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姓名与人生
17828300000005

第5章 取名哲理与基础(1)

起名学的基础理论是以易经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与汉族语言文字知识。

一、易道阴阳

(一)易学总揽

起名学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古代易经哲学直接影响下产生的,按照阴阳学说、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等等的学术理念来为起名作参考。

《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语义古奥艰深。《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代本来有三部易书,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日《周易》。现《连山》、《归藏》都已佚失,只有《周易》还存世。《周易》分两部分。一是《易经》,为周文王所着;二是《易传》,是周文王之后几百年的孔夫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写。《易传》作为学习《易经》的心得,主要是阐释《易经》哲理的,与《易经》合为《周易》。人们平常所说的易经,则包括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是把《周易》当作经典之作的尊称。《易经》、《易传》、易学,可谓中国传统文化主旋律的源流三部曲。《周易》的成书过程贯穿于先秦到西汉的较长时期,其间有儒家、道家的问世。时间先后可以大致表述为:先民观念——《易经》——老庄、孔子——《易传》——《吕氏春秋》、《淮南子》、《黄帝内经》等……如果存在思想链条,那么其中每一环节都对前者有所承继,并对后者有所影响。

作为中国的古典哲学,易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宽广,从天文地理、社会生活、产业发展到人生规律无所不包。《周易》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世界文明数千年,还没有一个人能提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推翻易经的基本思想。瑞士哲学家荣格在《(易经)英文版序言》中写道:“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库,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一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时至今日,《周易》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易学是历代解释、考证、研究《周易》的学者及其庞杂的学术体系。中华易经从伏羲发明至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从西周时形成文字距今也有近3000年了。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易学经过民族先贤们的辛勤培育。已发展成一门完整庞大的社会学术。易学以“象”、“数”、“理”为提纲,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为判断依据,用于任何事物,都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易学对探讨地球及人类本原、宇宙真谛、事物的本质、运动发展规律,有多方面的精辟哲理,对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二)阴阳之道

易经的哲理,虽然深不可测,但其世界观内核无非阴阳之道,正如道家着作《庄子》所说:“《易》以道阴阳。”《周易》描述宇宙起源的状态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一个阴一个阳,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阴阳和谐统一是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易经把茫茫宇宙的纷繁现象统分为阴、阳二界,认为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要素就是阴和阳,宇宙间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事物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互相依附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法于阴阳,合于数术”。

几千年的岁月,炎黄子孙锲而不舍地掘出一条浩瀚的易学史长河,这长河中涌动的只有两个精灵——一阴一阳。阳就是代表白天、男人、太阳、明亮、正电子、粒子这一类的事物;阴就是代表夜晚、女人、月亮、黑暗、负电子、微波这一类的事物。阴、阳是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事物的整体属性。阴阳的相互转换,促成事态的发展变化。例如,自然界的冬去春来,日落月出,生老病死,这些互相转化的具体表现,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印证。万物都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比如:一天之中有昼夜之分,没有白昼就不会有黑夜,没有黑夜就不会有白昼,白昼和黑夜是一天中的两种属性表现,说明阴或阳不代表全部事物,而是事物的不同阶段或不同侧面的相对立的属性,阴阳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一体的;人类有男有女,没有男就不会有女,没有女就不会有男,男女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性别表现;人有祸患和幸福,祸患是幸福之源,幸福是祸患之根,两者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两种心理感受;人生有生有死,生死是生命阳阴两面的表象,人有生必有死,有死也必先生。此生彼死,此死彼生。所以说,阴阳是统一的,都只是太极的不同化象。是事物在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不同属性表现,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

总之,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对待的同一范围内的抽象表征。大干世界,不管是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还是山川河流、花鸟树木,都逃不出这两大范畴,皆在无穷层次的阴阳之中。阴阳事物具有各自的特性。一般来说,阳性物质是万物升腾勃发的状态,看得见摸得着,占有空间但却有大小形状的外限。它以粒子的形态存在于世。对应于它的则是被动沉静的阴。阴性物质无形无象,不占有空间却又无法限隔地充满空间,它以波的形态存在于世,弥散、穿越于阳性物质之间及其内部。正是由于阴阳之间不断地融合和矛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世间事物的产生和消亡,才产生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就构成了一个大的循环圈,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圈子里旋转、升华……

(三)八卦象数

八卦又称“先天图”,相传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所创制,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周易·系辞下》)。如把有中心的太极图与八卦四周的网状线纹组合在一起,正像双鱼落网底,显然是和原始人的渔猎活动有关。它巧妙地象征天地、阴阳、男女、虚实、正负等对立物的统一发展和变化,充满了朴素的辩证观点。

八卦图形用符号“一”和“一”组成三个横道,以“一”为阳,“一”为阴。每三个这样的符号组合为一卦,每横道可以是中间不断开的阳爻(一)和中央断开的阴爻(一),故有八种排列,组成八种卦形。每一卦形代表一类事物。是易学家对宇宙形成中发展起来的纷繁现象的进一步概括。就象一个人有了前、后、左、右这四象,再加上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斜方向共形成八方,其名称分别是坎、离、震、兑、乾、坤、艮、巽,主要象征水、火、雷、泽、天、地、山、风八个自然现象。邵子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古有以八卦原理为依据的战阵,各部分互为支持、彼此联系、变化莫测,纵使久经沙场、英勇善战的骁将落入阵中亦是九死一生,多被搞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轻则落荒而逃重则血溅沙场。

