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7843000000042

第42章 以爱为起点,铺设孩子通向真善美的路径(2)

先说“给”,父母在“给”的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这样想,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孩子必须要接受的,其实父母的理念是错误的,有时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就是孩子需要的,有时还会是令孩子厌恶的,当父母们辛辛苦苦地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而孩子一点感激都没有,这也是令很多父母感到绝望的事:“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在为孩子付出时有没有去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在与孩子商量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感觉到父母是在为他付出,只有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您的付出才有效。

除了弄清孩子的需求外,还要让他清楚,父母的付出并不是要他们知恩图报。许多家长总是会这样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其实从表面上看,父母们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告诉孩子,我们为你付出的多,但是这样做,反而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为你付出的,你势必要记得报答”,这样孩子就算知道感恩也不是出于一种真心的,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

再说“受”这一方,体会到对方对你的用心,接受的一方必须要懂得珍惜。父母可以这样做,适当的给孩子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太急着让他满足,只有当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给,可惜这一点往往是我们许多的家长无法做到的,当孩子还没有提需要时,就早已为他们全部考虑好了。孩子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当然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想得到的东西轻易就得到了,自然就不会珍惜了。

父母心语

我们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是要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足,同时他人为你做事时也要有一种感激之情。

得到和付出友爱,都是一种幸福

“作为孩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爱。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爱的幸福,才会想着去回报,才会给予他人爱。”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先把爱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幸福,然后再教育他们去感恩,去给他人爱。如果一个人没有吃过糖,没有感受过糖的香甜,他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糖给别人品尝的。

1. 友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

友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爱。童年很多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曾经有人这样说:“人生难得有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难得有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时期。为什么我们不好好用自己的爱,让它长时期地保持呢?”

最容易萦绕在一个人脑海里的就是童年时代,因为在此期间形成的友谊是两小无猜的。大家不会钩心斗角,不会费尽心机去争夺什么权势、地位、金钱。大家最珍爱的就是无忧无虑,能够整天享受安宁、快乐的日子。如果我们长大了,就会不得不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现在这个社会经常“引诱”你脱离自己的轨道。也许你能坚持住,但是那是很辛苦的。可是,我们现在只要付出一点友爱,就能收获更多的爱,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没错。从很多的父母那里也能感觉到。他们最讨厌的就是同事聚会,因为同事聚会除了吃饭就是跳舞,没什么正经事,而且还得小心谨慎,以防有人告密,说你“结党营私”。可是同学聚会就不一样了。父母们对于同学聚会每次都是高兴地去,快快乐乐地回,他们说那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之一,什么压力、烦恼都没有。

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好好珍惜和同学的友爱之情,同时也要让孩子把最纯洁的爱给他们,让这爱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回忆。

朋友之间的友爱是最纯洁的,很少受利益、身份、权势、金钱的侵蚀,所以这种爱最容易让人感到幸福、净化人的心灵,让人觉得自己也应该把同样纯洁的爱献给对方。

卢克斯是从美国来的小留学生,在北京的一所双语学校读书。初来乍到时卢克斯对一切都充满新奇,觉得中国特别好。然而,因为性格太内向,他到北京都1年了,还是没有交到朋友。虽然班级里的同学对他都很好,也特别照顾他。可是,卢克斯需要的不是这些,他希望大家能够像对待普通朋友一样对待他,而不要像对待客人似的。

然而,他却不能直白地和同学们说:你们这样做让我感到不舒服。因为他怕如果这样说了,大家觉得他没有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会更加额外照顾他。

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的卢克斯,终于鼓起勇气去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帮忙。心理医生李医生听了卢克斯诉的苦,笑着说:“卢克斯,你是不是太想告诉你的朋友,你是个大人了,不需要大家格外关照你?”

卢克斯说:“我希望得到同学的友爱,是朋友的那种,而不是现在这种像哥哥姐姐对待小弟弟的这种。先生,你明白吗?”

医生说:“我明白了。其实,你知道大家为什么这样格外照顾你吗?因为大家每次那样特殊地照顾你,你都很高兴地接受了,以至于大家以为你很需要这种帮助,以为你很乐意接受这种帮助。如果你想得到大家平等的友爱,那么就应该直接告诉他们,你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友爱。不过,卢克斯,你要记得,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友爱,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卢克斯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回到班里,卢克斯就请老师召开一个会议,他说希望老师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会议上,卢克斯高兴地说:“我亲爱的同学们,首先我非常感谢大家这一年来对我的热情帮助。我也很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帮助,因为你们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我存在的意义——证明了我的中国朋友都是善良的人,是乐于帮助他人的人。不过,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个机会,那就是向大家表明我们美国人也同样善良、乐于帮助他人。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卢克斯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正在这时,班主任老师说:“大家需要做的就是,不要把卢克斯当作我们的国际友人,只要把他看作普通人就可以了,就像对待班级的其他同学那样。”

此时有个同学不明白地问:“是我们对卢克斯不够好吗?”

卢克斯赶紧回答:“不!因为大家对我太好了,让我享受到了友爱的幸福。真的,我现在特别幸福,但是我希望我也能给大家这种幸福,算是我对大家给予我的幸福的回报!”

