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冷口味心理学
17854900000020

第20章 全球富人们都在用的10大财富吸引力法则(2)

毛毛虫效应:培养获得财富的思维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进行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约翰·法伯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几英寸以外的地方放了一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由于毛毛虫天生就有跟随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绕着花盆一圈圈地爬行。这群毛毛虫就这样一小时、一天、两天地兜圈子,连续七天七夜后,终于筋疲力尽而死。

法伯在自己的实验总结中写道:在那么多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那么它就能改变命运。

这其实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一条规律:如果你墨守成规,只会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边,你的命运就会跟那些毛毛虫一样,一直做无用功,直到彻底的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跳出惯常的思维习惯,从反面或侧面想问题,则往往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你的命运往往就此而发生改变。

人人都有赚钱的欲望,却很少有人能做出致富的行动。当一个人只会按部就班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很难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成就。想致富,就要想他人之未曾想,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如果有一个敢于创新的思维,获得财富就不用整天白日做梦。

看看一个善于创新的思维是怎样给一个苹果经销商带来财富的:

有一年,根据市场预测,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让众多的苹果供应商和营销商暗暗叫苦,他们都认定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就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损失唉声叹气时,吴新却没有抱怨这个事实,而是暗暗地想解决的办法。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在苹果上做做文章。

当苹果还长在树上时,吴新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苹果朝阳的一面,如“喜”、“福”、“吉”、“寿”等。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因为这样的苹果的确少见,人们觉得新奇,纷纷掏腰包。靠着他这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苹果,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赚了一大笔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其他的苹果经销商都纷纷效仿。吴新又想出了新点子,这次在苹果的包装上下了工夫。他按照各种节日的需要,分别设计出了不同的特色,与节日的气氛相融合。这样一来,吴新的苹果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纷纷选购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而原本效仿他的经销商的苹果,因为人们见得太平常了,纷纷掉价。

吴新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这与他创新的思维是分不开的。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总是被别人模仿。失败的人则总是在模仿别人。

巴菲特定律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到别人都投资的地方去投资,肯定是不会发财的。想要获得财富,我们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经有人说,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新的,我们必须时时要有创新,所以说早创新早发展,晚创新就会埋下危机,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要么变得富有,要么穷苦没落,甭想过舒服日子。所以说,要把创新作为头等战略大事来抓,要把创新的意识渗透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上来,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你才能成功。

睡眠者效应:脑白金广告为什么会导致产品的热销

关于脑白金广告,自从其在媒体上播出后,负面评论便不绝于耳,广告业内人士毅然决然地将其视为毫无美感和创意的失败案例,但是凭此广告,脑白金却创下了几十个亿的销售额。为什么一个让大多数人反感的广告反而导致产品的热销呢?要破译这一现象,首先要从睡眠者效应说起。

所谓的睡眠者效应,指的是由于时间间隔,导致人们容易忘记信息的来源,而只保留了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心理学家凯尔曼和卡尔·霍夫兰本来研究的命题是“信息高低可靠性的影响有多久可保持,会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结果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他们意外发现了睡眠者效应。在一个实验中,他们向两组中学生被试者出示一篇名为“司法制度应从宽处理少年违法者”的读者来信,阅读者在甲组扮演一位知识渊博、公正无私、值得信赖的人,在乙组扮演一个无知、有偏见而不负责任的人。当阅读者读完信件后,实验者让被试者表态。结果显示,甲组的被试者比乙组的被试者更加认可信件的内容,这便说明高可信性信息源对被试者的态度影响较大。三周后,实验者再次询问被试者对来信内容所持的态度。在询问时,实验者让两组中各一半被试者重复阅读读者的信息,另一半则不提及。结果发现:两组中回忆阅读者的被试者,其赞同程度都有所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差不多。而两组中另一半没有提及阅读者的被试,赞同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者下降,后者上升——他们的赞同程度几乎不存在差异。

对于上述现象,心理学家的解释为——如果信息传播源是一个威信高的人,在他说话刚结束时,他的说话内容对受传者的影响是颇大的,但是隔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受传者忘记了说话者,而只记得说话的内容结果其影响明显有了降低——可见,其中降低的这部分影响效果主要少去了说话者威信高所产生的情感效应;如果信息传播源是一个威信较低的人,那么,在他说话时,他所传播的信息产生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听话者对说话者的印象便逐渐变得淡薄,只记得他当初说了什么,这便导致信息的影响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说话者的威信低所产生的情感效应降低,以致提高了听话者对他所传播信息的认可度。

睡眠者效应启示我们,我们在接受信息时,我们如何对信息作出感应,除了与信息本身内容有关外,还与信息的提供者的威信紧密相关,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信息提供者对于信息接收者的影响就逐渐式微,人们的态度主要还是取决于信息本身。

脑白金通过恶俗广告而街知巷闻,人们虽然对脑白金广告不感冒,但是该产品仍然畅销全国。对于这种现象,国外一名消费行为学家认为:过多地重复广告信息虽然引起受众的反感,但却不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记忆以及日后的商品购买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那些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都会不复存在,只有广告信息本身牢牢地保持在消费者记忆深处——从根本上说,这就是一种睡眠者效应。

选择性注意:为什么商家都会对眼球经济倍加推崇

在现代强大的媒体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杂志需要眼球,只有发行量才是杂志社的经济命根;网站更需要眼球,只有点击率才是网站价值的集中体现。为什么商家纷纷对眼球经济倍加推崇呢?这得从心理学中的选择性注意说起。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刺激物,不可能对什么刺激物都加以注意,绝大多数都被筛选掉了,只有一小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些引起人们注意的刺激物,便是选择性注意。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对于双耳分听的一系列结果进行研究后,提出了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解释了注意的选择作用。过滤器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首先要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直至完全消失。Broadbent把这种过滤机制比喻为一个狭长的瓶口,一部分水通过瓶颈进入瓶内,另一部分则留在瓶外了,所以,过滤器理论也叫做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研究表明,在商品市场上,消费者面对林林总总的产品信息,一般有三种情况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是与目前的需要紧密相关的,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进入超市,那些关于食物的信息便更能引起他的注意;二是预期将会出现的,比如一家公司在推出一个新产品前通过广告大举造势,由于对此产品的出现形成期待心理,人们便会格外关注与此产品相关的信息;三是变化幅度大于一般的、较为特殊的刺激物,如与降价5%的广告相比,降价50%的促销告示会引起人们更大的注意。

在市场竞争中,消费者面对的是层出不穷的商品和数不胜数的促销广告,如果商家所销售的产品或者为其所做的营销推广毫无新意,便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在某些人看来,眼球经济或许有媚俗的成分,但是为了使所销售的产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脱颖而出,你便不得不千方百计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吸引注意是成交的第一步。

名人效应:商家为什么热衷于名人代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产品特别是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为了突出企业个性,增加产品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让人迅速识别产品,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由名人代言,期许利用名人战术在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这便是一种名人效应。

所谓的名人效应,就是由于名人的出现而带来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和扩大影响现象。名人效应已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名人代言广告能够刺激消费,名人出席慈善活动能够带动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等等。简单地说,名人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对人们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起到塑造人们行为的作用。

俄国心理学家符—施巴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进修班学生分成四组,请一位副教授分别向他们作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阿尔及利亚学校教育情况”。对于四组学生,讲演者采用了同样的讲稿和教态,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和服饰装扮亮相——第一组以副教授的身份出现;第二组以中学教师的身份出现;第三组以参加过阿尔及利亚国际赛运动员的身份出现;第四组则以保健工作者的身份出现。