易经从八卦出发,进一步把世事万物细化。将八卦上下重叠,共有六个横道,则有六十四种排列,称为八八六十四卦,标示宇宙间的64种时空状态。《易经》对六十四卦用阴阳学说作了解释。如全部均为阳,称乾下乾上,表示好上加好,是第一卦,象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全部为阴,称坤下坤上,是第二卦,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余各卦各有名称和解说。每一卦又有六爻即六个时位阶段,共计三百八十四爻。卦序是成对地出现的,“二二相偶,非反即覆”,如乾与坤,安与危,多与少,增与减,大与小等,从卦与卦的关系角度揭示了事物间的对立统一思想。易经中如此描述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六十四。

所以,发明电脑语言二进制的德国着名数学家莱布尼茨称中国的伏羲六十四卦符号与二进制原理完全吻合。1701年11月4日白晋神父寄送“先天图”给莱布尼茨,莱布尼茨给白晋的回信中说:“这个易图可以认为是现存科学之最古老的纪念物,然而依我之见,这种科学虽为四千年以上的古物,但数千年来却无人了解它的意义,这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它却与我的新数学完全一致。”中国的着名哲学家冯友兰也提出,《周易》就是一部宇宙代数学。每一种时空状态的阴阳结构不同,所以展现的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周易》六十四卦揭示的六十四种哲理。如乾卦揭示乾健不息的哲理,坤卦揭示柔顺博大的哲理,鼎卦揭示改革创新的哲理,等等。公元前一千多年周文王的这些哲学思想比古希腊的柏拉图还早600多年,而且表达得更加精深和完整,概括得更加深刻、更加抽象。17世纪中国的《周易》思想传人欧洲,影响至深。18世纪德国着名哲学家黑格尔由此创立了完整的辩证法思想,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然而,不管是柏拉图的辩证思想还是黑格尔等人的辩证法,都没有《周易》揭示的辩证思想精深和完善。《周易》中的太极图理论、阴阳、八卦、六十四卦构成及其互变原理是世界万物变化最简单、最深刻、最普遍的概括。任何语言都有一定的限定性,而《周易》除了语言之外,还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卦象符号表达系统,可以表达“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的言外之意。这就是《周易》思想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思辩哲学的活水源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专门用来探索外太空星球生命的宇宙飞船“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里面都有八卦图形,试图以此与外太空生命沟通,并表明地球上的人类已掌握了此种文明。

二、五行原理

“五行”代表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来自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弥散在太空的元素,按近代化学机理,就是H、S、C、O、N五大元素。H-S-C-O-N是自然科学之纲,是地球生命物之基素。整个地球最初也是由这五行元素聚合反应,再通过凝结而成。五行论是对物质世界观察所总结出来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万事万物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认识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世界一样,以具体的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源。中国早期探索宇宙的思想家用这五种抽象的要素代表世间万事万物,认为大自然甚至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由金、木、水、火、土所标示,这是客观世界最基本的来源和构成。但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土,又并非完全是化学中的单一元素,而是代表五种物质、能量、信息的代称符号。“行”可以解释为运动变化,“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在运动中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像奥运五环图那样一环套一环。金具有肃降、刚劲的性质,木具有曲直、柔韧、生长的性质,水具有寒润、下行的性质,火具有炎热向上的性质,土具有受纳、运化、生长的性质,如同《尚书》所说,“土者,万物之所滋生也,是为人用。”

(一)五行生克

1.五行相生

相生可以理解为滋生,也可以理解为生发、助长、帮助、增加、推动、促进、亲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五行相生为友好象征。比如:相生为生我和我生,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金、水、木、火、土五种物质形成循环相生的链条和相互滋生的源流助益关系,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生火,是因为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所以古人钻木而取火。火生土,是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材,树木被烧后就变成灰烬,终成土壤,所以火生土。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金生水,因为五行中只有金属遇热溶化后才会变成液体,所以金生水。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2.五行相克

相克则是五行之间相互敌对和制约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互相制约、克制、削弱、剥夺、争战、杀罚、相斗、敌对,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相克的规律是隔一相克:木-土-水-火-金-木:众胜寡,火弱遇水,必为熄灭,故水克火。热熔坚,故火克金,金弱遇火,必被销解熔化。刚胜柔,故金胜木,木弱逢金,必为砍折。专胜散,故木胜土。水来土淹,水若逢土,必为淤塞,实胜虚,故土克水。

相克并非全是坏事,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制约下发展的。如强金,有火来克炼才能成器。

3.五行反克

所谓反克,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五行中违背上述相克顺序而反向克制。通常刀、斧(金)是可以砍木头(木)的,但是木头越硬,刀、斧磨损越严重,甚至可能缺口、损坏,这就是反克的道理。即:本是金克木,但如果木坚,金则会缺;木克土,如果土重,木则会折;土克水,如果水大,土则会荡;水克火,如果火旺,水则会干;火克金,如果金多,火则会熄。

历史上功高欺主、宫廷政变、弑父篡位等都属于反克的典型事例。但反克不一定全是坏事,如发生在特定命理的人身上,则是一种良性结果。学生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良性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