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看温州
从长沙出发去温州,连续坐了36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下车后顾不了旅途疲劳,在景山宾馆挂好房间,就租车直往市内开去。
来到市中心街道,下车独自行走,慢慢蹓跶了大半日。沿途观察体验,觉得温州城有几大特色颇令人深思。一是市区内私房多,公房少。街面上很少见挂牌子的国营企业和机关单位,高层的建筑物也不多见,那一栋连着一栋的房子,全是3至4层的私人住宅。温州人的富裕,从这种普遍拥有宽敞豪华的私房可见一斑。二是街面上商店门面多。在市区,随便你朝那条街道走,一尺之内必能见一个商店门面。那些临街的建筑,几乎没有不被用来做生意买卖的。经营这些门面的主人,又绝大多数是个体户,国营商店门面只在很少几处才能看到。三是专业化的市场多。早些年,温州闻名全国,的专业市场就有10余个,如桥头纽扣市场、金乡徽章塑片标牌市场、宜山再生纺织品市场、柳市低压电器市场等。这些较大的专业市场年成交额一般在5000万元以上,现在有的市场年成交额已超过一亿元。四是物价低廉。温州市场,一般都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其商品价格比较内地大都要便宜。譬如一套西服,在内地价值100多元的,在这里50多元即可成交。一双皮鞋,此地卖20多元一双,到内地售价约90余元。在温州大厦,我亲见一位顾客用80多元钱买了一只带警铃的皇冠派保密箱,此种保密箱在杭州商场,标价即达170多元。温州市场的商品为何如此便宜?询问知情人,得知其诀窍有二:一在薄利多销,二在当地商店出售的商品,大都是自己生产直接销售。这里的商店一般门面不大,但门面背后的世界却不小。里面能加工生产。一栋房子即是商店,又是生产作坊和住宅房。由于直接生产直接销售,减少不少中间环节,成本比较低,销量又很大,故赚取的收入也很丰厚。
逛完市场的第二天,我来到市政府,又采访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市长陈文宪说,小商品,大市场是温州经济格局的一个显着特点。目前,在温州,个体和股份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9%。个体和股份制企业的产值超过国营企业的产值,这在中国其它地区似乎还是前所未有的。难怪温州的股份制企业,在理论界已被推崇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伟大创举。
在温州,短短的两日逗留,虽只走马观花地看一下,但令人感慨的东西颇多。中国的未来向何处发展,个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面前如何立足,温州人似乎已找到了一种明晰的答案。
集安掠影
乘火车慢车从吉林省通化市出发,经过近4小时的行驶,迎面即到一个美丽的县级小山城——集安市。
集安市座落在中朝边境,历史上曾是高句丽的古都。古代文化的遗址与现代文明的渗透,吸引了无数客人来此市游览。我在这个山城逗留采访两日,脑子里获得过不少难以磨灭的印象。
将军坟与好太王碑
集安市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将军坟与好太王碑最为闻名。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其位置在距集安市区45公里的龙山脚下。将军坟曾被人称为东方的“金字塔”。此坟高12米,底宽30多米,共有7层台阶,每层台阶都用花岗石砌成,全塔共用岩石1100多块。塔的第五层有一甬道,沿甬道进去可见两尊石棺床,这即是长寿王的墓室。现在,墓室里除了空空的棺床外,尸骨是早不见了。此陵墓已经风雨磨蚀1500余年,死人已朽不足为怪,而陵墓依然完好巍然耸立,倒不由人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与技巧。
从将军坟往回走一里许,即到“好太王碑”之地。“好太王碑”是什么意思?集安市博物馆长介绍说,好太王名安,亦作谈德。是高句丽的第十九代王。安帝在位22年,是高句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空前发展的时期。为扩大统治区域,安帝曾不断征伐百济、扶余、碑丽,多次击败倭寇,死后被谥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其子长寿王为纪念父亲的功绩,铭记守墓烟户,乃在好太王陵东竖了一块高达6米多的石碑,上刻了一篇1700多字的碑文,这即是着名的“好太王碑”的来历。
