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老兵口述抗战2
17746600000029

第29章 桂林保卫战(4)

当时,蒋介石有三个死守:要求陈牧农第93军“死守全州三个月”,要求桂系第1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韦云淞“死守桂林三个月”,张发奎率粤军“死守柳州三个月”。梯次防守,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九个月后,远征军就会从滇西抽出身来,回身反击,将日军击垮。蒋介石的命令颁布后,陈牧农手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他誓死固守全州。

然而,陈牧农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9月11日,日军13师团104联队进攻全州最北端的黄沙河附近,驻防黄沙河的一名营长被日军便衣打伤。日军便衣进入全州的消息,让全州人心惶惶。驻守黄沙河的整团人以请示军部补发军饷为借口,弃守黄沙河,逃往全州。

第二天,日军104联队便衣队潜入全州,58师团也兵临全州城外。陈牧农惊慌失措,率领部队逃往桂林。

全州是国民政府的西南补给点,这里囤积着几千发炮弹和150万发子弹,还有第5军储存在仓库里的战略物资。本来,93军依靠这些弹药完全可以进行一番抵挡,为后面部队的布防赢得时间,可是,陈牧农畏敌如虎,93军未经战阵,刚与日军接触,就丢盔撂甲,望风披靡,致使日军长驱直入,桂林完全暴露在了日军的炮口前。

9月14日凌晨1时,日军冲入全州。

93军隶属张发奎指挥,张发奎闻听93军不战自溃,将全州拱手让给日军,异常震怒。他提请蒋介石对陈牧农军法从事。蒋介石同意枪毙临阵脱逃的陈牧农,以正军纪。随后,陈牧农被押到了桂林,执行枪决。

陈牧农被枪毙后,93军奉命镇守大小溶江。据当地人介绍说,93军在这里打得非常顽强,师长和团长都亲临第一线,阵地多次被日军攻占,又被夺回。步兵、炮兵的协同作战也非常好,而且,炮火覆盖了日军阵地后,步兵就发起冲锋,屡屡奏效。

没有了陈牧农,93军像换了一支军队一样。只有懦弱无能的将军,没有懦弱无能的士兵。

在93军与日军激战的同时,附近的民团也出动了,他们有的抬着土炮,拿着土枪,有的扛着大刀长矛,甚至还有的拿着锄头和铁叉来参战。当时,大小溶江一带杀声震天,日以继夜。

然而,依靠93军和民团有限的兵力无法阻挡十余万日军的攻击。日军还是突破了大小溶江的防线,民团和93军伤亡惨重。

日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桂林。

关于桂林如何防守,由谁来防守,据说高层一直争论不休。

当初,蒋介石任命白崇禧为桂柳会战司令长官,说明蒋介石对桂柳会战非常重视。白崇禧上任伊始,就排兵布阵,激励将士,并发布了《告广西民众书》,要求全省男子一律投效正规军或加入游击队,对日军侵略做最后的抵抗。

桂林城市的工事图,由白崇禧亲自审定,工兵围绕着桂林城挖掘了一个大圆,并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这些工事可以配置两个军的兵力。除此之外,白崇禧还利用桂林城里山峰上遍布的岩石洞穴,设置了天然堡垒群,日军每进攻一座山峰,都要付出惨重代价。而七星岩更是建造成了一个坚固的火力据点,既可以独立阻击敌人,还能够与城里的火力相互配合。而在每个火力点上,弹药粮食储藏足够半年之用。当时,很多人将桂林称为“东方的凡尔登”。

白崇禧想在桂林大打一场,将一路南下的日军击退。

当时,杂牌桂军中很多人的装备还是草鞋加老套筒,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视察桂林防线的时候,看到桂军武器如此低劣,就将一些美式装备调拨给桂军,包括火炮、重型机枪和火焰喷射器。然而,从来没有见过这些洋玩意的桂军看着这些钢蓝色的新式武器,一筹莫展。后来,31军副军长冯璜回忆说,最新的美式武器到了桂军手中,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战士们还没有熟悉,日军就已经逼近了桂林。

一些资料显示,白崇禧当初的打算是,顽强善战的桂军31军和46军坚守桂林,93军也协助防守桂林,将日军吸引到桂林外围,与日军鏖战。与此同时,薛岳从湖南进入桂林外围,然后,内外夹击,日军可破。

按说,小诸葛白崇禧的这种战法不失为一种好战法。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收缩兵力,固守待援。这种方法要好过节节防守,依次抵御的战法。

