居民诸位,日军对居民并无敌意,日军爱护汝等,宜速反对抗战,与57师将兵扬起白旗。

大日本军司令官

余程万读到这份传单后哈哈大笑,他提笔在传单上逐条批语:

一、余在黄埔读书即受领袖熏陶,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确信余全师弟兄,亦因余故而受领袖之感召,一不成功,即成仁。

二、污蔑友军,且文字欠通。

三、黄埔军事教育,无悬起白旗一语。

四、忠贞传自领袖,光荣属于国家。

五、其谁欺,欺天乎?

余程万真是一员个性鲜明的将军啊,弹尽粮绝,孤军奋战,还有雅兴批阅日军传单,而且讥笑日军“文字欠通”。这样的心境,实属难得。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常德保卫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日军在当时的电文中,以“凄绝”来形容这场战役。凄绝,可能是指日军成批成批地死亡,而又无法施救。日军有一封电文是这样写的:

此次攻防战激烈的程度,不禁让人想起南京攻防时,重庆军的战意,诚不可辱。

英国的《伦敦新闻纪事报》评论常德保卫战说:

在这城墙的战斗,日渐惨烈,甚至好像在欧洲中世纪时代那样,以手格手,以颊撞颊作殊死的血战。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报道说:

坟地掘得太浅了。过道行人都得把橘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尸的腐臭……

英国报纸的“以手格手,以颊撞颊”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肉搏战的惨烈。枪弹用完了,刺刀也折断了,双方只能用身体接触,那种“凄绝”的情景是几十年后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而美国报纸则形象地描述了战场的紧迫。死人都来不及掩埋,只能匆匆挖一个浅坑,死尸腐烂,让人欲呕。

当时,留在常德城里的,有两个外国人,一个是天主教神父王德纯,一个是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常德保卫战结束后,两个老外都写回忆录描述这场战争,爱泼斯坦写道:“唯一的援军是利用阵亡将士的军服,穿在稻草人身上,夜晚竖在堡垒上,使日军望之犹如活人。”

常德早就成为一座死城,孤立无援,但是,57师仍旧在坚守。

后来,余程万在为《常德守城战纪实》所写的序言中写道:

冬11月初,倭寇集五个师团约十万余众之兵力,发动滨湖攻势。程万提师8000,奉命固守共16个昼夜,其间与敌作街巷争夺战者九昼夜。敌挟其优势武器,空炸、炮轰、毒攻,无所不用其极。我以有限人数、血肉之躯,与敌做殊死战……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人死拼。直至弹尽粮绝,援救无望……

这段文字读来让人潸然泪下,57师真的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至死不降,然而,还是等不来救兵。救兵在哪里?救兵被日军三个整编师团拼命阻击,他们能够望见常德,但是走不近一步。

弹尽粮绝,援救无望,57师从战争开始的8000人,现在只剩下了500人,但还在坚守。

日军伤亡惨重,激战十日,仍然攻不进常德。

日本天皇闻听日军数万优势兵力,竟然无法攻占常德,极为恼怒,下令限日军第3师团两天内攻占常德,否则全体自杀。

天皇拿第3师团开刀,其意在于杀鸡骇猴,让第11军的其他师团惊恐。第3师团师团长山本三男向官兵训话时,涕泗交流,泣不成声,如丧考妣。攻不进常德,第3师团所有人就要玉碎了。

山本三男一想到第3师团可能全部被杀,就惶惶然,戚戚然,当然比他妈死了还难受。

在战争最危难的时刻,余程万一直在各城门之间督战。然而,每天报来的数字都让他非常痛心,截至27日黄昏,死亡人数已经高达90%,而且,城中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子弹、手榴弹所剩无几。

援军,援军在哪里?

27日黄昏,日军暂时停止了进攻,余程万在西门口听到远处传来了模模糊糊的枪声,声音非常缥缈,想要判断出是汉阳造还是三八大盖都非常困难。守城将士不知道那是不是前来救援的部队,然而,他们想要出去接应是完全不可能的,就依靠这伤兵满营的几百人,还没有离开城池多远,就会被日军全部聚歼。所以,他们只能等待。

枪声大概响了半小时,然后就静寂了。

最后的一线希望也断绝了。

后来证实,那确实是援军的枪声,可是,援军无法突破日军的包围圈。弹尽粮绝的57师几百名伤兵,也无法冲破包围圈。

那支援军是74军一部,是军长王耀武派出来的,他们想要救出57师,可是日军的火力太猛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直到12月2日,常德城已经全部被日军占领,57师已经伤亡殆尽,可是,这支援军不知道。

其余的援军,包括方先觉强悍的第10军,虽然拼尽全力,然而仍然无法战胜以逸待劳的日军。

常德保卫战进行之日,正是开罗会议召开之时。

全世界的眼睛那时候都盯着中国中部这个面积仅有四平方公里的小城。常德保卫战,中国军队以1∶4的比例与日军对峙多日,给予日军大量杀伤,罗斯福深为振奋,在问过蒋介石后,把57师的番号和余程万的名字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没有证据表明,常德保卫战对开罗会议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是,常德保卫战一定对开罗会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开罗会议后颁布的《开罗宣言》有关中国的内容,都是对中国有利的。

开罗会议是中国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也是蒋介石第一次以世界四大国首领的身份参加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