此碑从竖立到现在已1570多年,碑身仍完好,只有少量的字有了裂隙与剥落。在碑前我看了许久,上面的字为汉字隶书,字体端庄隽永,写得颇具章法。碑文内容是记述高句丽起源和建国的神话传说,记录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的战争功业,以及守墓烟户的摊派情况和制度等等。这块碑是研究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极为重要的资料。现在,为研究这块碑文,国内有人已出了专着。国外(特别是日本)的学者,也常来此考察,并写了不少论文。
林海深处的种参大户
未到集安之前,早闻集安有“人参之乡”美称。到集安后,向市特产开发公司一了解,此说果然不假。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傅永贵介绍。集安市19个乡镇都种有人参。1988年,该市种参面积为1300万平方米,产值达1亿3千万元。其中,有几个乡种植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产值超一千万元。种人参收入最高的村,多达三、四百万元,最大的户种人参有6000平方米,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市里了解一般情况后,我又与市委宣传部的崔明同志一起,到麻绒乡的石庙村去采访了一位种参大户。从集安到石庙,乘车不到一小时即到。石庙村村长徐钧起告诉我们,要去看种参大户,还要行20多里山路。开小车的司机不顾路途狭窄难行,硬是摇摇晃晃将车开进了一片莽莽苍苍的深山林海里,将我们送到了目的地。
我们来到种参户于庭敏家,他却不在。他的儿子于小峰领我们爬上山去看他家的种参地。这一家人种的参共有1000多平方米,全座落在一片高山坡上。那种植的人参一块块都搭着支架,上面用薄膜遮盖着。揭开薄膜往里看,只见那帘子里的人参长得蓬蓬勃勃,苗子约有一尺多深,看去颇觉可爱。于小峰告诉我们,再过一个月,到9月中旬,这参才能收获。
看罢人参地,回头我们又到于小峰家里去坐了一会。于小峰的父亲于庭敏正在。这位40多岁的参农告诉我们:他种参已有7个年头了。从前他是干木匠活的,家境并不见得怎么好。自从责任田到户后,因见种参赚钱,他便改了行。他家现有5人,去年收参60多帘(每帘10平方米),获得收入15万多元。今年,他预计收入还要略高于去年。由于这几年种参赚了钱,他家已脱贫致富。5口人现有新房3栋,有电视机等高档用品,还置有一辆北京130轻型货车。这部汽车就摆在他家的院子里。
于庭敏一家的种参收入如此之高,确够令人惊羡的。我们问他人参为何这么值钱?这位参农说,人参值钱主要在于它的名贵。《神农百草经》上说,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是滋补强壮防疾抗老之珍品。它的价值高,野山参有的一斤值几万元,就是种植的家参,等级高的也值几百元一斤!听了这位老农的介绍,我们又问村长,这一家参农的收入在村里高不高?村长说,像他家这样的收入也不算稀奇,他们整个村种参的收入都很可观。去年全村种参的收入保守一点算至少有300多万元。
采访完这一家种参大户,我才深深感到,“人参之乡”对于集安来说,果然名不虚传。去年,集安市国民人均收入达1240元,列为全国300个富裕县之一。种人参,真是一条致富之路。
鸭绿江印象
集安市外,有一条绕城而过的大河,这便是着名的鸭绿江。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其江流形似鸭头,因而得此名。集安城一带的河流,为鸭绿江的中游,水势不算很大,但也不算小。江面上能驶较大的游舰。在集安两日,我曾几次到江边漫步游览,并花2元钱坐小游舰在江面上游戈了一番。坐小舰疾驰如飞,排排浪花直往后卷。极目嘹望两岸青山秀景,犹如置身画中一般,令人爽心悦目,欢快不已。
在游舰上,掌舵的老板告诉我,河那边即属朝鲜管辖。从这江里游过国境,20分钟便可到达。我问从这里可有人敢偷境否?他说,这里没有人会跑过去的,即使跑了过去,朝鲜的人也会把逃境者遣送回来。因为朝鲜和中国的关系极好。他还说,这两岸居住的村民,倒时常相互往来,有时还做些贸易,彼此感情都好。有一回,鸭绿江发大水,集安这边一个村子里的一头小牛被大水冲到了对岸,那边村里的朝鲜人还专程将小牛送了过来!
听罢这游舰老板的讲述,我对这鸭绿江的印象似乎更深了一层:江畔两岸的中朝人民的友谊,就如这源远流长的鸭绿江水一样,真是长流不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