然而,白崇禧的作战方案提交到军政部的时候,没有得到同意,于是93军依旧防守全州。桂林城里仅剩下31军和46军。

倒霉的事情还在继续。

薛岳的军队没有按时从湖南赶来。白崇禧便将31军两个师和46军两个师带到了桂林外围,准备“依城野战”。

这样,防守桂林的只剩下了31军131师、46军170师。131师都是桂军老兵,师长阚维雍,战斗力异常强悍;而170师则是一个新兵师,还没有经过战争磨炼,师长许高阳。在战场上,老兵和新兵的战斗力,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除此之外,守城的部队还有31军炮兵营,有12门火炮。抗战老兵桂调元说,当时,广西桂军成立了两个炮兵营,一个给了31军,一个给了46军,“我们的炮叫德国造苏罗通战车防御炮”。

“黑豆将军”认为凭借这点兵力防守桂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要求白崇禧增添兵力,结果,白崇禧再给守军增加了79军一个加强团。这样守军达到了25000人。

而他们面对的,则是武装到牙齿的十余万日军。

当时,蒋介石为什么不同意93军和桂军一起防守桂林,薛岳为什么没有按时出现在桂林外围增援白崇禧,白崇禧为什么将桂军的两个精锐师带离桂林,时至今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法认为,当时日军即将战败,无论是蒋介石、白崇禧,还是薛岳,都在保存实力。

高层不但想保存实力,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部署。当时,桂林防御计划一变再变,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只有制订计划的当事人才能说清楚。然而,这些人现在都已作古。

桂林保卫战,前方将士殊死作战,而高层却无动于衷。

儒将阚维雍、黑将陈济桓、悍将吕旃蒙

桂柳会战前,桂军31军131师防守南宁。1939年,日本海军从钦州登陆,一度攻占了南宁,中国军队奋勇抗击,取得了昆仑关大捷,终于将日本海军又赶到了海里。

日本海军在广西没有讨到便宜,转而进攻越南。此后的四年里,广西再无战事。

桂军131师师长阚维雍率部镇守南宁。

阚维雍是桂军中的儒将,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知识渊博,见解超群,军事造诣极深。他的才华多次受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赞扬。他通过自学,精通日语、越语、英语,还多次破译了日军的电台密码,让中国军队掌握了日军的作战意图。这样文武全能的将军,实属难得。

当年,中学毕业后,阚维雍先考入广州医科学校,后又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李宗仁任广西绥靖督办兼第1军军长时,阚维雍任机要参谋。后来还担任过钢7军工兵营营长,40军36师团长等职务。桂南会战时,他以19师副师长,31军参谋长率部抗日。1942年担任131师少将师长。

131师的老兵们后来回忆说,师长阚维雍经常教诲他们作为一个军人的要领,他总结出了军人的“五德”和“五得”:“五德”就是智、信、仁、勇、严,是军人应具备的基本修养;“五得”就是吃得、饿得、睡得、跑得、忍得,是打仗时对战士的基本要求。

1944年,桂柳会战即将打响,131师奉命从南宁开往桂林。

南宁到桂林,当年没有笔直的大道,都是在山中行走,距离将近1000里。桂军的装备很差,那时候没有运输工具,所有的路程都是依靠两条腿。

抗战老兵桂调元说,那年参加昆仑关战役,桂军先和日本海军交战。因为装备太低劣,牺牲很大。有一天晚上,身为卫生兵的他送走一批伤兵,刚刚返回师部,突然看到师部大门口停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十轮大卡车和摩托车。他想:不对呀,桂军哪里会有这些东西。走进师部,才知道是第5军来了。第5军是当时装备最好的部队,也是第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的装备,是扛着汉阳造和大刀片的桂军远远比不上的。到桂林保卫战的时候,桂军的装备还是很差,一直到李宗仁当了代总统,部分桂军才换上了美式装备,这已经是抗战结束后的事情了。

131师的战士们穿着草鞋,背着干粮,从南宁向桂林行走。师长阚维雍没有骑马,而是让马驮着装备,他也和士兵们一起行走。

那一年,阚维雍的小儿子阚培桐只有五岁,他清楚地记得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情景。