老师开玩笑地说:“是啊!我们给卢克斯的爱过火了,已经烧得他不能不释放出自己的爱了,否则他会爆炸的。同学们帮帮忙吧!卢克斯,我说得对不对?”

“对!是那样的。我被幸福‘冲昏了头脑’,所以特别希望和大家共享!”卢克斯也很幽默地回答。

后来,卢克斯和朋友说:“得到友爱,是一种幸福。所以,为了‘安然’享受这幸福,你必须要求自己也给你的朋友同样的友爱。只有这样,你得到的友爱、享受的幸福才能长久。”

2. 教孩子主动地去爱同学

鉴于友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发自内心地去爱同学,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某种需要。其实他们能够如此地去爱他人,就说明他们已经在感恩。而且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可以算最大的感恩之举。”对于孩子主动地去爱同学,我们可以给予了高度评价。

细细一想,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们念儿歌、背唐诗。《三字经》的前几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刚刚出生时,是非常善良的,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接受教育,孩子却形成了迥然有异的差别。

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了解既然是天生就需要的,那么您就应该努力让孩子在这张等待描绘的白纸上画出五彩缤纷的图画。让孩子知道:描绘图画的颜料,就是友爱。如果没有这些友爱,就肯定会感到孤单、寂寞,有种被遗弃的感觉。所以,就应该打心眼里自动自发地去和同学搞好关系,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友爱之心。而自动自发的友爱之举,从另一层面上讲,也是在感激他们对你的友爱之举。

只有“你给予我,我给予你”的良性循环,我们才能真切地享受到这人世间最纯正的爱,而这种爱才能激发大家内心深处最温柔部分的情感,进而让这种情感去感化世间的一切黑暗、肮脏与丑恶。待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阳春三月的温暖。

“爱可以消灭一切黑暗的东西,而友爱可以消除一切隔在同学之间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这点,让他和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享受友爱的滋润。

父母心语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能缺少爱,没有爱的孩子是孤独的,没有爱的成人是冷酷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

有一天,她问孩子:“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向我哀悼?”

她的儿子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

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并非不愿意表达感恩,而是天性木讷、害羞,不好意思大声说:“谢谢!”或是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对方表示,尤其是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表达感恩。

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此而忽略对方的付出。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的好意和互动中的幸福,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继续得到对方的恩惠。

其实,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大恩不言谢”只是客套话,恩惠不论大小,受惠人都应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为了感恩,请向父母送上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份礼物……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当孩子呱呱坠地到能够自己快乐地玩耍,以及后来独自踏上求学之路、走上社会开始独立生活……这其中包含着父母不尽的关心与支持,暗含着父母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天然;孩子对父母的爱,也应该是与生俱来,因为是父母给了孩子血肉之躯和那颗爱心。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孩子施爱于他人的起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不仅要爱孩子,还要让孩子爱父母。

邻居家有个女孩叫林林。一次,一位朋友吃完饭到她家玩,看见林林一个人在吃饭,妈妈还在厨房收拾。一会儿,爸爸也过来吃了。这样,原本刚好的三条凳子因朋友的到来而少了一条。于是,爸爸让林林再去房间拿一条板凳给妈妈坐。

谁知,林林一边吃自己的饭,一边回了一句:“妈妈自己不会拿吗?还说自己的事自己做呢!”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妈妈上班回来就给你烧饭,多辛苦啊!让你给妈妈拿条凳子,就那么难吗?”

朋友原本以为林林会起身去拿。没想到她竟然把碗一扔,放声大哭起来。

像林林这种明知父母很辛苦,却连为妈妈拿条凳子都不情愿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父母缺少爱心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孩子缺少对父母的爱心表现主要为: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比如对妈妈做的饭菜挑三拣四,说它“不合胃口”。不懂得体贴父母,比如父母下班后,不知道帮他们倒杯水、递拖鞋。对父母提过分的要求,比如明知父母能力有限,还让他们给自己买名牌物品。

父母给了孩子无限的关怀与疼爱,孩子多是在众星捧月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在孩子的心里,总认为大家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于是,对于父母的爱,他们总是不停地索取,甚至毫不珍惜,从没有想过要如何去回馈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儿女的爱。更有甚者,有些孩子对父母的爱感到厌烦,觉得那是一种约束,是“紧箍咒”,这样他们自然更不懂得、也不会去爱自己的父母。

可是,如果孩子不懂得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可能去爱他人?不懂得爱他人的孩子,又怎么会得到他人的爱?又怎么会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们不妨记住这句话:“教会孩子爱父母,他才会爱别人,也才会被人爱。”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不妨教育孩子爱父母,从孩子那里索取一点爱。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呢?

1. 言行引导

父母可以用言行举止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懂得爱父母。比如当孩子享用美食时,你不妨说:“这蛋糕看上去真好吃!儿子给妈妈尝尝好吗?”通常孩子会给你一部分。这时,你就要赞赏或感激他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舍不得给你吃。出现这种情况,你不要一笑了之,而应该继续引导孩子,比如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好东西要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