阚维雍家在柳州,从南宁去往桂林,路过柳州。阚维雍回到家后,只和他们匆匆交谈了几句,就准备出发。妻子看到他双脚又红又肿,问为什么会这样?阚维雍说,他是从南宁一路走过来的。妻子问他为什么不骑马,他说:“当官的骑马,当兵的怎么办?”很多年后,在我采访那些熟悉阚维雍的老人时,他们都说“阚维雍完全是按照古代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阚维雍临出门的时候,阚培桐的哥哥对父亲说:“我在书摊上买了一本《孙子兵法》,您要不要带上?”阚维雍答应了。阚培桐就和哥哥去房间里翻找《孙子兵法》,然而,等到他们拿着《孙子兵法》出来的时候,阚维雍已经离开了。他们跑出大门口,看到街巷空空荡荡的,父亲已经走远了。当时,日军占领衡阳后,正在西进,军情紧急,阚维雍等不到和儿子说最后一句话,等不到带上儿子买的《孙子兵法》,就踏上了奔赴前线的路途。

过了十多天,家中收到了阚维雍从桂林发来的书信,书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咏棠贤妻,在柳别后未通信甚为思念,我在桂一切情形均详述于均任兄函中,想已阅悉。此次保卫桂林大会战不日即可开幕,此战关系重大,我得率师参加,正感幸运,不成功便成仁,总要与日寇大厮杀一场也。汝带一群儿女避居融县,战端一开通信已成问题,接济更不容易,已另函托均任兄就近关照,家无积余,用度极力节省,如何寒苦亦当忍受,抗战胜利在望,生活总有解决办法也。我在此生活如常,毋须远念。此后作战期间如有可能仍可照常通信,余不及,即问近好。

这封书信就是阚维雍将军的绝笔信。此后,阚培桐只能在思念中想象着父亲的容颜。

据131师的老兵回忆,阚维雍带着部队,仅用五天时间就走到了桂林。当时,阚维雍的双脚已经起泡化脓,他顾不得休息,又和士兵们一起构筑防御工事。

当时的桂林城仅仅剩下两个桂系师的兵力。而日军就在距离桂林仅有一天路程的地方。

进驻桂林没多久,有一天,阚维雍与31军副军长冯璜一起查看防御阵地,当时,日军已经兵临城下,桂林保卫战随时就要打响。他们经过一家棺材店的时候,阚维雍对冯璜说:“如果我这次打仗死了,你帮买一口棺材葬了我。”后来,冯璜将军在回忆录中写到这个情景,感慨不已。

阚维雍已经抱着与桂林共存亡的决心,来到桂林与日军决一死战。

桂林城防司令卫云淞下令阚维雍的131师担负东、北两面的防守,许高阳的170师担负西、南两面的防守。

曾经规划的两个军防守桂林,而现在只剩下了两个师25000人,要与十万日军作战,结果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但是阚维雍毫不气馁,他对战士们训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长官部既然派遣131师坚守桂林,131师每个人就要与桂林共存亡,决不投降日军。

桂调元认为,当时重庆方面和白崇禧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他们都已经决定放弃桂林,但是又不能把桂林轻易交到日本人手中,所以就仅仅派遣两个师来防守。后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师居然殊死抗争,给了日军极大杀伤。

大战在即,从东边吹到桂林上空的风也带着一股血腥味。阚维雍对将士们说,不怕日军来进攻,最怕日军不来进攻,我们就在桂林城里等着他们,桂林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131师将士们热血沸腾,都表示誓与桂林共存亡。

桂林保卫战的意义,不在于胜败,而在于明知无法战胜,还在殊死奋战。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坚强不屈、不畏强暴的精神。

131师防守的阵地成为日军的主攻方向。

卫云淞名义上是桂林城防司令,实际上是一个光杆司令。守城的将士实在不够用,所有人都派上一线作战,而桂林城防司令部只有卫云淞一个人。

有一天,一个身躯高大的中年男子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登上了设在鹦鹉山上的城防司令部,找到卫云淞。他一走动,右腿就嘎嘎作响,显得很困难。

卫云淞一见到他,就喜不自胜。这个拄着拐杖的人叫陈济桓,当初坚守南宁抗击滇军,创造桂军神话时,卫云淞的搭档就是陈济桓。陈济桓骁勇善战,文武双全。抗战前夕,他有一次骑马的时候,为了躲避农妇,从马上跌落下来,摔成骨折,以后就落下了残疾。此后,陈济桓离开桂军,开金矿,过着富翁的日子。这次,听说日军进犯广西,陈济桓丢下金矿生意,主动请缨,要和老搭档卫云淞一起坚守桂林。

于是,两个人的桂林城防司令部成立了,卫云淞是司令,陈济桓是参谋长。城防司令卫云淞、131师师长阚维雍、170师师长许高阳都是中将军衔,而陈济桓的军衔也应该是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